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丹麥女孩 丹麥女孩
導演 Tom Hooper
發行公司(單位) 環球影業
發行年分 2015 片長:120 分鐘
發行地  級別:輔導級
主題分類 多元性別
導讀標題 丹麥女孩──追尋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導讀者 王蘋
導讀者單位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
內容簡介

《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電影,是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傳記劇情電影。主角莉莉艾勒柏是歷史記載中最早接受變性手術的丹麥畫家,透過她的友人們將她個人的書信以及手稿彙整,出版了回憶錄《從男到女:第一次變性》。在回憶錄的啟發下,作家大衛埃博雪夫創造出描繪這位丹麥畫家莉莉艾勒柏與其畫家妻子葛蕾塔維金納跨越性別的愛情故事。劇作家露辛達考克森改編了小說,讓《丹麥女孩》這部同名電影把莉莉與葛蕾塔的感人故事重現在大螢幕上。同名小說出自回憶錄的真實人生,但也增添了不少戲劇張力,電影出自小說,也做了部份修改,故事與真實其實有點差異,但仍是一部寓意深遠、畫面優美的跨性別電影。這部優美的跨性別電影讓我們看到的,除了是一位跨性別人士勇敢的自我人生的追逐之旅,也看見一對藝術家夫妻彼此相知相惜的曠世愛情,但更多的,應該是呈現了複雜多元的超越性別、婚姻、傳統感情的抉擇。

性別觀點

莉莉的美麗誕生

       在1926年的哥本哈根,故事的主角埃恩納是位著名的風景畫畫家,筆觸極度細膩優雅,他有個才氣橫溢卻不若他出名、擅長人物肖像的畫家妻子葛蕾塔。在一次模特兒遲到,又急著作畫的情境下,葛蕾塔動念讓丈夫穿上模特兒的芭蕾舞裝,擺出女性姿態以協助她作畫。埃恩納雖然極力抗拒,但也隱隱流露對於女裝的幽微渴望,在絲襪、女鞋、舞裙的作用下,引導/揭開了埃恩納體內潛藏的女性慾望,這扇祕密的窗一經開啟,似乎再也無法關上。在友人談笑中埃恩納被命名為「莉莉」。

       葛蕾塔面對著女裝/女性形態的丈夫,創作慾望也無比旺盛,她繪製了大量的莉莉畫像,畫作中展現了莉莉的各種嫵媚風情,立即在繪畫圈得到極大的肯定,葛蕾塔開始以畫女性肖像/女體聞名,但外人始終不知道她的模特兒其實是男性,並且是自己的丈夫。

莉莉做女人/葛蕾塔愛女人埃

       恩納逐漸拋開自己男性的身分,他開始模仿女性的神態,並享受著成為一個女性,也愈來愈只能裝扮成「莉莉」才感受到真正的自我。莉莉跟著葛蕾塔以姊妹淘的身分出入畫家的聚會,也吸引了一個男同性戀亨里克的注意與追求。

       葛蕾塔從莉莉身上找到了創作題材與作畫的靈感,但對於莉莉與葛蕾塔的關係,電影比較側重描述葛蕾塔對於丈夫持續不斷的愛,以及內心對於丈夫要變性的巨大掙扎。面對著女裝穿著的莉莉,葛蕾塔表現極度的不安與焦躁,希望埃恩納能夠停止扮成莉莉。葛蕾塔無助的對著莉莉:「世界不是繞著你轉,請找回我丈夫,我需要他。」但在莉莉的茫然、受傷、痛苦中,葛蕾塔放下自己的需求,全心的支持著心愛的丈夫去追求自我。

       然而,葛蕾塔只愛埃恩納嗎?其實不然,她對於莉莉的慾望與愛也是明顯有跡的。葛蕾塔是一位主動性極高的自主女性,有著不亞於男性的自信與魄力,一次在作畫時,對著害羞的男模特兒強勢地說:男人屈服於女人的凝視會不安。在繪畫上,葛蕾塔有著自己的執著,在情感上也是主動之一方,她主動去追求埃恩納,性上也是採取主動姿勢(壓在埃恩納上面)。雖然電影沒有清楚呈現,但在面對埃恩納女性化的媚態,葛蕾塔湧現了強烈的創作慾望,在發現埃恩納的襯衫底下穿著女性睡衣時,訝異之後其實產生了興奮與衝動,種種跡象顯現出葛蕾塔自身對於女性的情慾傾向。在回憶錄中的葛蕾塔就清楚呈現這個慾望女人的傾向,她其實一直支持著莉莉的身體轉變,甚至漸漸愛上的是莉莉,而非埃恩納,也不斷鼓勵著莉莉的變性決定。

       有個跨文化的有趣連結,那位遲到的女模特兒,將手中的百合花給了扮女裝的埃恩納,並把他取名為莉莉(莉莉的英文lily是百合花的意思),百合在日本文化中有女同性戀的意思,這裡也有讓人會心一笑的巧合。

隱藏在瓦勒風景中的慾望

       埃恩納成長於瓦勒,他在畫作中重複出現的美麗風景,是有故事的,他的幼年玩伴漢斯有一次看到穿著圍裙的埃恩納,覺得他「好可愛」,禁不住親吻了他,結果被埃恩納的父親看到,狠狠打了漢斯,自此,埃恩納深深的將自己的「女性」自我隱藏著。小埃恩納愛著漢斯,愛著那個把自己看成可愛女孩親吻的男孩漢斯。扮成莉莉的埃恩納,被亨里克追求著,但在情慾互動中,當亨里克對著她叫著「埃恩納」時,莉莉立即知道,被亨里克慾望的不是女性的莉莉,而是男性的埃恩納,也使莉莉決定離開亨里克,因為她不是男同性戀,她是個「女性」。

改變的道路:理解與支持

        莉莉與埃恩納共存了多年的雙重性別身份,莉莉認知也確認自己想要做為女性的慾望,甚至讓她動念要「殺了埃恩納」。埃恩納放棄了自己的繪畫,因為他想擁抱的,是莉莉成為一位女性甚至是一位母親的夢想,而不是埃恩納的藝術事業。在葛蕾塔的陪同下,她們一起尋求醫療協助,過程中埃恩納曾被診斷為精神異常,並接受放射治療,歷經辛苦才找到接受她轉換性別的婦產科醫生,讓她得以進行變性手術,成為首位改變生理的跨性別女性。但因為莉莉渴望懷孕生子,在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時候,因為器官排斥,不幸在術後失去生命。

       電影最後,思念逝去莉莉的葛蕾塔回到莉莉/埃恩納的故鄉瓦勒,一條莉莉送給葛蕾塔的絲巾被風吹走,在瓦勒景色中,飛揚起的圍巾看似莉莉在自由翱翔~~

       莉莉與葛蕾塔之間,走過夫妻情、摯友愛,互相理解對方、支持對方。「我,莉莉,充滿著活力且得到了活下去的權利,莉莉已經活了14個月,雖然看似很短,卻是非常美滿的一段生命。」在莉莉和葛蕾塔的牽手人生故事中,葛蕾塔堅持自己愛情的抉擇,展現愛下去的勇氣,而莉莉則努力勇往直前,勇敢做回自己。

真正的多元

       可能在今日談跨性別,雖不能說已有一個全面友善的環境,但人們對一些多元性別名詞至少還能朗朗上口,也會說尊重多元的政治正確話語,但尊重不是只在抽象的層次,落實在生活中,跨性別身體正是對每個人的生活日常帶來具體的挑戰,從廁所、宿舍,到任何有分男女的空間。改變性別,就改變了身體,跨性別承載著不男不女、非男非女的身體,想要做自己,是一個人生抉擇,對於自己的抉擇,可能不會是完美的結果,但實在不必去強調靈魂裝錯身體,以博取大眾同情;也實在不必順從主流價值的男女二分,硬要選擇只做男或是只做女,而是去面對這個結果不完美的抉擇,接受自己,不怕挑戰社會常規,讓社會空間得以再開放,讓性別框架得以寬鬆,讓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性別的無限可能。

看完動動腦

一、主角埃恩納/莉莉在面對自己的性別慾望以及夫妻之情,他/她的心境是如何?你能理解他/她嗎?

二、葛蕾塔為何主動裝扮埃恩納,但又好像不能接受莉莉的出現?你能理解她嗎?

三、你有認識跨性別的朋友嗎?你在與他們交往過程,覺得最不理解的部份是什麼?覺得與你自己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

四、社會對於不男不女是如何理解的,你同意這些社會觀點嗎?

五、你有在進男廁或女廁時,感受到任何不方便嗎?你會希望改變這種不方便嗎?

六、你會感受到自己有跨性別的部份嗎?

七、變性手術對於跨性別的意義為何?一個友善的性別開放的社會,對於跨性別的意義為何?

相關檔案 丹麥女孩導讀資料.docx  
上版日期 10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