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芭蕾少女夢 芭蕾少女夢
導演 盧卡斯東特(Lukas Dhont)
發行公司(單位) 鏡象電影
發行年分 2019 片長:106 分鐘
發行地
主題分類 多元性別
得獎紀錄 2019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導讀標題 聽15歲的拉娜說追夢與築夢的生命故事~
導讀者 卓耕宇
導讀者單位 高雄市立中正高工輔導主任
看前想一想

1.回想自己的性別成長經驗中,有哪些是基於自身的性別(尤其是生理性別)而被期待或被要求?當中有哪些反映的是看似理所當然,卻隱含著不合理的對待方式或價值?

 

2.想想如果一覺醒來,驚覺自己的生理性別改變了!(跟真實的你/妳不一樣的性別)會帶來哪些好處?或是限制?

 

3.對於「跨性別(Transgender)」一詞,我的想像與認識是什麼?從哪裡得知或學習而來?

內容簡介

學芭蕾,是一種怎麼樣的想像與體驗?除了從小練起,身體的柔軟度有更多的可塑性與優勢外,優雅的體態訓練與熟稔的流暢動作,在舞台上的精彩,也徹底展現「台下十年功」的辛苦與毅力堆疊!跟著影像中的拉娜在舞蹈教室,一起移動、旋轉、跳躍、轉圈、騰飛等不厭其煩的練習,都是身歷其境的真實與辛苦!但身體吃盡苦頭的拉娜,心裡卻是雀躍與企盼的,因為她/他正一步步地朝夢想前進!

 

拉娜對未來有何夢想?何以她即使錯失了學習芭蕾的關鍵期,仍堅持對芭蕾的熱愛、奮力學習。這樣的動力有追夢與築夢,也有找尋自我!期待成為一個出色的芭蕾舞者,付出的代價除了要不斷地反覆練習、與痛共舞外,拉娜還得出門前或離開芭蕾舞蹈教室後,日復一日繁瑣且忍痛的裝卸準備:用膠布緊緊黏貼著肉身,只是想要盡力隱藏生理男性的具體性徵,忍住不喝水來避免如廁的不便等皮肉痛苦。因為這些旁人看似不堪的疼痛,遠遠不如想當女孩的強烈渴望,甚至她還勇氣十足且堅定的一刀剪下,在她的性別認同中完全是多餘的器官。這些對觀眾、甚至是一向支持她的爸爸眼底,盡是些不捨與痛苦,對拉娜而言,卻是充滿期待的美夢,一切都值得她淡然面對、看似輕鬆的帶過!然而,美夢成真的過程,卻不是如同仙女魔法棒一點就一蹴可幾的結果,而是各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受交織。

性別觀點

面對想要真實做自己的強烈渴望與對未知的焦慮,矛盾的情緒不只困擾著拉娜,也困擾著我的個案!拉娜的身影,讓我想起多年前曾經陪伴的16歲學生「瞳月」!面對自己生理男性的身體,止不住的青春期發育,時時刻刻的變化,對面對成長的學生,是迎接長大的期待與喜悅,但對我的「跨性別[1]」個案,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靨與煎熬!女性的身分認同搭上十足男性的身體,旺盛的體毛、突起的喉結、拔不盡的落腮鬍,幾乎讓她抓狂、厭惡身體、只覺得自己是個怪物!再加上外顯的性器官,更是讓她想盡辦法想自行切除,為降低自我傷害的風險、避免憾事發生,所幸當時經過性別倡議團體的引介,邀請曾經走過一樣處境的跨性別朋友蒞校來分享,讓她這些想自行處理的衝動有些緩解,也讓她對於未來可以順利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知道此刻的她,需要做些哪些有幫助的準備。不過,與拉娜不同的是,我的個案家長,面對這樣的衝擊,就沒有家長堅定的支持與溫暖的陪伴,而是丟下一句「等妳18歲再自己做決定[2]

 

然而,「等妳18歲再自己做決定」,這一句話到底是感同身受的理解?還是害怕承擔責任的焦慮?正在發育的身體不會因此而暫停,每一個改變都可能衍生真實的厭惡與抗拒,而非其他人可以承受的同感。就像影片中拉娜,即使身邊的親友都是支持的,但她仍對於自己身體上的男性性徵充滿排斥,每一個避不了的生理的反應,都攪動著拉娜的性別認同,以至於她終究選擇用自我傷害的方式,表達最無奈的抗議與做女孩的決心。爸爸的種種關注與擔心,貼心的拉娜可以理解,卻也因此選擇盡量不說來回應。父女間的信任因為不再是無話不談,而開始有了質變。爸爸希望女兒可以自在說出自己的處境;女兒不願爸爸為她的選擇衍生的不確定與未知而擔心!這樣的親子關係,往往體現在日常的對話中,不論在車上或是家中。拉娜的爸爸積極陪伴她就醫評估、甚至鼓勵她在現階段試著多交朋友,拉娜相較之下,獨立又看似兼代母職外,更顯得獨來獨往!這樣的獨來獨往多少反映,她希望用更貼近真實的拉娜與同學交流,而非此刻的性別卡卡的肉身。

 

然而,同儕間雖然透過教師的徵詢同意時,知道她是個跨性別,也願意在多數決的女同學們理解與同意下(老師詢問同學是否同意的過程,看似開明,

 

卻也將拉娜給特殊化,是建構友善還是製造創傷?往往一刀兩刃),一起在更衣室更衣或淋浴間裸裎相見,仍難掩同學們對於她/他的好奇與想像,甚至一度在女孩們的生日聚會中,拉娜半推半就的被迫脫下褲子,展現在她身上的陰莖,滿足大家的好奇心!這樣看似平靜卻隱含暴力的過程,拉娜並沒有求助,卻把這樣的遭遇和感受,深鎖在身體與心裡,即使提早回家後,爸爸看得出女兒有些不對勁,但依舊不得其門而入!說不出口的感受,是悶?愧疚還是自責?如何說清楚,對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跨性別者,光是面對自身的狀況,很難跟習慣將性別二分的人說清楚外,也很難保證對自己的了解,可以順利轉化為被具體理解的語言。這樣雙重的門檻,想自在跨越都是難題也是困境!此刻,我似乎明白拉娜選則用身體說話,說身體如何被纏繞與包裹著?說身體如何在偌大的舞蹈教室裡流暢自在的舞動著!說身體如何在不完美的情況下奮力掙脫、突破侷限!說身體如何靠著追夢的堅強意志勇敢撐著!說身體是個認同載體外更是個血淋淋的戰場!

 

影像中數次看著拉娜,在擁擠的人群中孤獨又顯眼的走著,有種繼續向前的堅定!芭蕾舞者的身體,是展場也是戰場。然而,拉娜後來怎麼了?這個巧妙的伏筆就讓觀眾去各自體會。此刻,腦海裡浮現我的跨性別學生曾表達的抗議:「我不是要變成女生,我本來就是女生!我不需要變成什麼樣子,我只是要好好做我自己而已」。變,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用字!,聽在跨性別者耳中,卻沒有要變成什麼,而是本來就是這樣!此刻她精準的用字,給我更理解的反思。期待每個拉娜都可以自信向前,擁抱自己、擁抱世界!更希望每個拉娜身邊的人都可以尊重差異、肯認多元,跨越框架、重新理解!

 

[1] 跨性別(Transgender)是一個通稱的概念與詞彙,平常常看到的“LGBTQI+”指的是:女同志Lesbian、男同志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酷兒Queer、雙性人/間性人Intersex等各種性身份認同。其中男同志、女同志或雙性戀都是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認同的一種,但「跨性別」一詞則是各種可能的通稱,例如:扮裝(cross-dressing)、變性人(性別轉換者也有各種不同的性別認同性傾向)等。例如:影片中的拉娜,通稱為是跨性別生理性別性別男性,想透過賀爾蒙療法與性別重置手術(器官摘除與重建手術),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女人(性別認同),喜歡的對象不一定是男性,她在與父親的對話中提到,跟女性在一起好像也可以(性傾向認同)。

[2] 在台灣的醫療體制中,青少年面對自己性別認同生理性別性別有所衝突時,若真的走上性別重置手術前,必須經過2名精神科醫師專業評估(未成年還需要有法定監護人的陪同與同意才可以,更是一個親子衝突的關卡)後,才會開立賀爾蒙藥物,服用一段時間並評估過後才能進行手術。對於一個跨性別青少年而言,往往面對家長的態度就是能拖就拖,直到孩子成年後在自己做決定!但這樣的拖延,也可能造成跨性別青少年自我傷害的風險提高。

看完動動腦

1.性別的多元與反映的社會處境是一體兩面的,看完這一部電影,對於「性別光譜(gender spectrum)」一詞的理解,電影中主角拉娜生活中,有哪些友善的支持?或潛在的風險?

2.性別本身是多元且差異的,製造障礙的不是拉娜的性別認同,而是對多元性別不夠了解的體制與社會。從這部影片,想想有哪些具體的片段?

參考資料

卓耕宇、瑪達拉.達努巴克(2012)〈多元性別與同志教育〉。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二版)。台北:巨流。

上版日期 1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