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茉莉人生 茉莉人生
導演 文森帕何諾(Vincent Paronnaud)、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
發行公司(單位) 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發行年分 2008 片長:95 分鐘
發行地  級別:保護級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得獎紀錄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入圍 ◎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榮獲紐約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影片、美國金衛星獎最佳動畫、溫哥華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入圍美國動畫奧斯卡安尼獎最佳影片、導演、音樂、編劇四項、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導讀標題 尋找自我,瑪琪的茉莉最特別
導讀者 彭懷真
導讀者單位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Persepolis(直譯波斯波利斯)根據瑪嘉•莎塔碧所創作的同名的繪本小說所改編的電影,翻譯成「茉莉人生」是因為女主角的祖母常有茉莉的香味。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又得到坎城影展評審團獎。 劇情是莎瑪琪的二十多年時光,大致分為三段。第一段是一位異想天開的少女,父母及祖母都疼愛她,還有一位充滿革命意識坐過牢的叔叔也最愛她。她喜愛西方文化,酷愛偶像李小龍。上帝是她的密友,成天愛幻想,夢想是成為全宇宙最後一位先知。雙親和祖母有時對她感到頭痛,週遭的人也認為她是怪孩子,保守的伊朗婦女認為她是西方腐敗的象徵。她喜愛西方的一切不被保守的祖國所接受,她只能偷偷地去買黑膠唱片和所有喜愛的東西。原本以為日子可以如此幻想地過下去,直到… 那時,伊朗正值巴勒維國王政權垮台,何梅尼所帶領的伊斯蘭勢力奪權成功,接著伊朗與伊拉克開始了為時八年、造成上百萬人死亡的「兩伊戰爭」。一連串的戰火蔓延,國家機器對人民的控制愈來愈嚴格,伊斯蘭保守勢力愈來愈高壓,雙親不得不把她送到維也納。 第二段是在歐洲的歲月,不斷地發生另一些考驗,例如無法認同天主教的一些作法、經常被房東趕來趕去甚至流落街頭、其他地方的同學對伊朗的漠視等。她戀愛了,第一個愛的是位同性戀,第二位愛的火熱,對方卻劈腿,被愛情刺得遍體鱗傷。她愈來愈懷念家鄉和雙親,還有祖母和她身上的茉莉香。她選擇回到家鄉。 第三段是重回伊朗,父母及祖母都還很愛她。她進入大學,談戀愛、結婚、離婚,不斷尋找快樂彌補過去失去的時光,但是保守的伊斯蘭習俗讓她痛苦。看到的故鄉如同墓園,她又不得不離鄉去追夢......

性別觀點

        很有趣的,有三部電影都以「茉莉」為名,也都描述女性的人生,也都有某種性別觀點。先看一部有華人色彩的《茉莉花開》,講述的是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故事。前兩代因為生活在舊時代裏,最終沒有逃脫出命運安排的感情陷阱,無奈、絕望、失敗感充斥著她們本應多姿多彩的人生,直到花這一代,才學會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切。這部戲探討了單親家庭、外遇問題、領養問題、父親與養女的互動、不同背景家庭的相處,透過綿延的家庭,反映出大時代的改變,更反省了女性角色的蛻變。

        2013年獲獎無數的是《藍色茉莉》,劇情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茉莉與丈夫在紐約過的富貴生活;另一部分為茉莉與妹妹金吉在舊金山過的另一種人生,片中將這兩種人生穿插在一起,向觀眾展示了茉莉的人生軌跡與巨大落差。
        與這兩部大卡司的影片相比,《茉莉人生》非常特別,首先它是動畫片,其次是主角的時空是中東及奧地利,處理的是大格局的變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充滿性別意義。
動畫片是最能夠處理夢境的。動畫有趣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比較接近「夢」裡情況。我們作夢時,主要是畫面而不是文字,也不常講話。夢裡的世界有各種場景、影像、畫面,更有許多符號、象徵、代表物,充滿了各種意義。有時,我們看到電影裡的某些畫面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我們可能做過類似的夢。
        有些人喜歡看小說,另一人則特別喜好漫畫;有些觀眾欣賞劇情片,另一些觀眾偏好動畫片。在電腦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漫畫與動畫的技巧都突飛猛進,也就有了更多作品。我們的夢就是某種類型的動畫片,夢也好、夢想也好,都不完全是真實的。我們要感謝某些人鼓舞了我們自己的夢想,也要謝謝電影工作者讓我們比較能探索自己的夢境。這些夢與夢想就像小小的種子種在心田,發芽成長,鼓舞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談到與中東有關的動畫片,2009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就是其中的經典,劇中對戰爭這人類社會最愚笨的行為多了些省思。這部電影是以色列導演阿黎佛爾曼將個人經歷以特殊風格動畫呈現,是震撼人心的血淚紀錄。當他越深入挖掘事實,記憶也像超現實圖像般湧現...。他精心處理,有了這部讓人難以忘懷又獨特的好電影。
        第三是透過小女孩的角度去檢視。這些年,女孩的角度愈來愈受到注意。2013年時,我國行政院性平會特別注意青少女議題,通過「提升女孩權益行動方案」。「女孩」成為關注的焦點原因是2011年12月時,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0月11日訂為女孩日,每年都訂有主題,2012年是「禁止童婚」,2013年是「增進女孩的教育」。希望積極改善目前全世界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女孩不能完成小學學業這多麼嚴重的問題。子題包括提供女孩就學之獎學金、銀行就學貸款,鼓勵女孩修習科學及科技學科等。
        這些議題的廣受注目與馬拉拉密切相關。與《茉莉人生》的女主角瑪琪一樣,都生活在保守的伊斯蘭世界,都對女孩的尊嚴、受教權漠視。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搭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急,被轉送到英國治療。為表彰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將每年的7月12日(馬拉拉生日)定為「馬拉拉日」。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是馬拉拉的16歲生日,當天她在聯合國總部對500多名學生參加的特別會議演說(這是她遭受槍擊之後首次公開演講)。馬拉拉說:「恐怖分子認為他們能夠改變我的決心,但是對我來說,失去的只是懦弱、膽怯和無望,得到的則是力量和勇氣。極端分子懼怕書籍和筆,懼怕婦女。政治家應迅速採取緊迫的措施,以確保每個孩子享有上學的權利。」馬拉拉說:「讓我們拿起書本和筆來,這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這樣的信念、行動與訴求,代表非常高貴的信念,馬拉拉因此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馬拉拉有一位非常支持她的父親,陪她去治病,幫她安排各項工作。為了推動女童的教育權利,成立了基金會,網頁的刊頭就是她在聯合國演說的名言:「One Child, one teacher, one book and one pen can change the world.」(一個孩童、一位老師、一本書、一支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只要社會創造出友善的環境,每一位女孩都可以創造出美好的未來,都可以改變世界。
       《茉莉人生》的瑪琪也有一位開明又支持女兒的父親,如果少了這位有見識的父親,她很難擁有如此豐富的人生,又能勇敢追尋自我。瑪琪的叔叔是影響她的另一位關鍵男性,這位叔叔充滿遠見,有堅定的信念、為理想不畏懼艱難,感動了瑪琪。瑪琪因而勇於作自己、尋找自己、突破自己的困境。
        世界著名的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 曾寫過一本《自我的追尋》Man for Himself (1947)。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可以看出少了「女性」的思維。《茉莉人生》可以說是「Woman for Herself」,是瑪琪追尋自我的歷程。她面對種種考驗,四面八方充滿著對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的敵意,當瑪琪試著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想法時,總是遭到排山倒海的阻力。無數的男性(尤其是那些有些權力的)歧視、貶損、羞辱她。
        仔細分析伊朗及許多國家裡存在對年輕女性的負面態度包括:
1.偏見(prejudice)也可翻為預先判斷(pre-judge),此判斷沒有任何證據,只憑先入為主的成見。持有偏見的人努力堅持己見,即使事實證明他錯了,仍會堅持下去。
2.刻板印象:對女性要像什麼樣子的信念與期待,包含身體特徵、活動的偏好及可能的行為等。
3.歧視:對偏見對象的不歡迎,甚至有負面的行動,將群體成員身分與評價回應之間的連結,刻意作「內群體」與「外群體」歸類,符合傳統保守要求的才是「內群體」,其他人都屬於「外群體」。當偏見以明顯的行動表現出來時,將使負面行動變成可接受,例如瑪琪開車,男性駕駛就羞辱阻撓。
        面對不友善的環境,人人都該檢視、分析、進而採取行動。最重要的行動是真實進行「自我的追尋」。自己站穩,才可對抗偏見、刻板化印象、歧視。瑪琪始終生活在困難的情境中,卻持續保持樂觀的精神,勇於面對自己,勇敢突破現狀。瑪琪的奶奶說的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要永遠誠實!」。這句話,如同奶奶的茉莉香,是最珍貴的。
看完動動腦

1.妳/你在「自我的追尋」方面,有什麼心得?

2.你/妳身邊有像瑪琪的奶奶或叔叔或父母這樣鼓舞你/妳的人嗎?他/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3.瑪琪和馬拉拉這些女性給你/妳什麼啟示?
參考資料
◎圖片及介紹片由葳勝多媒體有限公司提供。
◎影片欣賞:104年4月29日(三)下午1:30於國家婦女館(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號9樓)放映本片,歡迎前往觀賞!
相關檔案 茉利人生導讀資料.docx  
上版日期 10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