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12月18日世界遷徙者日,聯合國婦女署於12月17日發布2020年遷徙者宣言 (UN Women Statement, 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 2020),在宣言中提到,對於全球遷徙的女性移民來說,既有的性別不平等體制會與種族歧視和(心理、肢體或語言)暴力等結合交織成更嚴重的問題。 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影響的今日,女性移工除了在通過國境時面臨更大的挑戰,也承受更強的經濟衝擊:約有74%的女性移工受僱於服務業,對於這些女性來說,遠距工作根本不是個選項,而其他仍保有工作的女性移工,也因為暴露在公眾場所提高染疫的風險。 除了經濟衝擊,疫情對女性移工的人身安全也有負面的影響。在許多工作停擺的今日,由於缺乏社會保護,女性移工可能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被販運;或在基礎社會服務暫停的日子裡,遭到雇主虐待或暴力相向。 然而,女性移工在工作和在異地生活所累積的經驗與知識也可以為她們帶來能動性:Dok Samuon是一名柬埔寨女性,她曾在泰國擔任營造工人。在疫情爆發導致工作終止之後,她回到柬埔寨,並與一些其他女性創立了資訊共享社群,希望能夠以自身經驗協助未來要到泰國工作的女性。 UN Women也與Legal Action Worldwide合作,在世界各地進行女性移工救援的行動。近日他們為一名在黎巴嫩工作的衣索比亞女性提起訴訟,告發黎巴嫩雇主虐待、囚禁,與拖欠薪水。如果訴訟成功,將能夠動搖黎巴嫩長久以來的移工體制,降低女性移工在黎巴嫩遭到不當對待的可能性。 UN Women為國際遷徙者日製作了一個互動式圖文頁面,裡頭展示了許多移工女性堅韌的生命故事,也介紹了遷徙過程中常見與新興的性別議題,如性別暴力、社會保護網,以及LGBT+身分的移工,民眾可至UN Women網頁瀏覽。
2020年聯合國「年度女警」獎項在本(11)月頒給在贊比亞與南蘇丹進行和平任務的Doreen Malambo女士,以表彰她在在執勤期間對保護婦女、孩童與障礙者的傑出貢獻。事實上,Malambo女士同時也是聯合國南蘇丹任務的性別顧問。 2015年,聯合國推出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16項為「和平與正義」,隨後在2018年,現任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主導的 “Action for Peacekeeping” (A4P) 倡議也提出「共同承諾宣言」(Declaration of Shared Commitments)。其中,「在和平維護行動中納入女性參與和決策」以及「根據不同地區的情勢,制定保護婦女與孩童免於戰亂與恐懼的策略」也納入八項優先領域之一。 Malambo女士除了參與和平維護行動,也協助女性難民尋求庇護,並協助建立南蘇丹軍人(大多為男性)重返家庭的管道;她也從事當地女性培力的活動,以自身經驗增進南蘇丹與贊比亞女性追求和平與正義的知能。 聯合國設立本獎項凸顯出女性參與和平行動的重要性,期望本獎項能夠鼓勵更多女性投身於和平行動。
在疫情的經濟衰退期間,女性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也讓許多公司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有一些企業有意推動性別平等,並留下女性人才,卻苦無方法。BBC綜合了學界最新研究與產業顧問的建議,給予企業主、管理人員,及政府以下的具體建議: 1. 事先安排日程與計畫:在學校與托育機構都暫時關閉的情況下,許多在家工作者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處境,尤其是女性。當開會時間與進度無法事前規劃,則會加重照顧負擔。因此,事前排定工作與開會流程對於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工作的婦女是非常有幫助的。 2. 調整工作目標,揚棄以高工時換取薪資的制度:西北大學的最新研究(詳見附檔)也建議,雇主為照顧14歲以下的婦女調整工作目標,放棄或延後以高工時換取而來的目標。 3. 使用簡易的通訊軟體取代電子郵件:有效率的溝通能為遠距工作節省大量時間,雇主與管理人員應轉變溝通的思維,使用如slack等便捷的通訊平台取代電子郵件或大量的視訊會議。 4. 創造工作意義與認同:根據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的調查,約90%的受訪者表示,比起高薪卻無意義的工作,更願意從事薪水較低但有意義的工作。因此,管理顧問Leela Stake認為,當有許多彼此競合的選項時,參與勞動若無法為女性帶來意義,則女性人才流失也會更加快速。
已有許多證據指出,COVID-19疫情會加深或鞏固既存的性別不平等結構,將女性或性少數推入更不利的處境,聯合國最新的數據更進一步推論道,疫情將會把更多女性拉到貧窮線以下,造成貧窮人口之中更懸殊的性別比例: 1.在疫情爆發前,聯合國預期,從2019到2021年,女性貧窮率可以下降2.1個百分比,而最新的推估則是上升9.1個百分比。 2.根據推估,2021年時,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25-34歲人口當中,男女比為1:1.18,而到了2030年時,則會提升到1:1.21。 從以上推論來看,疫情對女性的負面影響是更為深遠的——不僅影響的範圍更大,也持續得更久。然而,聯合國在同一份報告中也提出了緩解負面影響的方法,包括要求各國政府即時投入具備性別敏感度的復甦行動當中,以及建立包容性的社會福利與救助政策。根據評估,只要耗費全球不到1個百分比的GDP,就能夠在2030年以前消除極端貧窮的狀況。 面對這個百年一遇的疫情,全球必須展現出共同的決心來解決復甦期間可能的性別不平等議題。
本月初,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倉庫爆炸案,造成超過兩百人死亡、五千人受傷,以及超過300,000人失去住屋。使得情勢更加危急的是,COVID-19的疫情早已使得醫療院所不堪負荷。 此時擔負起救援任務、撐起彈性照顧網絡的角色便愈顯重要。UN Women與黎巴嫩當地的組織——多數為女性領導的國內組織——立刻將資源轉往提供受災戶庇護與心理諮商的協助。已與UN Women協作經驗豐富的Care International也提供性別需求評估。 一份黎巴嫩國內的評估報告也顯示,54%的受訪者有觀察到COVID-19以來家庭暴力,以及對婦女與女孩的人身暴力有升高的趨勢,而過往經驗也告訴我們性別暴力一直是災後重建中嚴重的議題之一。因此UN Women也致力於確保貝魯特的受災民眾,尤其是婦女與女孩,有能力獲得服務與支持,並確保資訊的流通。
詳內容刊物
COVID-19大流行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嚴重衰退,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4.9%。據估計,至2020年第2季,全球將損失14%工時,相當於4億個全職工作。G20經濟體推出80億美元協助方案,以緩衝家庭與企業,並促進經濟復甦。在此重大決策中,應著重考量婦女特別的經濟角色、貢獻及受限制之因素,並掌握此機會將女性作為整體投資設計之中心,以實現永續性之回復。
歐盟與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婦女署合作,提出「企業」在疫情期間可以實施以提倡性別平等的「七大原則」: 1.在企業領導層級建立支持性別平等的信念; 2.在職場上公平對待女性與男性—尊重且支持人權及反歧視的做法; 3.確保所有職員的健康、職業安全與福祉—不分性別 4.提倡給女性員工的教育訓練以及專業能力建構; 5.在企業發展、供應鏈的選擇以及商業手段都能回應性別、培力女性; 6.透過公司內部社群(工會等)倡議性別平等; 7.建立一套測量性別平等成效的制度,並發表公開透明的報告。
COVID-19疫情在2020年春天席捲全球,截至6月,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城市封城,並累積超過700萬確診案例,也有超過40萬人因疫情死亡,全面地影響人們的社會與經濟生活。 這波疫情,也衍生出許多性別議題。本文整理國際組織資料,歸納出因疫情而衍生或加劇的性別不平等現象,包括:家暴與性暴力 (domestic, sexual,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女性與照顧責任、防疫物資忽略女性需求,以及女性受到的經濟波及等問題。
在COVID-19疫情肆虐的2020年,疫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改變,肩負起絕大多數照顧責任的母親們更是極大程度地被疫情影響。聯合國婦女署在今年的母親節聲明中提醒我們,別忘了監督政府所訂定的紓困、復原方案中,是否融入性別觀點,協助女性回歸職場,並有效減輕其照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