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助守在異鄉 助守在異鄉
導演 伊斯麥.法米.盧比思 Ismail Fahmi LUBIS
發行公司(單位)
發行年分 2019 片長:90 分鐘
發行地  級別:普遍級
主題分類 健康、醫療與照顧
得獎紀錄 2019 印尼芝特拉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2020 亞洲影藝創意大獎 入圍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2020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亞洲視野競賽單元;2020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 入圍國際競賽單
導讀標題 誰來照顧家裡的老人?!--從「助守在異鄉」談照顧的性別議題
導讀者 林綠紅
導讀者單位 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看前想一想

為什麼從事老人照顧工作,無論是本國籍或外國籍,大多數都是女性?男性從事照顧工作有什麼障礙?想一想其中有沒有性別刻板印象存在?

內容簡介

「340萬印尼人在海外擔任家庭看護工賺取高於國內薪資六倍的收入」「助守在異鄉」是一部以這340萬印尼看護工為主題的紀錄片,片中有四位主角,梅里、蘇卡瑪想來台灣工作、正在訓練,穆姞、塔娌已經在台灣工作多年的看護工,一個從事家庭看護工,一位在老人機構工作。梅里、蘇卡瑪都未婚,梅里已經與男友論及婚嫁,一旦來台工作,勢必影響婚姻規劃,但全家的資源都已投注在她身上,期待她工作賺錢回家,「不是被強迫,但也差不多。」她這樣回應訓練班的老師。經過三次面試失敗,梅里最後選擇勇往直前,飛往中台灣照顧87歲阿公。蘇卡瑪來台灣工作後,照顧一位阿嬤,阿嬤接納她的宗教、祈禱服與禱告,她跟媽媽說,仲介不讓她帶祈禱服,擔心服務家庭不接受,她只好在台灣買。蘇卡瑪的母親如此轉述她的工作現況。穆姞、塔娌都已離婚,塔娌邊工作邊在社區大學進修,她說來台灣學到好多,她希望回國時可以帶著畢業證書去祭拜父親告訴他她做到了。穆姞從照顧的阿嬤中感受到被依賴與信任,同時她也是遠距的單親媽媽,女兒托給自己的母親照顧,平常只能靠視訊關照女兒。這些飄洋過海來照顧你我家人、長輩的外籍看護工,自己同時是女兒、母親,或者妻子,她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在這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女性移工對同伴的提醒與自己處境的反思,關於女性的處境、勞動、婚姻、家庭的許許多多面向,值得換個角度觀看的好片! 

性別觀點

1.誰來照顧家裡老人?
 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加劇,老人照顧問題成為重要的議題。而家庭中的老人照顧安排,根據「106年老人狀況調查」,65歲以上老人生活上需要照顧,主要照顧者仍以家人居多,外籍看護工亦是安排的選項之一。進一步檢視,根據「106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的分析,被照顧者為女性,佔56.93%,高於男性;主要家庭照顧者亦以女性佔比為高,為60.98%。而非家人照顧中,則以外籍看護工照顧為大宗,當然外籍看護工多為女性。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年(111年)6月,社福移工總計為218,372人,其中99%為家庭看護工,共有216,939名,75%為印尼籍。如「助守在異鄉」一片所提到「340萬印尼人在海外擔任家庭看護工賺取高於國內薪資六倍的收入」,台灣共有164,786名印尼女性擔任看護工,承擔起個別家庭的老人照護。
由以上數據可知,照顧老人無論是家人照顧或非家人照顧,女性是主要的提供者。

2.為什麼都是女人在照顧?    
長久以來,照顧老小的責任,被認為是自己家庭的事,而透過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分工,將家庭照顧責任與女性相連。時至今日,如此的觀念仍深植人心不易撼動。行政院110年性別平等觀念電話民意調查中,有一個題目是「有人認為:『當家中有嬰幼兒(台語:細漢囝仔)需要照顧時,女性比男性更適合照顧』,請問您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有59.0%的民眾對此說法表示「同意」,相較於對其他題目,例如:對「男性的責任是賺錢,女性的責任是照顧家人」的說法,同意20.4%、不同意73.6%,本題同意的比例讓人心驚。從這二題問卷調查的題目同意/不同意的比例可推知,民眾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有所改變,但是仍然認為女性較男性「天生上」適合照顧。但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過去被認為男性才能擔任或只有男性能夠從事的工作都逐步被打破,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開大卡車或當軍人。但為何在照顧老幼上,女性天生適合照顧的觀念如此根深柢固?究其原因仍然與「照顧責任」與女性性別分工相連有關,並不是女性天生多會照顧,而是社會文化中預設且指定了女人為照顧者,而這一切也成為女性社會性別性別的內建功能之一,一代一代的女人就這樣成為家庭中老幼的照顧者。
受到「女性適合照顧」觀念影響,使得照顧工作產生職業上性別隔離,亦即,照顧老幼的相關工作成為「女人的工作」,女性工作者佔絕大多數,男性工作者人數少,且進入不易。以老人照顧而言,無論長照體系中的照顧服務員或外籍看護工,絕大多數都由女性擔任。以照顧服務員而言,根據2022年行政院性別圖像,2020年居家、社區或住宿型長照服務,女性照顧服務員均超過8成以上。一般而言,以女性為主的行業,常有薪資較低、勞動條件不佳的情況,近年來,因人口老化、長照需求陡升,加上對性別面向的關注,男性從事照顧工作人數有微幅提升,但使用者端,無論是老人或家屬對於男性照服員仍常見不接納,甚至拒絕的情況。因此,照顧工作的性別區隔可說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3.「她們」照顧我們的老人
台灣自1992年起,開放引進外籍看護工與外籍幫傭,稱為社福移工,COVID19疫情前,一度超過26萬人,受疫情影響,截至今年仍超過21萬人,。雖然政策定位外籍看護工為補充人力,但這許多年來,台灣人口急遽老化,家庭看護工幾乎已成為主要照顧人力。外籍看護工進入家庭,承擔家庭的照顧工作。前述的性別議題在她們身上一樣難以避免。但國籍以及居家工作的孤立處境,讓家庭看護工的處境更加不易。而如「助守在異鄉」影片所表達的,每位跨國工作的女性身上多背負在母國原生家庭的性別角色、經濟重任以及家庭的許多期待,而來到台灣,被照顧者或家庭同樣有許多要求與期待。她們不僅是照顧工作者,同時是女兒、太太、媳婦、媽媽,以及在台灣是一位異鄉人,與被照顧者有著不同文化與信仰的人。在照顧工作上,從訓練開始,她們努力理解台灣的語言與文化;作為居家工作的勞工,雇用外籍看護工的家庭也應理解,並且尊重移工的信仰與文化。從這部紀錄片,我們應該可以進一步了解外籍看護工的身上許多交織的因素,女性、國籍與照顧工作等各個面向,讓我們更鮮活同理這群在台灣工作的姐妹。 

看完動動腦

1.梅里在訓練中時,老師提醒她,錢不要都給父母,要留一點給自己,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想一想,為什麼老師要這樣提醒?另一場景,仲介對著要來台灣的女性移工說,「不要太常出國,二次就好,出國會賺到房子、魚池…,但你的丈夫會很有壓力,他一個人會耐不住寂寞而去找別人,然後把錯推到妳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懷孕」從這二段話,想一想女性移工的處境與困難。
2.塔娌說她在台灣學習很多,除了在社區大學上課之外,也在寫同志主題的小說。你覺得,來台灣工作對他影響是什麼? 

關鍵字詞 性別隔離、刻板印象
參考資料

 2022年性別統計圖像
106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

上版日期 1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