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老爸搞不定(Dad in Training) 老爸搞不定(Dad in Training)
導演 謝西爾傑布拉(Cyril Gelblat)
發行公司(單位) Chapka Films
發行年分 2016 片長:97 分鐘
發行地 法國 級別:輔導級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健康、醫療與照顧
得獎紀錄 ★2016法國卡布爾浪漫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導讀標題 家務有分工,才會有分享:分享,正是愛的來源
導讀者 林承宇
導讀者單位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內容描述男主角安東沉迷工作,一心只想做出暢銷專輯;妻子愛麗絲是個美麗、出色的司法官;兩人結婚10年,生了兩個女兒,安東始終把他們的婚姻視為理所當然,直到有天愛麗絲將他踢出去,訴請離婚,並且把女兒丟給他照顧兩個禮拜。工作焦頭爛額,養兒育女的責任更是讓一向不管家務的安東手忙腳亂,苦不堪言…但隨著日子過去,安東和女兒慢慢親近起來,也開始了解「為人父」的真意,才明白和家人相處的時光是如此寶貴、無可取代…

性別觀點

    約莫這部電影上映的同時,聯合國公布了一份「全球父親狀況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Fathers)」;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男女能夠平均分擔家務與照顧小孩,女性(媽媽)花在照顧小孩的時間,平均是男性(爸爸)2~10倍之多。這份報告幾乎與「老爸搞不定」這部電影的劇情相互呼應,更像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寫照,不分國度。

  其實這種家務分工不均的社會現實之所以持續到現在仍屹立不搖,確有其歷史脈絡,過去許多學術論述也都有整理。整體而言,在工業革命之前的農業社會,男性從事較粗重的工作;相對於負責生育任務的女性,自然就負擔較為輕盈的經濟活動與家務工作;臺灣早期在1950年代那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情形大致上就是這樣的模式,其來有自。
  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的全球發展,某種程度開始打破過去農業社會那種因為性別天生不一樣的分工,從農業社會轉變而來的工業社會促使世界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工作模組改變更是帶動日常生活上的全面性翻轉。過去由男人主宰的經濟權力,在女性大量投入就業市場後,所謂的「家務分工」也開始產生了本質上的質變。即使實際上社會的經濟活動業已改變,然而對於翻轉社會既有的性別意識形態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全面性被社會接受的。以臺灣來說,根據勞動部的女力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已突破5成;行政院主計總處也在2013年的人口統計資料指出臺灣女性的社經概況與男性愈為趨近,並顯示女性的專業能力、職場投入已是國家發展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即使工作場域上女性的能力獲得肯定,往往回到家之後她終究是個「女人」;相對於男人,女人則必須面對更多、甚至是無可避免的家庭勞務相關工作;猶如本片劇中擔任法官職務的女主角,在法律專業的表現上甚至比許多的男性更為出色,但回到家之後,她仍然必須肩負起二位女兒生活起居上的所有瑣事。這種事業與家庭雙肩挑的現實,對當前許多女性來說可能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現況與挑戰。這時,我們可以思考的是,男性在這樣的環節上,到底應該扮演何種角色?作為家庭的一份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成員,可否做點什麼?其實更重要的命題是,該做些什麼?
  其實,就性別的差異上來說,女性在職場上有一個比較吃虧的現實是生小孩這件事。這個因為身體構造在性別上的不一樣,懷孕、分娩都可能會犧牲女性在工作職場上的競爭力,因此一個文明的社會通常會運用法治加以保護這種差異,以消彌因為天生身體不同所帶來的不平等,這種思維顯然是一個高度文明社會所會採取的必要措施。這種性別主流化的思潮在當代世界潮流中已普遍被接受,理由很簡單,雖然我們天生不一樣,但透過後天的作為可以讓我們所處的社會朝向更好、更正面的方向前進,性別主流化的思考脈絡其實就是這樣的作為。因此回到上述所提的問題,以片中劇情作為問題討論的對應,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女主角終究還是與男主角以離婚收場:因為該做不做。同為男性的我,我頗能瞭解劇中的男主角為何會有這種思維與作法,完全是服膺於既有性別意識形態所給予的「特權」;美其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因家庭牽絆往前衝;亦或男人必須撐起整個家庭,當義無反顧、沒有後顧之憂地追求家庭幸福等思維,卻沒想到這樣的思維往往是一種「不顧現實」的逃避作法。理由很簡單,「家」的構成本來就是需要有「愛」作為基本元素,若家庭成員的某一方長期處於一種被壓迫的狀態,這個家很難會有愛的氛圍產生。壓迫如何來?愛為何產生不出來?很多時候,就發生在那種「不作為」、「不經心」、「不在乎」的心態與狀態中。劇中的男主角對家庭的不作為、不經心、不在乎表現在所有的生活情境中:不顧女兒的成長過程、忽略太太的感受、連買給女兒的咳嗽藥也搞不清楚…種種對家庭不想付出的「態度」,或者作為父親,根本沒有想到要做這些事。這樣的狀態,坦白說不需要什麼言語攻擊,對另一方已是最沉重的傷害。
  愛有很難嗎?說真的,愛很簡單。很多時候,我們對家庭成員的期待並不多,只要有一「正確」的態度,就可以讓家庭有很好的氛圍。這種「正確」的態度表現在「家務工作」時,就會讓整個家庭有一種非常棒的氛圍;因為我們每天都一定會面臨家務工作產生:像是烹調、清潔、衣物洗滌處理、物品維修、購物、接送家人、帳單處理、倒垃圾以及孩子照顧等。當然不同的國度與文化會有不同的分類,但只要人活在世界上就一定會有家務工作出現。而這種所謂「正確的態度」就是家中的每一個份子對家務工作的態度是「這是每個人的工作」,而不是歸責於某一方,這樣家務工作就不會產生「幫忙」、或是「體貼」才來做這份家務工作;也就是家務工作是每個成員每天必須負擔的任務。當我們的家庭有了這樣的概念後,我覺得這才是突破既有性別意識形態的先進家庭。何以這樣的概念就是「先進家庭」呢?因為這樣的突破正是處於當代社會環境的最佳互動模式,而家務分工正是每個家庭生活中每天必須面對的瑣事,也是時間與精力消耗的各種任務,某種程度上「家務工作」也是隱含著對家人「愛」與「關懷」的表達,更是一種「責任」、「照顧」與「合作」的關係。從整部電影所要傳達的重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一種生活情境的建構方式,讓閱聽人可以藉由細數劇中男女主角的生活模式,充分感知到家務分工失衡所帶來的後座力,是這部電影極為出色的地方。甚至,在女主角受夠了男主人對家庭、小孩的忽略之後,給予重重地一擊:將二個女兒丟給從不經心的父親照顧2週,開啟了本片敘事上成功的轉折點。觀影者透過男主人與女兒相處的過程,漸漸體會到家庭參與的重要性,這時也帶給觀影者一個反思的機會。這樣的敘事處理是種頗為成功的手法,也將本片帶入最後的高潮。雖然片尾讓觀影者抱著某種「遺憾」作為結束(離婚收場),但這也是本片一種不錯的敘事結尾,讓觀影者處在這種遺憾,更能產生時時反思的情境,促使看完本片的觀眾留下深刻的「感知」。
  整體而言,「老爸搞不定」影片固然沒有一般電影賣座的激情或浪漫劇情,卻有深刻描繪親情與家庭的思辨性價值,這是作為一部電影作品甚難處理的表現方式。而影片中看似極為生活化的情節,不斷試圖勾起我們與生活情境的對話與反思,都是這部電影不錯的表現。最後,跳脫電影本身,看完部電影後讓我想起聯合國人口基金副執行董事季爾莫(Kate Gilmore)曾表示:「和孩子關係親密的男性,通常會活得更久,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比較少,也比較不會依賴藥物,工作效率更高。」很多時候,投入家庭勞務的工作,對自己、對家庭成員、對整個家庭常有著不可想像的正向力量,體會後才會知道。
看完動動腦
1.在我們身處的家庭中,觀察一下,平時的家庭勞務工作大多落在誰身上?是家庭成員們分工作完成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嗎?
2.假如您是劇中的這位女主角,面對工作與家庭二頭燒,您會如何處理面臨的狀況?一樣是選擇離婚?還是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3.您是否覺得許多家事用品的廣告標榜「體貼老婆」、「幫忙家事」…等廣告標語存在著性別意識形態?還是我們想太多?
4.這部電影的故事是否曾在您的生活經驗中發生?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朋友確實遇到了從不參與家務的家庭成員,您有什麼方法扭轉這種態勢?
參考資料
◎Alison Wolf著,許恬寧譯(2013[2015])。《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台北:大塊文化。
◎太田敏正著,陳盈燕譯(2012[2015])。《超級奶爸養成術》,台北:晨星。◎葉肅科(2012)。《一樣的婚姻 多樣的家庭(2nd版)》,台北:學富文化。

 

 

相關檔案 老爸搞不定導讀資料.docx  
上版日期 10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