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述本片的內容:
本片係根據真人真事拍攝,以法國尼斯的三鐵比賽盛況取景,除可欣賞到壯麗的山河大地,以及美妙的配樂外,更能深刻體會到朱利安為要得到渴望已久的父愛,不惜突破本身體能上的限制,爭取父子破例參加三鐵比賽,因而激發了父親的愛心與鬥志,終能轉化鋼鐵老爸因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所造成對自己或家人的危機。本片朱利安看似家庭的負擔,卻激發出家庭的正面動力,不僅逆轉了疏離的親情,更突破了鋼鐵老爸萎縮頹廢的心智,誠然是倡導家庭教育的最佳素材。
二、書寫本文的目的:
教育是人類生存的樞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我國的「家庭教育法」於民國九十二年二月間通過實施,為全世界的第一,也是唯一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法律,顯現出我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親職與性別教育是家庭教育之首要,如何落實以帶動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應為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標。限於篇幅,本文擬聚焦於本片性別角色的闡述。
三、本片對於性別議題的再現部分
本片有幾幕以人物的身材或外貌等既定的形象,呈現不同性別的既有模式,這些所有再現的性別訊息樣態,其實從小到大,就已經影響了我們對性別的認知,在在顯示媒體對國人性別的概念有其極為深遠的影響,以下先就影片所再現的性別刻板印象,析述如下:
首先,本片的片名:我的鋼鐵老爸,乃至於保羅所從事的職業與休閒活動,都顯現了男性的陽剛與有力;男性具有專業能力,但不擅長於看管小孩與照顧家務;男性不擅長於人際關係,不知如何與子女談心等性別議題。
其次,片中的克萊爾以家庭的照顧者自居,是家庭的支持角色,多少流露出注重身材與美貌的性別議題。
再者,朱利安以暴力為手段,故意違反審核參賽資格的作業程序,以取得資格,顯示男性雖以戰鬥的方式達成目標但其目的是為利己或利人,不失其正當性;朱利安選擇以艱難的體能競賽培養父子情誼,或激化父子親情的逆轉,均彰顯男性身體強壯與陽剛性格的性別議題。
最後,就夫妻與父母的角色觀點,保羅一旦失業在家,就感受失去了男人的尊嚴,也表達了退縮逃避的防衛心態。克萊爾在兒子出生後,能充分獨立的照管家庭與兒子,然而對丈夫的言行只能忍耐等待,無法有效的介入改變,表現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意涵。至於在獲悉兒子是天生腦麻時,保羅是表現逃避退縮的心態,而克萊爾則表達了天職的照顧者,在育兒的部分,更反應了女性為人母的保護,與男性為人父的放手性別意涵。
四、觀眾的反思能力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性別的影響總是無所不在。如觀眾對性別意識能有正確認知,就不會被片中為爭取票房而迎合觀眾口味,所一再重現的性別刻板印象左右,進而能發揮反思的能力,推陳出新:
首先,我們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應有深刻的認識,它是指通常在一般人的眼中,特別因為性別不同,而產生對男性、女性的不同印象與假設,諸如男性與女性有其不同的特質,因而影響在人際、社會、與家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刻板印象不僅不能反應男女間的差異,反而遏阻人的正常發展,應謹慎防範複製與再現。
其次,觀看外似剛強,實則內心脆弱的保羅,受到妻子與兒女的耐心等待與關愛,激勵與啟發,才能體悟自己因受限於男性角色,唯有坦然面對,並接受家人、旁人,尤其是兒子的協助,才能繼續努力,終能克服內心的軟弱,突破身心的侷限。
最後,性別角色是我們與他人互動的媒介,藉此發揮積極而正向的功能。家庭成員中,不論是何種性別,只要能相互尊重與體諒,就能避免因性別角色所造成的困擾。
性別平等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打破性別議題的單一性與侷限性,以達成不同性別之間的同理與和諧。期待國人對於性別的認識能越多元越好,並非要打破生理層面的「性」,而是要建構社會層面的「性別」,使得我們不再被傳統的性別角色所框架,使得後天的「個性」得以突破先天的「性」所帶來的限制,能夠真正回歸到自己適性的發展,並且藉由突破性別框架,達到自我實現,讓鋼鐵老爸也能似水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