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由美國導演Timothy Walter Burton(1958-)所執導,有關美國藝術界在1950-1960年代發生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劇情片,美國於2014年12月25日上映,臺灣則是12月31日上線。整片預算1000萬美元,票房數則達到2930萬美元。影評家Mark Kermode(2014,12,28)指出,這部片子是導演歷年來最成熟的作品,經由再述畫家Margaret 的故事,展現出對於畫家性格以及藝術本質具獨特性見解的研究。
Margaret Keane 是1927年出生於田納西州的Nashville城,自小便喜愛繪畫。雖然她的作品不受藝評家們青睞,但為普羅大眾所喜愛。藝術家Andy Warhol 便曾表示:我認為Keane 所作的是了不起的,如果它不好,便沒有那麼多的人會喜歡。事實上,Margaret 在1960年代的早期已成為在世時,便非常成功的藝術家,造成畫大眼的運動潮,譬如,Ozz Franca、Lgor Pantuhoff 等人的創作。此外,她同時影響許多玩具的設計者與卡通畫家們的表現,譬如,小小姐無名娃娃(Little Miss No Name Doll)、布萊斯卡通飛天小女警娃娃(Blythe dolls the cartoon Powerpuff Girls)等的作品。最近,許多的插畫家,新當代與普普超現實的藝術家,譬如,Yoshitomo Nara(1959-), Mark Ryden (1963-),Tim Burton(1958-)等也都受到其影響。至於Margaret 最喜愛的藝術家之一是Amedeo Modiglian(1884-1920),他的藝術創作影響Margaret 在1959年以後畫女人的方式。此外,如Van Gogh, Henri Rousseau, Picasso等有名的藝術家的創作,也都深深影響其有關色彩的運用、物體比例的大小、以及構圖等。Margaret 從事藝術創作已超過60年的歷史,目前仍持續在創作。有關其作品的賞析,可瀏覽https://www.keane-eyes.com/category/paintings/。
本片劇情的核心主軸是關於藝術家Margaret D. H. Keane (1927- )「大眼流浪兒(big-eyed waifs)」系列作品被她畫家先生 Walter Keane 剽竊的前因後果。由名演員Amy Adams(1974-)所扮演,其細膩精湛的演技對角色的掌握與詮釋,贏得第72屆全球音樂級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男主角Walter S. Keane是由Christoph Waltz所飾演,也將此角色的性格予以鮮活的勾畫。
本片主要分為「啟、承、轉」的三大結構:
啟-首先是「女主角匆忙攜軟開車帶女兒逃離先生的控管」:
在這一部分,我們看到女主角因為婚姻中的先生,限制其喜好繪畫的投入與發展,她選擇趁其不在家時,趕緊收拾畫具畫材與日常必用品,一口箱一個小女兒,都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逃離缺乏支持的「家」。開車離城的過程中,女主角流露一臉的驚恐,彷彿隨時會被追殺的神情,所呈現的是女性受到無形壓抑,在家庭中屬於沒有發言權,無法展現自我的實質。
承-中段的發展是「女主角期待自身專業發展的同時,又自陷於傳統對於女性必須經由男性保護的思維,因此,再次陷入傳統婚姻價值的迷失與藝術界有關男性霸權主導藝術生產與行銷結構的桎梏思維,導致一連串複雜難解且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的分崩離析」。
劇情細節的發展是這樣的,當女主角帶著小女兒逃到舊金山,希望借由藝術創作,發展一技之長,同時可以養家活口。有一天,在市街擺攤廉價販售作品時,隔壁攤位的藝術家Walter Keane過來搭訕,憑著其花言巧語,很快地贏得Margaret 的歡心,雖然其友人提醒Walter Keane在舊金山一地風評不佳的情事,但Margaret 因受其熱情,以及巧值收到前夫以其無能力扶養女兒,訴請法院歸還女兒的通知,為捍衛女兒的監護權,於是再度投入婚姻的避風港。Walter Keane為家計極盡兜售兩人畫作之能事,Margaret 當然是充滿感激也言聽計從。一開始,Margaret 作畫充滿對先生的情絲,在畫作上只簽署夫姓,未簽上自己的名字。待作品在酒吧場地展出觀賞者對Margaret 的大眼作品所吸引後,Walter將錯就計以圖販售,將Margaret 的作品據為己作,並以女人畫作較不值錢的謬論,說服Margaret走入幕後,由其代理作為藝術創作的發言人。因Walter的個人特質與行銷才能,Margaret 的大眼系列作品大為流行。因此,在短短的時間,無論是生活或是社會地位都獲得大幅的躍升。但是,Margaret 卻愈陷愈深,成為貪婪Walter 的搖錢樹,身心痛苦不堪,雖然,試圖另創格局,獨立門戶,但終究難以擺脫如大野狼的先生。在Walter精神失控焚燒其工作室之際,Margaret 身心俱疲的偕同已成長的女兒落荒而逃,本應是充滿愛與安全的「家」,不只成為被囚禁的「牢房」,更是有為生命安危的「煉獄」。
最後,畫面再次出現「女主角逃命式開車帶著已成長的女兒逃離先生控管的畫面,展開其真正的獨立之旅,從藝術專業的神聖性掀開藝術原創與挪用的精彩爭辯,建立「脫離的自由」是成就「獨立自主」的關鍵意涵。本片最精彩的結尾,應是睿智的法官,以當場限時的藝術創作來終結兩人僵持的對決,「大眼流浪兒(big-eyed waifs)」作品的原創者乃昭然若揭,女主角Margaret 終於獲得應有的尊重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