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青春全壘打 青春全壘打
導演 崔俊泰
發行公司(單位) Korean Academy of Film Arts
發行年分 2019 片長:105 分鐘
發行地 南韓
主題分類 就業、經濟與福利
導讀標題 好的投手是要讓打者出局,單純如此而已
導讀者 劉柏君
導讀者單位 台灣女子運動體育協會理事長
看前想一想
1.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每逢國際賽事眾所矚目,當您在棒球場或是看電視轉播時,請問除了啦啦隊與球僮之外,您有見過女性的身影嗎?如果沒有,您曾覺得奇怪嗎?
2.我們生活中各種職業都有不同性別,運動賽事也都會有男子組和女子組,您有觀賞過女子棒球賽事嗎?如果沒有,作為台灣人最受歡迎的運動,為什麼不見有女子組賽事?
內容簡介

秀仁是世上少數能投出130公里速球的女投手,國中以前獲獎無數,高中繼續參加棒球隊,但性別生理發展的差異,即使她再怎麼努力,身材、力量與球速漸漸被男性選手超越,儘管她認為棒球不是只比蠻力,投手的價值在於讓打者出局,剛猛的球速是實力之外,還有球質、技巧、經驗與智慧,只是棒球是最單一性別的運動,就算是女子棒球的人口都不成比例地少,更何況是成為職業棒球選手,那是對男性選手都是非常困難才能做到的。

除了要承受辛苦的棒球訓練,秀仁還必須承擔其他男性不需要面對的挑戰,例如集訓或比賽要自行負擔單人房成本或是只能放棄,另外還有有意或無意的壓力,例如在還沒看見實力時就排除參與的機會,眼神、言語的嘲笑或質疑,還有許多人以「為妳設想」、「怕妳受傷」的「好意」勸退,以及來自媽媽對她未來的憂慮,這些都只因為她的性別就必須要承受。

在高中教練的幫助之下,利用投球轉數的優勢練就了武器「蝴蝶球」,並且獲得了參加測試的機會,然而在證明自己的實力後,秀仁獲得的工作機會不是她所努力證明的「投手位置」,而是被放置在「女子棒球」行政職,當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絕佳機會,但秀仁知道那不是她要的,她有勇氣「不知好歹」地拒絕這份工作而繼續堅持嗎?

性別觀點

國球中的女性身影?

棒球是台灣最受矚目的運動,有著國球的美譽,每逢國際賽事大家萬眾一心為選手加油,也是電視上最經常看見轉播與新聞的運動賽事,不過在您觀賞的棒球賽事中,除了場邊啦啦隊與球僮之外,您可曾見過女性工作人員的身影?甚至是否曾觀賞過女子棒球的賽事或新聞?在國際奧委會(IOC)追求50/50政策,也就是參賽男女運動員比例相等,棒球項目依舊維持著只有男子組的賽事,為什麼這麼多的運動項目中,單單就是棒球並沒有女子組的賽事?

女子棒球在國際

我們台灣棒球過去深受日本影響,遺留下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差別對待,瀏覽女子棒球的歷史,最著名的當數1943年成立的「全美女子職業棒球聯盟」,當時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緣故,男性因參與戰事而使賽事停擺,從而誕生女子職棒,但也只維持到1954年,這段歷史曾於1992年改編為電影《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而台灣的棒球曾深受日本影響,早期也曾有女子球隊來台交流,但在台灣棒球歷史上似乎沒留下什麼痕跡,倒是女子棒球在日本持續蓬勃發展,2009年還成立了「日本女子職棒聯盟」,雖然經營非常辛苦,與男子棒球的發展無法比擬,也帶動了高中女子硬式棒球隊增加到37隊,國際棒壘球總會的世界盃女子棒球賽,日本從2008年奪冠後至今維持著六連霸,顛覆我們認為日本社會存在嚴重性別刻板印象及對女性不友善的想法。

韓國的女棒

近年來韓國女子棒球發展也是急起直追,根據南韓女子棒球協會的資料,2021年登記的球隊有47隊、833位選手,本片主人翁秀仁這個角色,也是導演崔允泰參考了國內知名選手安香美的真實故事,她曾在1997年參加青棒隊,並且是首位女性在韓國棒球委員會KBO主辦的正式比賽中成為先發的登板投手。因此本片對女性在此單一性別運動中的處境有許多深刻的探討,包含個人成長的衝擊、現實同儕相處與訓練考驗、乃至於經濟壓力,以及整個大環境社會文化有形與無形的壓力等,讓女性單純的想要成為職棒選手一事,因為性別的因素,再在往夢想的道路上設置了更多的障礙。

性別的玻璃天花板

隨著社會的進步、平權概念的普及,現今的「性別歧視」或許少了過去大剌剌的言語態度嘲笑,但片中也拍攝出想「幫助」秀仁卻反而形成另一層障礙的壓力,例如為了秀仁好、不希望她受傷,希望她能早日「認清現實」,然而不論男性或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板時,成為先行者不免要遭受質疑和挑戰,當身邊的人想要幫助一臂之力時,鼓勵別人衝破玻璃天花板但是會因此受傷是愛?還是拉住對方別因為衝撞玻璃天花板而受傷是愛?秀仁的媽媽愛自己的女兒,努力工作維繫家庭並讓秀仁從小參加棒球隊,但是當秀仁高中畢業嘗試成為職棒或大學隊選手時,媽媽卻是最為反對的,而反對是出自於愛,母親的愛是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就女兒的夢想,影片中看到秀仁媽媽最後面對簽約金的反應,就能深刻感受到有些看似頑固的反對是另一種角度的愛。

是愛還是壓迫?

相反的,會不會我們在自以為是愛和為他人好時,是因為性別刻板印象或自身生活經驗,讓我們愛的表達反而是另一種壓迫?例如影片中許多勸說秀仁放棄的教練師長們,他們誠懇地提供加入女子棒球隊的機會,卻擔心她要面對失敗的痛苦與現實的考驗,甚至也提供了職棒球團優渥的工作,但都不是秀仁所努力的目標,這樣提供機會與預先設想的擔憂,會是秀仁需要的幫助嗎?當我們指導著他人應該如何發展時,是否確認過那是對方想要的嗎?

倡議性別平權的真諦

性別平權並非是要追求讓男性和女性什麼都一樣,就像是好的棒球投手評估指標不只有追求球速一項而已,好的投手是能讓打者出局的投手,能否勝任職務看的是能力而非性別性別平權的倡議是讓我們每個人能不因性別框架,盡情發揮自己的潛能,讓所有人都自由地選擇與發展,性別意識就是不斷反思,不讓自身生活經驗的性別限制形成另一種評判的壓迫,請記得電影中秀仁最後的勇敢的堅持,一路的堅持,讓我們不致遺忘了尊重每個不同性別個人價值的真諦。

看完動動腦
 

1.秀仁身邊不乏許多關愛她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幫助秀仁,希望能夠「為她好」、「幫助她認清現實避免受傷」,對追求理想的人,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呢?

2.秀仁在測試會中成功解決了職業選手,出局的打者對此感到「丟臉」,如果預設男性「一定」表現優於女性這樣的刻板印象,男性是否同樣也是受壓迫者?

 

關鍵字詞 女子棒球、性別歧視、刻板印象、女性參與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g8eQQN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上版日期 1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