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聽媽媽的話(I Killed My Mother)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發行公司(單位) 傳影互動
發行年分 2010 片長:96 分鐘
發行地 加拿大
主題分類 多元性別,就業、經濟與福利
得獎紀錄 ★坎城影展國際藝術院線協會獎、年輕視線大獎 ★棕櫚泉影展最佳女主角 ★盧米埃爾獎最佳導演、最佳法語片
導讀標題 《聽媽媽的話》導讀:弒母與戀母的糾結
導讀者 陳明珠
導讀者單位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16歲的宇柏與母親二人過著單親家庭生活,由於正值青少年時期,與母親難以溝通,衝突不斷。宇柏覺得母親言行衣著俗不可耐,令人厭煩,母親卻覺得他脾氣很拗、處處找碴,導致口角不斷。一日學校調查家長職業,宇柏竟向老師說:我媽死了,無法填寫母親的職業。母親得知後,氣憤到校與宇柏展開追逐。此事後宇柏深覺須與母親分開,與男友安東尼在外看了房子,決定要搬出去住,但母親認為宇柏還不到18歲,不可離家獨居,再度引爆宇柏的怒氣。某日,宇柏看著安東尼與安東尼媽媽之間和睦親密的關係,也想對自己的媽媽釋出善意,因此溫和地對母親說出我愛妳,並幫忙家務。是日,母親外出遇見安東尼媽媽,告知了二個孩子交往的事實,宇柏媽媽驚訝無語。一晚媽媽載宇柏出門租片子,因為等候宇柏許久,二人在車上大吵一架,母親打了宇柏一記耳光,宇柏當晚離家出走,夜宿老師家。之後父親與宇柏相約見面,父母二人決定幫宇柏轉學到鄉下寄宿學校,宇柏得知此事火冒三丈,責備父親干涉並毀了他的生活。到了寄宿學校,認識了新朋友艾瑞克,二人相約派對跳舞、嗑藥,艾瑞克親吻了宇柏,宇柏卻逃離了舞池。當晚回到家,因為嗑藥後情緒亢奮,宇柏向媽媽喋喋不休,說自已很想媽媽、很愛媽媽,二人相擁。隔日,在車上與母親說起昨夜吸了安非他命,因此胡言亂語。此後與安東尼一起用滴彩畫裝飾安東尼媽媽的辦公室牆面,二人興起在此做愛。當晚,宇柏回到家,看見母親再次幫他在寄宿學校註冊的信件,悻悻然與母親再次衝突,母親說出了從安東尼母親得知他與安東尼交往一事,覺得宇柏不信任她,所以沒告訴她,她很難過。此晚母親叫宇柏去安東尼家,自己一人獨處,卻發現了宇柏的影像日誌。回到寄宿學校的宇柏,無故遭受同學的霸凌毆打,隔天他留下一封信給媽媽,校長打電話給媽媽,說宇柏逃學。母親隨即放下工作,回到宇柏幼時居住的木屋,找到宇柏,母子二人並肩牽手而坐,靜默眺望遠方。

性別觀點

  《聽媽媽的話》原文片名為「我殺了我媽」(J'ai tué ma mère),是 Xavier Dolan 19歲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長片(並身兼製片與美術),也是一部半自傳電影,於2009年坎城影展備受矚目,在導演雙周單元拿下三項大獎,從此這位被媒體稱為電影金童的青年導演在各大影展中大放異彩。《聽媽媽的話》顯然環繞在單親媽媽與青少年兒子之間親子關係的議題,影片一開始引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的名言:「我們愛自己的母親而不自知,唯有終極分離之際,才明瞭這份愛的根紮得有多深」,並以黑白、特寫、自白的方式開場,述說自己愛媽媽,但無法做她的兒子,以矛盾的思緒作為整部影片的楔子。此片人物多為單親關係,不論是主線的宇柏和媽媽,宇柏的男友安東尼與他的母親,女老師與她疏離、十年未見的父親關係,寄宿學校同學艾瑞克談到他的單親爸爸,甚至是宇柏媽媽談及自己被患有憂鬱症的母親撫養長大等等,導演型塑了多樣單親家庭的樣貌,我們雖看見宇柏和媽媽之間衝突緊張的關係,卻也一窺安東尼與媽媽二人和睦親暱的母子關係,導演Dolan曾在訪談中表示,此劇希望能夠探索由雙方觀點出發的關係,所以他同等喜愛劇中的兒子與母親(註1)。除了母子關係的主線外,同性戀孩子是影片中另一個次要的性別議題。當然,此片尚涉及學校霸凌、青少年抽菸嗑藥等社會議題。
    影片中16歲的宇柏正值青春年少、血氣方剛的年紀,與母親溝通不良,不滿的情緒不斷堆疊,在學校索性跟老師說:我媽死了,在家裡甚至當面指責母親是最差勁糟糕的媽媽,與母親的談話經常以歇斯底里、謾罵、氣急敗壞的言行作結,最後愈演愈烈,只好離家出走。當然影史上跟老師謊稱媽媽死了的影片大有人在,如楚浮(Truffaut,1959)的半自傳電影《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亦有同樣情節,但《聽媽媽的話》更多糾結在戀母與弒母的矛盾情結中,也因此導演Dolan稱主角多次的自白是「在私密空間中的救贖性告解」(註2)。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伊德(Freud, 1932)曾說:母親乃是男孩性慾的第一個對象,而母親在他的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形成期間,也ㄧ直如此,甚至終其一生皆如此(葉頌壽譯,1999:543)。影片中,宇柏同樣多次地提到愛媽媽,不但在自白中聲稱:的確深愛媽媽,也與母親面對面柔聲告白:「我愛妳,告訴妳,以免妳忘記」,還有嗑藥後亢奮地對媽媽反覆地說:我好想妳,我愛妳…。換言之,影片中愛、恨交織的矛盾糾結,使得宇柏在戀母與弒母之間不停擺盪。
    另一個宇柏的性別議題就是同性戀性傾向向父母出櫃的議題,一反過去青少年同志影片中多以摸索身分認同為主題,此片不談同志身分的肯認歷程,而是藉由此事來加深宇柏母子的鴻溝。影片中雖有宇柏媽媽透過外人得知孩子的性傾向而感到震驚,卻也安排了安東尼的同志身分對自己的母親是開誠布公的,安東尼媽媽似乎輕易地接納兒子的同志身分,同時也被暗指是一位情場經驗豐富的單親媽媽。同志孩子向父母出櫃本就難以啟口,反過來,異性戀父母接納孩子出櫃同樣是不容易之事,雙方皆需要有智慧面對,彼此給予時間相互尊重了解。就像片中宇柏媽媽所言:「這畢竟是一件大事,做一個同性戀很不得了」,異性戀父母切勿苛責同志孩子,孩子也莫以為父母必要馬上接受。
    片中宇柏媽媽得知孩子是同性戀時,她雖然愛兒子,但仍對兒子說出:「你甚麼時候才會從煉獄回來?」「反正你永遠也不會有親子問題…同性戀哪會有小孩?」但母親最難過不是兒子是同性戀,而是孩子沒跟她說,這一晚她將宇柏趕去安東尼的家。性傾向議題如何在親子關係中建立彼此信任的溝通關係實屬不易,親子雙方都需要努力,給彼此善意的空間與思考沉澱的時間。
    影片中另一個不斷談論的議題就是母職。宇柏在自白中說:「她天生就不適合當媽媽,她會結婚生子,是因為大家期待她這麼做…」,這也是父權體制給予女人「母親」這個職分最牢固的綁架,讓人誤以為「母性天生」。宇柏媽媽不僅是單親媽媽,也是一位職業婦女,她為自己母職的身分提出辯護:「我可不是負責煮飯的、不是專門給你錢,負責到處接送…」,女性學者Chodorow(1978)指出,沒有任何生物學研究得以證明母愛本能,父權的觀點造成維持女人專司母職的現象。當寄宿學校校長來電告知媽媽宇柏逃學一事,建議單親媽媽,家中該有男性出現,男性權威對宇柏成長比較好;而宇柏媽媽激動嘶吼回應:「…無知的大沙豬,一堆問題影射是我的錯」,我們確實需要深思父權社會對於單親職業婦女的反挫(backlash)言論,Faludi(1991)指出,當前許多社會議題指向了都是女性運動爭取平等、走出家庭的錯,這些負面的言論給予女權造成壓力,然而殊不知這是整體社會轉型的問題,孩子的教養問題需要所有人一同來面對。
    本片雖然名為弒母,卻釋出了濃濃的戀母情結,母子關係無論如何撕裂,最終仍回到孩子想望的初戀—起初的愛,亦即母親懷裡的愛。
 

 

看完動動腦

一、面對孩子的性傾向問題,做為父母當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又父母當如何面對出櫃的孩子?同性戀孩子如何向異性戀的父母親出櫃?
二、試想社會對單親家庭的刻板印象為何?媒體如何報導單親媽媽的形象?
 

參考資料

(註1)(註2)導演訪談內容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nl-巴黎電影俱樂部。
Chodorow, N. J. (1978/ 2003)。《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張君玫譯。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Faludi, S. (1991/ 1993)。《反挫:誰與女人為敵?》。顧淑馨譯。台北:自立晚報。
Freud, S. (1932/ 1999)。《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葉頌壽譯。台北:志文出版社。
Truffaut, F. R. (1959)。《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影片】。

相關檔案 《聽媽媽的話》導讀資料.docx  
上版日期 10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