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關鍵少數 關鍵少數
導演 Theodore Melfi
發行公司(單位) 得利影視
發行年分 2017 片長:127 分鐘
發行地 美國 級別:普遍級
主題分類 就業、經濟與福利,教育、文化與媒體,環境、能源與科技
得獎紀錄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
導讀標題 讓能力說話:扮演屬於自己的關鍵角色
導讀者 林承宇
導讀者單位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內容簡介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初美國與蘇聯進行太空競賽和美國種族歧視時期,主要敘述三名非裔女性凱薩琳(Katherine Coleman Goble Johnson)、桃樂絲(Dorothy Johnson Vaughan)、瑪麗(Mary Winston Jackson)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蘭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進行與水星計劃相關的計算工作。因三人是黑人女性而時常受到職場上的刁難和歧視,但她們仍不放棄自己的工作與理想,最終幫助NASA在1962年2月讓約翰‧格倫(John Herschel Glenn Jr.)成為首位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

性別觀點

 這部改編自書籍《Hidden Figures: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lack Women Mathematicians Who Helped Win the Space Race》的電影,深刻地描述那個充滿歧視、不可能平等的年代。
在那個美國國內充斥著種族與性別極度不平等的60年代,三個非裔女性美國人讓自己的能力說話,幫助美國成功登上太空;這也是奠定當時1957年以來美國與蘇俄的太空競爭中,一場非常關鍵的里程碑。雖然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與臺灣看似無關也非常不一樣,但這部電影根據史實所陳述三位女黑人身處雙/多重弱勢環境的敘事,卻深刻地帶出全世界不同的社會都可能曾經或正在面臨性別與種族的共同問題。


「弱勢中的弱勢」,用這樣的形容詞來描摹片中三位女人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一點也不為過。以片中女主角現在還在世的高齡99歲凱薩琳(Katherine)女士來說,細數她所走過的歲月,加諸在她身上的各種不平等事件,簡直「罄竹難書」。電影中再現了凱薩琳到NASA工作後,如何從一開始只被當成「穿著裙子的計算機」工具角色,到後來翻轉成美國第一個太空人約翰格倫上校(John H. Glenn)唯一信賴的數學運算員,過程確實萬分辛苦;而這個「辛苦」卻是血淋淋地來自人為的不公平所致,更深刻地揭露那個不文明的年代:那個正值美國「種族隔離政策」時期,黑人只能坐在公車最後一排、只能上專屬廁所、使用專屬咖啡機、不能上白人學校、無法進白人圖書館等措施。只因為天生的不一樣,這個黑皮膚的女人不僅必須背負一生下來就得面對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之外,更因為自己是女人的生物性,在職場上更需時時承擔無法講理、不問能力的性別意識形態,被當成只是一枚完全沒有主體性的工具。那顯然不是一個「人生而平等」的年代,至少連「基本人權」都沒有。電影中再現了幾幕令我印象深刻與不捨的情節,只是為了上廁所,凱薩琳每天必須上演工作中跑到有色人種的廁所,即使颳風下雨她仍舊必須「千里迢迢」往返;吃飯也必須離開工作的大樓,到有色人種餐廳;即使連喝個咖啡,也要遭遇同事間的異樣眼光。
若我們從現代的眼光看待那時的社會現實,我們似乎可以肯定那種不文明的措施與社會態樣,已大大地阻礙了社會各種發展的可能,也深深地阻擋了人們各種發揮的機會,更遑論作為一個人可以大展「創新」或「多元」的身手。何其可惜!如果我們可以同意這種不文明的作為與意識形態正是人類向上提升的最大阻力,那麼透過影片為鑒,呼應許多現代不同型態卻類似的問題,例如外籍移工問題、低層勞工問題、婚姻平權問題等,我們似乎更應體認到各種直接與間接歧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消除各種歧視所帶來的負面力道,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社會能朝向一個相對平等、沒有歧視的文明世道。


歧視,這種不友善所產生的不文明制度與作為真的會讓整體社會發展裹足不前?電影中有一段非常棒、讓人看得大快人心的情節,正好就是在印證上述的推論與說明。正當凱薩琳為了解決上廁所這種再平常不過的瑣事,卻因為「黑人專用廁所」 政策耽誤了重要事情,時任NASA的白人主管艾爾哈里森(Al Harrison)得知實情後,憤怒地前往該廁所並敲下「黑人專用廁所」牌子,撂下「尿不分顏色」的一番話。在那個白人當道、不尊重、莫名厭惡、歧視其他種族的不理性社會氛圍中,這位白人主管所為正是影片所要傳達的一個重要精神:真正的不歧視,才能真正的平等,也才能創造無限的可能。而這也是我個人覺得後來美國可以成功發展太空,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關鍵。雖然艾爾哈里森自己正是「權力」的象徵,在那個時代氛圍下,他作為一個強勢族群的人生勝利組最值得被稱讚的是他具有反思能力。往往,我們在一個好狀態、好位子時很難體會與傾聽到受迫害者或低下階層真正的情境與聲音,片中艾爾哈里森改變了NASA諸多不平等的規則,像是撕掉「黑人專用咖啡」的貼紙、敲掉「有色人種專用廁所」的招牌、讓女性凱薩琳一起參加NASA與軍方的會議,更對這個相當具有能力的女人勉勵:「妳不該只看數字,要讀到字裡行間,要看得更遠。」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中,我們可能都會期待有艾爾哈里森這種有反思力的人「主持公道」,但更好的作為可能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個人特質不因天生的不一樣將之發揮到最好,自然也有創造或改變那些不平等現狀的可能。


劇中三位傑出的女性,除了上述凱薩琳的能力令人佩服,另二位可一點也不遜色。片中的桃樂絲(1910-2008)與凱薩琳原本同為一名數學老師,在進入NASA工作後,與凱薩琳面臨相同的遭遇;桃樂絲的工作內容更遭遇到電腦可以取代人力運算的重大挑戰。這位具有洞見的女性,無畏各種歧視(包括同為女性白人主管的直接與間接歧視),成功率領她的同事們透過學習、熟悉電腦運算,找回了她們無可取代的主體性,最終這樣的膽識與遠見,也促成桃樂絲成為NASA第一位黑人女性主管。本片的最後一位女主角瑪麗(1921-2005),一樣表現得非常有氣度,同時也是NASA第一位黑人女性的飛航工程師;片中有一段她為了爭取與白人有相同就學機會才能符合成為NASA工程師的劇情,她向法院請願並成功地說服了法官,讓她得以爭取到黑人女性到白人修習課程的先例。
如果我們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發生在三位主角的種種,不難發現在爭取各種平等的過程其實都會遇到許多的衝突與絕望,這部影片給人最大的鼓舞便是當我們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時候,那麼這件事就真的連變成可能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我們連嘗試去爭取、去想像的意願都沒有,所謂的平等將永遠都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三位女主角用她們共同都有的特質-勇氣,加上本身的能力,選擇以不卑不亢、不屈不撓的方式,以行動挑戰既有的社會窠臼與意識形態,並成功地開啟平等的大門,讓更多一樣身處不平等待遇的同伴受惠。這就是一種激勵人心的作為。
我曾經看過一個廣告文案寫著:「孩子,妳常常擔心妳跟別人不一樣;但我要告訴妳,她們才該擔心,因為她們都一樣」。即使2017年的今天,除了性別與種族,社會上仍有許多因為階級、職業、性向、宗教…等刻板化、意識形態化所造成的不公平現象,而這些根深蒂固的框架,時時都可能影響我們。這部電影藉由改編過去史實故事,試圖打破那些我們慣以為常的僵化思維,無非期待觀影者切莫掉入社會既有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的泥淖中。我個人非常推薦這部電影,實則這是一部讓人可以輕鬆進入敘事脈絡,且看完後可以擁抱樂觀態度的電影。固然電影中許多場景與情節仍沒有脫離商業電影慣用的對立與誇飾手法,但整體上對於種族與性別議題的討論,這部電影確實可以讓觀影者留下正面的印象,也可以產生一定程度的反思性。

看完動動腦

1. 回想一下我們當前的生活中經驗,我們自己都如何看待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不同社群…,我們是否有察覺或意識到社會上很多方面,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可能會有被不平等對待的狀況?可否具體指出案例?
2. 劇中三位女主角,在工作能力上可謂該領域的頂尖人才;但面對整體不平等的社會壓力與氛圍,三位女主角選擇處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您相對上比較欣賞哪一位女主角處理自己所遭遇「不平等對待」的解決方式?為什麼?
3. 倘若三位女主角是您的家人,您會如何看待他們的處境?您是否會扮演家庭支持的角色?如何做?
4. 對於雙/多重弱勢的人,您覺得您可以如何做到消極的不偏見、不歧視?更有甚者,如何做到積極地協助或為之發聲?

參考資料

◎ Marie L. Campbell & Frances Gregor著,王增勇等譯(2002[2012])。《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新北:群學。
◎ 國家發展研究學會主編(2013)。《貧窮‧放逐‧歧視‧正義:從電影文本解構弱勢人權》,高雄:麗文。
◎ 陳瓊花(2012)。《藝術、性別與教育:六位女性播種者的生命圖像》,台北:三民。
◎ 楊雨涵、陳渝苓(2011)。〈雙重困境:女性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的阻礙與契機〉,《大專體育》,112:頁8-15。

相關檔案 關鍵少數導讀資料.docx  
上版日期 10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