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歡迎來扮家家酒 歡迎來扮家家酒
導演 金修彬KIM Soo-Vin
發行公司(單位) Art Service
發行年分 2018 片長:97 分鐘
發行地 南韓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健康、醫療與照顧
導讀標題 家家有本傷腦經,性別平等待同行
導讀者 楊巧玲
導讀者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
看前想一想

1.為什麼帶孩子到這世界?對母親和父親是否意義有別?何以如此? (參見李佳燕,2018)

2.雙C (child和career)的掙扎是否只適用於某一性別?何以如此?

內容簡介

《歡迎來扮家家酒》紀錄導演金修彬本人奉女成婚、意外成家的心路歷程,也涉及不同世代、地域的女性處境。從她自己母親說起,接受高等教育、任教大學,只生1女、投入工作、家務鬆散,來自北韓的婆婆未賦予傳統期待,亦未經歷所謂婆媳之爭;而她丈夫(姜雄)的母親則完全相反,承擔人妻、人母、人媳的角色與責任,家務、育兒一肩扛起,從不要求配偶分擔,加上婆婆堅守傳統,飽受壓力所苦,甚至曾經流產。

到1987年出生的金修彬這個世代,尤其自己與丈夫的原生家庭、成長模式大相逕庭,重點是大學未畢業,又未預期懷孕,基於姜雄喜歡小孩,以及姜雄母親的支持下生下孩子。金修彬就此迅速地同步成為人妻、人母與人媳,變動幅度相當巨大,衝擊她原有的藝術夢想和多元才華。儘管姜雄有分擔家務及育兒,但金修彬仍是主力,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嬰幼兒的基本生理需求及其連帶而來的諸多清潔與打理,周而復始,永無止境,令她懷疑人生。

所幸所學讓金修彬找到出口,她和姜雄輪流執鏡,一方面毫不迴避地記錄日常生活的狼狽和唇槍舌戰的爭吵,一方面真誠同理地傾聽各自的母親訴說母職的履行與經歷的困頓,從中增進彼此的理解,並調整自我的定位,使得整部影片不致流於指控,反能引發思考,而且不失人生猶如扮家家酒的幽默與趣味。

性別觀點

耐人尋味的電影總有多面向及多層次的探討空間,從性別的觀點解析幾項主軸如下,以供思考,進而探究:

 

女人須獨立、當自強

即使已是21世紀並逾5分之1,主流文化仍傾向弱化女性,但片中幾乎所有的女性都不是省油燈,在各自不同的困境嘗試站穩腳跟。以主角金修彬為例,並不因為人妻、人母與人媳,輕易放棄學業、興趣和夢想,甚至犧牲睡眠時間努力工作,協助進而維持家計,鼓勵丈夫實現理想。姜雄母親操持家務、拉拔子女及服侍公婆,無暇感受疲累,讓姜雄爸每天一早4點出門,在外打拚。這給我們重大啟示:職場中的女性也可能是家中經濟支柱,別再預設她們僅需補貼家用,而職場中的男性之所以能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多是因為家庭責任有另一半代為承擔,別再只看到他的能力與成就。

 

肯認持家、育兒的成就

人類繁衍,除了生育,更需養育,隨之而來則是家庭的維護與家人的照顧,但這類重要的再生產工作往往被貶抑,或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因「男主外、女主內」,導致女性對家的付出被視為容易且應然;著名已故女性主義哲學家Iris Marion Young曾批評男性存在主義哲學家如Martin Heidegger,即使將棲居分為建造和持家,但是後者完全受到忽略,強化性別的不平等(何定照譯,2007)。片中一段夫妻激烈口角顯示,即使自認為全力支持妻子的姜雄也會指責金修彬整天在家竟然讓家裡凌亂失序,擔心女兒成長環境不夠清潔,即使他也因為初為人父的手忙腳亂而疲憊不堪,卻忽略妻子仍比他耗費更多心力持家與育兒。這給我們重大啟示:勿因男性偶爾分擔家庭勞務,就譽之為新好男人,對母親的長期貢獻,莫只在母親節表達感謝。

 

母職與父職都需要學習

常言母子連心、母性天生,這種說法無視於初為人母的焦慮與恐懼;片中一幕是當女兒呱呱墜地,醫護人員要金修彬對著嬰兒說:「我愛妳」,她卻無語,眼看這個引起自己身心俱變的小生命,心情百般複雜,自忖如果自己都乏人照顧,還想跟母親撒嬌,如何成為稱職的媽媽?父親何嘗不是如此?雖然姜雄喜歡孩子,但在「男人應該養家」的社會期待與自我概念之下,他選擇離開所愛的表演藝術工作,因為收入不夠穩定,然而轉換跑道並不容易,更非一蹴可幾,難免備感壓力;片中一幕呈現了他連睡夢中都不斷出現「養家」的召喚,委實艱辛。這給我們重大啟示:如何為人父母,在在需要學習,並且不斷調整,就像當了爸爸後才學怎麼當爸爸,媽媽亦然,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要學習掙脫性別的框架,就像姜雄享受與女兒的親密時光,金修彬也不必因成為母親而失去自我,整個社會都要致力於建構性別友善的環境,否則不婚、不生是不難理解的理性選擇。

 

跨世代姊妹情誼很給力

無論國內國外,性別平等的追求與改善不得不歸功於婦女運動,如美國於1960、1970年代,女性主義者以「姊妹情誼」(sisterhood)動員並集結女性團結,希望透過女人之間的結盟改變不利處境(游美惠,2011)。弔詭的是,女性的困境也常被歸咎於「女人為難女人」,「婆媳問題」堪稱為經典,尤其在東亞社會,傳統上女人一旦進入婚姻,就被期待以夫家為重;片中可見姜雄之母為人媳時要回娘家都得經過公婆許可,未獲同意,她揣測是因為婆婆,言談間似乎反映出不滿,但是等到為人婆婆,她卻也認為金修彬不該把為了過節而準備的食材分一半給娘家。然而本片珍貴之處在於,透過不同世代的女性的敘說,可以促進理解與化解心結,姜雄之母並不全面複製她的為媳經驗,甚至試圖翻轉,例如得知金修彬未預期懷孕,堅定主張生下小孩,承諾提供支援,化解金修彬之母的焦慮,亦即唯恐女兒未婚懷孕會被婆家看輕,也擔心自己被指控教養無方,當姜雄之母釋出友善時,不禁流下淚來,她也以此經過提醒女兒看到婆婆的努力與調整,至此金修彬開始重新看待婆婆的人生,意識到自己和新生兒的加入其實也打亂了婆家原有生活模式,並感嘆道:一個女人為家付出大半輩子,最後迎來的是更年期的不適。正是這樣的換位思考,使跨世代的姊妹情誼成為可能,就像沒有完美人妻、母職和子媳,也別期待完美婆婆,各有侷限。

 

男性在家庭中重新定位

長久以來男人被賦予養家活口的職責,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結構變動不居,男性未必總能「主外」,在職涯的進程可能面臨失業或待業,甚至需要更換跑道,那麼在家庭中性別分工模式就要更具彈性,一旦面臨有給職的中斷,仍可在家庭中操持家務及照顧子女,有所貢獻,某種程度而言,也可保持心理健康,而非一蹶不振。片中的男主角姜雄身為家中唯一男孩,備受寵愛,也背負高期待,他和妻子一樣熱愛藝術表演,且已小有名氣,不過從人子升格為人夫與人父的他,生計重擔日增,被迫轉業,只是仍朝所嚮往的日式料理廚師之路邁進,但過程中吃盡苦頭,例如在店裡年紀大,同事只會指出他的錯誤,卻沒人願意指導他,挫敗與焦慮應不難想像,回到家中,看見嗷嗷待哺的女兒、疲累不堪的太太以及百廢待舉的家務,煩躁與暴怒赤裸展現。對比他父親的世代,姜雄的確承受較多壓力,因為不像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尚未完成大學學業,況且是因為他自己喜歡小孩,取得母親支持,結婚、生子,片中並未呈現這個決定到底妻子態度為何,也就是說姜雄似乎並未妥善評估,也未與金修彬充分討論,順勢成家。有趣的是,片中出現一幕,當金修彬決定帶著幼女回娘家住,她的母親問她在家裡的定位為何,因為任意變換環境恐怕不利孩子成長,但卻沒人去問姜雄,可見即使金修彬的媽媽看似較不傳統,仍難完全跳脫性別框架。

 

回到臺灣社會脈絡,性別平等已經納入諸多法令,如性別工作平等法,除了消極地禁止性別歧視,也積極促進性別平等,諸如產假、產檢假、陪產假相關規範,而今年母親節前夕(20210506)行政院也拍板放寬育嬰留職停薪、調整工時彈性相關規範,但是觀看《歡迎來扮家家酒》這部紀錄片,足以讓我們再深度反思,工作與孩子、成家與養家的拉鋸與平衡不再只是女性的困境與掙扎,男性也要培養共親職的知能與態度,如果說片中的姜雄的煩躁與暴怒情有可原,那麼幾個世代的女性的忍耐令人驚嘆。

看完動動腦

1.婚姻的要素與意義為何?性別可能會起什麼作用?

2.哪些個人作為、政策制定有助於性別平等的實現?

關鍵字詞 婚姻與家庭、照顧工作、性別平等、性別分工、姊妹情誼、親職教養、共親職、母職、父職、育兒
參考資料

李佳燕(2018)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台北市:寶瓶文化。

何定照譯、Iris Marion Young著(2007)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台北市:商周。

游美惠(2011)性別教育小詞庫:姊妹情誼。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5期,頁93-95。

上版日期 1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