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天聲好手 天聲好手
導演 佛洪索布維爾
發行公司(單位) 飛擎國際
發行年分 2018 片長:103 分鐘
發行地 加拿大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導讀標題 像你這樣的女性,可以為自己作主
導讀者 張瑋軒
導讀者單位 女人迷(吾思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看前想一想
  • 你覺得什麼是「女性主義者」?
  • 你認為「女性主義者」是一個負面標籤嗎?
  • 你是女性主義者嗎?
內容簡介

「天聲好手」(La Bolduc)是加拿大民歌皇后傳奇改編,講述家庭主婦蛻變成歌壇巨星的心路歷程。榮獲魁北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等六項大獎肯定,躋身加拿大本土電影年度票房亞軍。出身工人家庭、未受過教育的瑪莉,從小就展現過人的音樂天賦,但生性害羞的她,總要親友哄騙才甘願上台表演。瑪莉婚後成了家庭主婦,但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使她不得不靠音樂表演賺錢貼補家用,卻也因此奏出新的生命樂章...(from catchplay)

性別觀點

「天聲好手」(La Bolduc) 榮獲 2019 加拿大影視獎最佳服裝設計、2019魁北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等大獎,根據加拿大民謠女王的真人真事改編,讓觀眾透過女主角的生命故事,一起見證女性主義崛起的時代。

 

人人皆可是女性主義

   如果你問片中主角瑪麗「你是不是女性主義者?」她一定會斬釘截鐵大聲的跟你說「天啊,快別跟我說這個字眼。」在當時的政治、宗教、社會、教育與文化的大環境,女性不被視為「獨立」的存在,這裡的「不被視為」也包括從女性自己的視角 (perspective)。而女主角就是一個不想被貼上「女性主義者」標籤,卻不斷地透過自己的行動實踐女性主義者的偉大人物。

 

   我一直深信,真正的女性主義者,就是像電影女主角一樣,應該是活在生活裡的。是透過每一天日常生活實踐行動著,而不只是走上街頭,不只是寫出厲害的專業術語,而是能透過自己的生活每一個選擇去嘗試與奮鬥的。

 

「『性別』作為一種學科,作為一種專業,作為一種角度,『性別學』代表的是如何系統化、結構化地去理解、看見,進而解構世界權力的動態關係。」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大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如何從當時的女性主義社會運動中開始「看見」性別,當我們開始察覺到「性別」所造成的權力結構不平衡,就會像是戴上一副眼鏡,重新看清楚許多社會系統制度與關係。

 

   每個人,無論性別,無論承認或不承認,只要你願意為自己作主,願意尊重多元共融,每個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者。

 

這是在討論女性的事業與家庭?也來看看那個男人吧!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p118

 

   有些人以為這部片在討論女性在選擇「家庭」與「事業」的兩難,其實這部片用了很聰明的方法,讓觀眾可以直接地看到「男性」關於「男子氣概」(Masculinity)在其中的掙扎、挫敗、與刻板印象之苦。

  

首先我們絕對不能忘記,當我們在討論「性別」的時候,深陷在性別刻板印象中的,從來不只是女性。而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看見電影中透過(男性)金主鼓勵女主角作為獨立的藝人,和丈夫因男子氣概受到挑戰的憤怒,用以隱喻當時社會迎來女性呼籲參政權開放與更多自由的不同態度。

 

當女主角因為自己的天賦,開始「能」替自己的家庭帶來更多的收入的時候,當丈夫的友人看似玩笑的說「誰是當家的?」作為觀眾的我們很清楚地看見丈夫因為失去經濟掌控力的憤怒與挫折。丈夫的舉動,就如亞倫強森在《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一書提到的:「男人越是全神貫注在控制力上,他的情人就不再是有感情、思想、意念和靈魂的完整個體,只成了鞏固男性氣概和舒緩其焦慮的工具。」我在這裏特別強調出「能」,是因為對於女主角她從未主動尋找自己的「能」,對她而言,她只是「替」家庭找到出路,但就在這個「替」的過程,其他女性看見了「能」的榜樣,其他男性看到「能」的潛力與威脅,而這個「能」也成為整個電影主題要暗示我們的 --- 其實人人皆「能」。

 

 

 

母親與女兒的選擇

   電影中另外一條故事支線談的是女主角與女兒的彼此支持與限制。女兒在成長的過程初識女性主義運動者,心嚮往之,但是女主角卻不認為這是一條好的道路。影片最終是和解,女兒原諒了母親對自己的限制,因為她能夠用當時的脈絡(context) 去理解和同理。其實「母親角色」對於女性主義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角度。 


   根據俞彥娟在《女性主義對母親角色研究的影響,以美國婦女史為例》一文指出「婦女運動初期,主流女性主義者對母親角色採取負面態度,激烈批判母親角色是父權制度對女性的壓迫,未對母親角色的意義深入探討。」一直到 1960 年代第二波婦女運動展開後,女性經驗受到重視並挖掘女性歷史,美國婦女史研究的熱潮興起,母親角色的重要性才逐漸凸顯。在這部電影可以看見「母親」作為「能」實踐女性主義者的行動者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不同的生活經驗裡「複製且深化」許多父權社會的觀點。

 

   有些人會因此而氣餒,而從我的觀點來說,這正是這部電影巧妙之處。「性別」作為一種視角,它甚至有時候需要「刻意練習」,才有機會看見日常生活不斷被習以為常的約定俗成。任何一個人,包括最激進的女性主義者,都有可能在毫無察覺的狀態下複製且深化父權主義的習慣。這不是罪惡,這只是更需要我們彼此對彼此包容且互相提醒。

 

   女兒在電影最末的理解與原諒,是導演要給觀眾的提醒。

 

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真正的人生

   這部電影是一部乍似平淡,但其實後韻無窮的電影。導演在電影裡沒有說教,沒有批判,而是用把每個真人故事改編的角色攤開在觀眾眼前。所以每個人的內心掙扎,讓人更能用多元共融 (Diversity & Inclusion) 的角度去嘗試理解,包括性別、經濟、文化、相貌、年紀,每個角色都用自己最真實的脈絡去對那個時代產生互動與對話,我們現在每一個人也一樣,當這個時代正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在用自己的立場去做解讀和行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社會日常生活經驗累積的結果。

 

就像西蒙波娃說的:「女人非自然生成,而是歷史社會變遷下的結果,非先天心理或生理基因決定。首先,女人是文明和歷史的產物,此決定了她在社會中的地位;其次,由於每位女性成長經驗不同,尤其受孩童時期經歷的影響,女人成為了自己個人生命歷程中的產物。社會及個人經驗決定了女人為何,女人非天生也非本質上為女人,因此沒有『永恆的女性』(the eternal feminine)和所謂『女性特質』(femininity)的說法。我們甚至可在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觀察到,小女孩是被塑造成女人的。」

 

每個人,都是被塑造而成。所以每個人都值得更多尊重,更多被理解,更多包容,更多刻意練習,才「能」學會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完動動腦
  • 請寫下3個自己習以為常但可能有性別問題的日常行為或溝通。
  • 請想想自己跟母親和父親的相處溝通,你的期待與現實距離。
  • 請嘗試寫下自己的理想。
關鍵字詞 女性主義、多元共融、男子氣概、母親角色研究
參考資料
  • Rotten Tomatoes Review: 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la_bolduc 
  •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作者:張瑋軒
  •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馬修.泰勒(Matthew Taylor),安德魯.史麥勒(Andrew Smiler)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 20 期, 2005 年 12 月,頁 1-40 ▲專題論文
  • 《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波娃訪問錄》,愛麗絲.史瓦茲,2001
上版日期 11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