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想一想 |
1.職場的獎酬升遷,不是依據工作績效表現高低來決定嗎?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嗎?性別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為何?公平嗎? 2.專業性強且能力高的女性,應該不會面臨一般女性工作者常遇到的工作家庭衝突、性騷擾、等著被看好戲的問題,是嗎? |
內容簡介 |
這本甫於2022年8月出版(2023年9月中譯本),由曾在美國華爾街高盛集團任職高階經理人的Jamie Fiore Higgins所撰述,她從被高盛錄取之初的欣喜,到挺過職前訓練這段過關斬將的魔鬼歷程,到正式入職工作的緊湊行程與達標(績效)的巨大壓力中度過每一天,即便她在專業上的表現無可挑剔,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得到晉升,但在無人脈又非血統純正的劣勢背景下,她的每一次升遷、每一筆優渥的獎金,代表了她比其他背景雄厚的高盛人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例如工作占據了她所有醒來的時間,為此她三次流產,主管甚至以要孩子還是要工作迫其從中選擇;她也被迫錯過了孩子學校的重要活動;甚至最後連婚姻也岌岌可危。 文獻中常見的一般女性就業困境,不因Higgins在高盛的傑出表現而可豁免,被高層男性主管性騷擾、性別歧視及被出生背景顯貴的「天選之人」霸凌,竟是高盛的職場常態,她只能以更優異的能力與成果來自我防禦,然而愈是如此因應,愈讓她陷入惡性循環中,最終只能以辭職退出來結束這整個荒誕不經的高盛遊戲。如同本書副標題所示「性別歧視、霸凌、騷擾、厭女症」的職場遭遇,的確道出了許多女性就業中痛苦難言的困境。
|
性別觀點 |
象徵權力與財富的「華爾街」及「高盛」,是資本主義社會眾人憧憬且嚮往的地方,好像他們代表的就是人生的勝利與巔峰,然本書呈現的情節實令人驚駭,因為在世人眼中的勝利及巔峰的帷幕裡,卻是如此的齷齪與骯髒。身為高盛頂峰一員的作者,不得不令人佩服她的過人勇氣,毅然選擇了離開並書寫她一路從基層走來,在高盛親歷的諸多荒誕不經的遭遇,這些遭遇卻是大多數職場女性的日常現實。以下將從四方面來呼應Higgins在這本書副標題所講述的「性別歧視、霸凌、騷擾、厭女症」的遭遇及其反映出來的更深遠的性別意涵。 1.Damned if you do, doomed if you don’t 女性在職場一路奮勇前行的路上,總被人等著看好戲,看你有多大能耐,能撐多久/能坐穩得之不易的高位有多久?Higgins在高盛的每一天都戰戰兢兢地努力表現,但總有男性上司及男性競爭者時刻盯著她出紕漏看好戲,以證實女性從來就不應和男性平起平坐,即便在頗負盛名且公司經營高度制度化的高盛,女性單憑傑出的專業能力,也無法克服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形象。換言之,女性在追求職涯更上層樓的這條路,如走高空鋼索,其險境如2007年Catalyst的報告標題:The Double Bind Dilemma for Women in Leadership:Damned if You do, Doomed if You Don’t,這篇短文說的正是居高位的女性所面臨的兩難困境,那就是表現太好,會被人背後指點太張狂不知收斂,但若表現不夠好,就正好坐實了大家對女性能耐只能如此爾爾的印象,因而在過與不及間的分寸拿捏,都得謹小慎微。 此現象也呼應了Rosabeth Kanter (1977) 經典著作中所觀察到的陷阱門現象(trap doors),以職場性騷擾為例,女性遭遇性騷擾時,若直接挺身對抗騷擾者,會被認為她太過敏感了;若要決定申訴,則會被視為是組織中的麻煩製造者而被排斥;若決定默不作聲,卻又會被認為是在暗示默認及引導騷擾者;若出面為性騷擾作證,則會被視為對我群的背叛(我們還是同一國嗎?),而面臨被邊緣化的後果,簡言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就掉落組織暗門中。 2.Motherhood的綑綁 即便Higgins在競爭激烈且爾虞我詐的華爾街能一路過關斬將勝出,她仍在意擁有家庭及孩子,問題是職場與家庭兩領域存在著時間的零和關係,她數度在書中提到對丈夫及孩子深深的內疚,這令人不由想到前面提到的Kanter在同本書上指出的一個觀察,那就是為何職場成功的男性,少有人會因為沒能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家人而深感愧疚?女性卻是承受著內心煎熬!原來男性在職場有「神隊友」的相助,一方面在工作中得到行政秘書的襄助,負責打理繁瑣之行政庶務;另一方面家庭中得到妻子打點龐雜的家務瑣事,這兩類內外神隊友的鼎力支持,使男性可以在職場中全力衝刺。女性的神隊友在哪兒? 事實上,即便女性也有神隊友的襄助,女性是否即可免除前述的內疚感?我想答案是悲觀的,因為女性仍須面對宛若天羅地網般「母職」規範的作用!那母職究竟從哪兒來的呢? Nancy Chodorow(1978)的這本書《母職的再生產》(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從精神分析觀點提供了母職再生產的答案,簡言之,父權社會中母職作為家庭和社會性別分工的制度化表現,反映了既有的性別結構,也是這些結構得以持續的原因之一。而Adrienne Rich(1976) 則在《女人所生》(Of Woman Born)一書中深刻探討了母職的兩種不同的意義:「母職經驗」與「母職體制」,正是後者這一套制度化的標準母職規範,施加作用力於每個女人身上,使得女性受制於並背負著成為「好母親」的角色而備感壓力。 當女性也希望能在職場一展長才時,母職體制立刻就成了禁箍咒制約著女性的職場選擇及行為,甚至如同Dorothy Smith所言的斷裂經驗(Smith 2005: 11-13),放在Higgins的身上,這個斷裂就正是她察覺自己作為一個母親的親職角色,在一個由白人男性所建構出來的割喉式叢林法則環境中,根本就被視而不見,卻深受該建制環境影響及支配,女性被迫陷入魚與熊掌(家庭與職場)無法兼得的深淵中。雖然我們已經了解傳統「母職」思維簡化了女性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也忽視了女性在其他社會角色中的潛能和貢獻,但聰慧傑出如Higgins都逃脫不了,遑論其他女人! 3.Greedy jobs的禍害 台灣這些年來的性別平權運動可說成果豐碩,特別是在法制層面,但在意識或行為層面顯然仍力有未逮,以最近剛出爐的性別平等觀念民意調查統計顯示,其中一項性別觀念:「當家中有嬰幼兒需要照顧時,女性比男性更適合照顧」,同意的比例竟高達56.4%,這其中年紀越大,同意的比例越高不令人意外,然而20~29歲的年輕世代,竟也有34.8%的人認同這個觀念!再細究這56.4%同意者原因時,高達84.5%的人認為「女性天生比較會照顧」,這明顯呈現長期以來父權社會將女性「本質化」(女性天生就會且應做好)的遺緒仍存!家務分工不平等頑固難除,影響的不是女性第二班(或第三班)蠟燭兩頭燒的問題,更是女性職涯發展的絆腳石。 另一方面,資本間的激烈競爭,致使對勞動力的剝削更加無所不用其極,而使得greedy jobs成為資本偏好的工作類型,這是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家Claudia Goldin所提出的詞彙以形容職場偏好。外有greedy jobs的虎視眈眈,內有母職的期待這雙重夾擊下,女性為了兼顧家庭照顧的需求,不得不選擇有較大彈性的工作,如部分工時、鐘點工、派遣等等,而無法從事那些需要經常加班、常態長工時、隨時待命、高負荷、高壓力,但報酬優渥的工作,也就是她所謂的greedy Jobs。通常前述彈性大的工作,在待遇、福利、保障、升遷、職涯前景等自然就不好,而這正是女性進入關係/家庭、有了孩子,就得遷就而付出的重大代價。 4.男性沒有危機嗎? 前述所談的是諸多傳統性別角色及刻板印象對女性造成的不利後果,但男性是永遠的贏家嗎?其實不然!首先,追逐事業功成名就男性也一樣要付出無法兼顧親子關係或親密關係的代價;其次,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localities) 2014~2023年的民調顯示,當年輕女性關心的是性騷擾、家暴、虐童(包括兒童疏忽)、精神健康問題時,男性在意的卻是社會及經濟地位、競爭、勇敢及榮譽這類父權文化下對男性形象與角色的典型期待,換言之,這項研究發現對過去五十年國際社會的性別平權行動與努力無疑是很大的重挫,因為當今男性趨於保守且在行為層面上所展現的父權傾向並無趨弱! 然而時代變遷下職場已走向不再崇尚陽剛體力時,男性頓失展現傳統父權價值下的男子氣概,強烈的失落感及意義感,總要有發洩出口,或者自殺或者殺人,以自殺而言,全美男性自殺率是女性的四倍,事實上自殺是全美第十一大死因,但卻是10-14及25-34這兩個年輕群體的第二大死因;以殺人而言,根據聯合國毒品及犯罪局的統計,2020年死於親密伴侶或家人之手的被害人中,女性占了六成。也因此Richard C. Reeves對此發展憂心不已,2022年出版的新書《掙扎中男孩與男人》(Of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指出了男性當今面臨嚴重的廢退感(obsolescence),而呼籲當代社會要趕緊重新定義所謂的「男子氣概」(masculinity),以避免傳統男子氣概持續傷害所有人。 5.Dual Earner/Dual Carer模式,令人嚮往? Higgins若是生在北歐,會不會就不會親歷這些職場、性別、階級混雜交織職場廝殺的醜陋?我沒有答案,但因為北歐推行每位員工不僅是工作者,也是照顧者的雙角色模式,對於解決深陷工作家庭衝突的勞動者而言,應該會緩解許多,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不少省思評估該政策成效的文章(這點留待未來有機會再深入探討),但值得我們嚴肅正視的問題是,兼顧工作暨照顧雙重角色的推動,必須在政策上要能回應兩件事,一是照顧角色需要有外在支持,無論來自國家或企業,另一是職場偏好高強度及高配合度(時間、空間)的工作型態必須改弦易轍,與其停留在work longer的舊思維裡,不如迎接work smart的新時代來臨。唯有雙管齊下,職場才能變得友善、多元且包容,以利所有人在其間找到他們揮灑貢獻才能的地方。
|
看完動動腦 |
社會中的「母職體制」和職場中的Greedy jobs,讓所有人無論何種性別都深陷並付出沉痛代價,那解方在哪裡呢?
|
關鍵字詞 |
母職體制、性別刻板印象、玻璃天花板、greedy jobs |
參考資料 |
Chodorow, Nancy(1978)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oldin, Claudia (2021) Career & Family: Women's Century-Long Journey toward Equ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anter, Rosabeth M. (1977) Men and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 NY: Basic Books Reeves, Richard C. (2022)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Rich, Andrienne (1976) 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W.W. Norton And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