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超級奶爸養成術
作者 太田敏正
出版社 晨星
出版日期 106-01-01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健康、醫療與照顧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奶爸奶爺真光榮---推薦《超級奶爸養成術》
導讀者 彭懷真
導讀者單位 東海大學圖書館
內容簡介

一、導言:成為超級奶爸及超級奶爺,真快樂!

 

我有眾多角色,單單是總統府、行政院乃至部會的委員,就超過十個。在學校裡,頭銜也不少。但要我排出最喜歡最感到光榮的,應該算是「超級奶爸」甚至是「超級奶爺」。

 

六月十四日,應東大附小之邀去畢業典禮祝福禱告並頒獎,我為這些與孫子同年齡的祈禱,心中充滿感恩。有孫子、孫女、外孫女,使我「成功」---成為阿公。孫子孫女都生在美國,我有時去看他們,有時他們回來,真是最美好最甜蜜的時光。外孫女則是從女兒回娘家坐月子開始就由我與內人來帶。內人在外孫女八個多月時腳摔傷,自此之後我擔負更重要的照顧角色。

 

一個禮拜中,我與外孫女密集互動,目前她上幼兒園小班,每一週需有十次接送,我大約佔了三四次。接她回家後,我盡可能帶她到各處逛逛,東海圖書館、路思義教堂乃至陽光草坪玩玩跑跑。娃兒週一到週五大約有三到四天住在我與內人的家,多數時由我幫她洗澡。每週幾乎都有外出去公園或百貨公司或兒童遊樂的活動,外孫女喜歡盪鞦韆及遛滑梯,到處打卡,至少去過二三十處。

 

台中市政府對兩歲以下由爺爺奶奶帶娃娃每個月補助2500元,內人沒空去接受保母訓練,我不好意思去受訓(許多講師都是我的學生),所以都沒領過這些津貼。這些金錢沒領到,但精神上的滿足超過任何金錢報酬。我敢說自己是很認真的「奶爺」,這是由「奶爸」升格而來的。

 

二、超級奶爸機器人的誕生及保養

 

要成為爺爺或外公,先要是父親,好父親有助於成為好爺爺。內人兩次坐月子,都由我一人張羅,各種產婦的補品我都會煮。老大出生三天就趕緊出院返家(實在是沒錢),然後大大小小的活,我都學著做。老二出生後,老大找鄰居適時支援,主要還是自己顧,原因也是沒錢。經過這些同甘共苦的歲月,我與師母攜手走過四十多個年頭。這些年,內人兩度因為腳傷,不良於行、無法開車,若是沒辦法照顧娃兒,我立即接手,是稱職的替補人選。

 

至今,我還是常常做家事,每天我早起,燒水灌水、準備早餐、餵狗遛狗、洗衣整理等,總要用上一個小時。通常都是好幾樣事情同時進行,順便想想今天有那些要做的事情與要寫的稿件。我不敢說自己多麼喜歡,但絕對不抗拒。我也願意買菜煮菜,各式料理難不倒我。多數的晚餐都是我烹煮的,通常做家事之時,想到是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心情都很好。

 

按照《超級奶爸養成術》(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15年出版)之中所強調的重要家事項目:倒垃圾、洗碗盤、煮飯、打掃、整理家務、洗衣服來看,我唯一抗拒的是洗碗,因為討厭油膩膩的感覺。

 

照顧外孫女更是最棒的經驗,我慶幸自己能在六十幾歲時還能體會到這些付出的喜樂。如果要詳細說,可以寫一本書了。

 

本書教導如何喚醒身為爸爸的自覺,愛上育兒、家事,享有夫妻之間的甜蜜生活。作者以商品「奶爸機器人〈簡稱為奶爸〉」概念說明,非常有趣。「奶爸」的機能除了「分泌母乳」之外什麼都做得到,既能成為媽媽抒解壓力的對象,又會賺錢讓家人安心過日子,燃料則是飯菜、啤酒、孩子的笑容與媽媽的愛。全書各章的章名進一步解釋奶爸機器人的各種面向:
第1章 「機能與特徵」

第2章  「開機方法」

第3章  「機型種類」

第4章  「安裝應用程式」

第5章  「故障發生」

第6章  「日常保養」

 

以第1章來看,重點是鼓勵男人早些覺得自己是要成為父親,致力學習成為好父親。無數的母親照顧的孩子漸漸長大,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力,貢獻極大。這些女性是如何成為母親並扮演母親的角色?多半是自己摸索,政府提供的具體幫助有限。甚至使她成為母親的男人也未持續付出實質又有效的力量,因此母親很苦,也因此女性對於要成為母親的生命議題格外猶豫,出生率當然持續下滑。生育兒女卻很難帶,孩子成長過程問題重重,日後未必對國家是助力。

 

當女性知道自己懷孕,立即開始準備做母親---這長達幾十年、每週工時遠超過勞工的四十小時卻毫無報酬甚至連勞保勞退都沒有的工作。但身邊的男人通常要過很久很久才知道自己也要服「父親角色」的社會役。

 

這正是作者太田敏正所要訴求的,他分析:準媽媽的生理變化迅速啟動母性,準爸爸主要是社會性而非生理性的,通常反應緩慢。陪同產檢者最上道,立即增加做家事的時間最實際,一起購買嬰兒用品、送老婆去產房者則勉強及格。男女對迎接新生兒顯然出現極大的「時差」,這也常導致夫妻口角冷戰甚至分手。

 

 因此,太田敏正以輕鬆的文筆配合實際的方法,鼓舞男人成為奶爸,並知道如何使奶爸機器人長期好用。他還提醒媽媽們注意老公故障的訊號,例如「逐漸變得消極」、「好像有點意氣消沉」、「脾氣不好又用語尖銳」、「心有不滿又欠缺幹勁」等,一一提出改進的策略,用愛修復出狀況的奶爸。

性別觀點

跨越性別性別主流化。夫妻之間、親子之間除了溫柔的感情,也包含權力。權力的行使影響關係的狀況,妥善運用能處理雙方的問題,協助彼此有更高的生活水準。

 

一、跨越性別的學習

其實奶爸一詞兼具女性與男性的優點。建議大家能試著「跨越性別的學習」,男人多學習女性的優點,女人多學習男性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5月14日的聯合報寫了<中華民國如何不亡!?>提出的五大方法之一是:「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我很贊成,男性應該服兵役,女性如果服社會役,更代表兩性的平等。當天,我在圖書館接待了柴惠珍將軍,她是中華民國少有的女將軍,以各種資訊方面的專長造福多人,因而廣受尊敬。在與柴將軍互動過程中,感受到兼具兩性的才華,令人欽佩。

 

當年柴惠珍決定投身軍旅,可以遭遇一些質疑,人們或許會認為軍中以陽剛人才為主,但她一步一腳印,升為將軍,肩上掛上了星星。我當初考上台大社會系,班上十九位本地學校畢業的男生,只有我選工作組,其他都選理論組。讀碩士班時,工作組也只有我是男性,因此連連當班代。獲得博士去服兵役,被分發到最險峻的監所,一年多的時光面對各種流氓。用剛柔並濟的手段,盡力扮演稱職的心理輔導老師角色。

 

我要感謝原生家庭給予的正面經驗,手足依序是大哥、二哥、姊姊、我、大妹、小妹。擠在三個女性之間,使我自幼對女性的認識多一些。家母在生過小妹後,生理與心理都無法承擔照顧六個孩子的重責大任,使我提早執行扮演照顧自己的任務。國中三年級時家中遷往台中,母親健康狀況好了一些,那一年我快速長高長胖。接著北上讀高中,我經常燒飯給自己吃,如此才可以在有限的經費中過日子。

 

教會的經驗更是可貴,從國中起,我每個週末都參加教會活動,與弟兄姊妹密切互動。高三時投身南海路聚會處的「高三禱告會」,幾乎是每個晚上都在一起讀書,然後有簡單的禱告時光。我在此體系擔任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鼓勵眾多面對升學壓力的年輕人互相支持。原本唸清一色都是男生的高中,因為在教會的參與,對女性不陌生,自在又自然的互動,我學習很多性別互動的功課。或許因為這樣的經驗,考上台大社會系,大一剛開學要選班代,三位來自男校的同學發表政見後,我善用對女性溝通的語言,獲選為班代。

 

二、如何培育奶爸

由以上的經驗看來,還未成為奶爸機器人之前,男性應練習燒飯給自己吃,多參加兩性都參與的活動,爭取擔任幹部。也應珍惜家中的女性,學習女性的優點,多多與女性互動。

 

回到楊志良<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來看,他主張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核心概念由「自己的國自己救」出發,更多年輕人都拿出時間幫助國家社會,如此就有未來,可以減輕少子化的衝擊。

 

國很大,很多人競選公職;家很小,我更看重如何救小小的家,關鍵在家裡的男人。無數的母親都已經服了遠超過一年的社會役,她們所照顧的孩子漸漸長大,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力,貢獻極大。

 

因此,應設法在公共政策上縮短男女此種「時差」,包括給奶爸足夠的陪同產檢時間、每週給半天的家務假以便懷孕者喘息、給予如何做父母的教育訓練時間、建立父親容易參與照顧的機制......,想方設法鼓勵男人盡速啟動樂意做父親的開關。

 

孩子出生,照顧需求大增,裝著全新電池來到人間的娃兒需要超過一個人次接近兩個人次的服務,母親通常負擔沉重,產後憂鬱症的比例高,精疲力竭更是常態,多數奶爸只付出有限的時間做父親。

 

既然現在兵役制度修改,男性無須服義務役保衛國土,至少該為自己所建立的家庭多做一些。我國未來可參考北歐強制父親休假帶孩子的做法,瑞典給父母長達672天的產假(我國是女性八星期),瑞典規定部分必須是爸爸請假顧娃兒。男人如果親力親為、扮演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必然是最珍貴最有意義的經驗,「成為好爸爸」改變男人、幫助妻子、造福孩子,當然縮短夫妻之間的心理差距。

 

「照顧」家庭是夫妻在家務付出差距最大的一項,我擔任行政院性平會委員時,多次參加「普及照顧小組」的討論,家裡有照顧需求時通常由妻子擔綱,老人、身障、病人、孩童等都是女人在忙。照顧如何普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男人加入照顧行列,成為家中零點四、零點五或更高比例的照顧人次。

 

中華民國不能亡,自己的家,更不能亡,要救家庭,期待更多男人成為奶爸機器人,都多出點力!

看完動動腦

想想身邊是否有超級奶爸、超級奶爺?他們有何值得學習之處?

如何在教育之中,鼓勵人們對不同性別的人多體會,多學習?

上版日期 1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