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和她們的餐桌:
作者 蔡佳妤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109-06-02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從走出廚房、橫越世界,到走進廚房、做回自己——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和她們的餐桌》一段舌尖上的女性覺思之旅
導讀者 林育苡
導讀者單位 律師 / 新北市性別平等委員
看前想一想

1.烹飪、美食、廚房、餐桌,對於您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而這些對於「女性」而言,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2.您認為能夠將女性區分為所謂的「新女性」及「舊女性」嗎?若能,您認為她們的差別在哪裡?

內容簡介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和她們的餐桌:她,橫越歐洲大陸找尋自我,走進12個女主人的家,聽她們用生活樣貌說故事,重新找回女生向前走的勇氣》──如此直白又充滿既視感的書名,已充分呈現了這本書的內容和編排方式。

作者蔡佳妤女士於2016年橫越歐洲,近距離採訪12位32至70歲的歐陸婦女,透過對餐桌文化、對美食與對人細微刻劃的紀實文字與生活感極強的攝影風格,紀錄自己及受訪者身為女性的自我認同及生命經驗。

打開目錄,您便可以發現,本書的章節非常簡明有力、架構精簡。作者將本書區分為〈我的故事〉(序章) 和〈她們的故事〉(各篇主文) 兩大部分;主文則依照作者的足跡編排,法國、丹麥、不列顛、義大利、西班牙,每個國家2-3位、每篇各述說1位女主人的菜餚與故事。

一般書籍,最精采的故事總是在主文;一般讀者,關注的焦點也是主文;一般導讀者,也時常直接切入主文、剖析主文。

但,會關注Gender在這裡-性別視聽分享站「閱讀性平」專區的您,一定不是一般的讀者;身為不那麼一般的導讀者,也希望能提供非一般的您不同的視角與提醒:本書最精彩之處,不是她人的故事,而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序章〈我的故事〉。

當您讀完前17頁,已能充分理解作者飄洋過海到歐洲、撰寫本書的初衷,也會驚訝於一位年輕女性居然盛載了如此厚實豐盛的生命經驗,並為兩代女性間跨過文化、越過價值系統的情感交融感動不已......。

推薦給您這本味覺與視覺交織、由味蕾與情思迸發而成的「美味」佳作,跟著作者的文字,一起經歷一段舌尖上的覺思之旅吧!

性別觀點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就已不可控的對它產生濃濃的興趣了。不僅是因為「美食」這個全人類都難以抗拒的邪魅誘惑,更是因為,我本身也是一位熱愛烹飪、重視女性自覺的年輕女性。

身為律師,我常常穿著合身的套裝,工作上強調效能、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一副經典「職業女性」打扮的我,在每年近百場的性別平等意識培力講座中,當要闡述家務分工的環節,我常常會很自然地透露:從小到大,我都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歡且擅長做菜。

每當此時,台下總會發出一陣驚呼!我能從每位觀眾的眼中清楚的看見四個字:「怎麼可能?!」

這就是社會大眾對人的刻板印象。我們總是習慣憑藉著一個人的年齡、職業、外表、性別......等,去推論他/她應該做什麼、擅長做什麼;認識一個人的方式,就是將「分類標籤」先貼到他/他身上再說,也正是因為這樣,本書標題所說的「做自己」,在群體社會中才會如此艱難又可貴。

本書不僅是帶讀者去漫遊歐洲、看看「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透過與我們一樣出生在亞洲的作者的眼光去連結、去反芻,並問問自己:「我是否已成為一位做自己的女人?」。

以下是我閱畢本書,並與自身生命經驗連結,希望與大家分享的一些看見:

 

一、每位「女主人」,都要擁有一張「自己的餐桌」:

 

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所寫的《自己的房間》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文學之一;「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這是吳爾芙眾所周知的經典名言,一句話,就充分說明了經濟獨立、空間獨立,對思想獨立、人格獨立的關鍵性作用。

看見本書作者採訪的12位歐陸女主人,各個過得自由、活得自在,請先別急著為「歐洲人的生活」添加粉紅泡泡;仔細探究她們的故事,您一定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共通點──她們都是經濟獨立的女性。

「經濟獨立」是追求性別平等非常務實且關鍵的第一步。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不僅不能過想過的生活,長期下來,更足以造成沒有了自由、沒有了尊嚴、沒有了發言權、沒有了家庭地位......。

本書採訪的12位女主人,之所以自在烹調著「自己的」拿手菜,而不是只做「老公/孩子喜歡吃的菜」、之所以優雅從容地和作者聊著美食和人生感悟,而不用忙進忙出的為家人張羅,正是因為她們都已藉由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堅持、自己的勇敢,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張屬於「自己的餐桌」。

所以,女人,別輕易把「餐桌」(經濟) 的所有權拱手讓人!妳不是為家人服務的廚師,妳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二、「新女性」v.s「舊女性」?

 

每當知道「職業女性」形象鮮明的我非常愛做飯也會做飯時,許多人都會驚訝的說:「林律師,沒想到您那麼傳統耶!」;本書非常精采的序章,作者在述說自己的故事時,也提及母親做飯的身影對她而言曾是對女權最活生生的束縛,她亟欲遠離廚房、逃脫傳統的枷鎖。

「做飯」這件事,發生在「新女性」身上,必定違和嗎?所謂「新女性」和「舊女性」到底有何不同?她們過得真的是如此涇渭分明的生活嗎?

其實,「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這種推定,本來就是粗糙且一攻即破的。閱讀本書各篇,您也會發現,這些被認為是「做自己」的女主人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其實與我們印象中一輩子在廚房裡忙活的台灣傳統母輩沒有什麼大不同。

但,為什麼有一類會讓現代女性心嚮往之、另一類會讓現代女性亟力逃離?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她,是否握有「選擇權」。我做飯,是因為我想做飯,不是因為全家等著開飯我不得不做;我工作,是因為我喜歡工作,不是因為要貼補家用我不得不工作。

當妳對生活有了說「不」的權利、說「我要」的自由,無論妳的忙碌是在廚房,還是在職場;無論妳擅長做菜,還是做簡報,這都不互斥,也都不是可以用來定義「妳」的方式。只要符合妳的自我認同,妳隨時都能很有底氣的說:「我,是一位現代新女性。」

 

三、家務分工──媽媽太賢慧,等同剝奪孩子成為「小當家」的機會:

 

從小學就開始煮晚餐給家人吃的我,從來不覺得「會做飯」是一件值得「說嘴」的事。但,長大的過程中,每當說起我擅長做台菜、日式、義大利等等料理時,總會收穫許多驚呼和羨慕的目光;每當此時,我總是被恭維的有些困惑:「做飯不是再自然也不過的日常嗎?」

閱讀本書,終於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透過作者的深刻剖析,我才發現,原來「會做飯」與一個人的創造力、動手能力 (更甚者,生存能力)、量入為出的掌控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回想成長歷程,這的確也是造就我性格與能力的重要養成。

我很感謝我母親在成長過程中適時的「放手」,讓我能夠體驗到每天自己動手做飯的日常生活,並有機會鍛鍊出即便在極有限的條件下也能餵飽自己、餵飽家人的烹飪功夫;也很感謝當初小小的自己,並不把做飯當成難事、視為負擔,有機會以自己的能力為家人付出、被家人讚許,看到家人把菜吃光光,對一個孩子而言,絕對是比玩樂更有滿足感的事。

媽媽們時常怨嘆自己很忙、很累,全家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演講時,我總是提醒她們先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太賢慧了?」把家事都做完了,同時也剝奪了孩子體驗、學習、創造與獨立的機會。

「家務分工」是讓孩子學習手心向下、負起責任最有效且最一舉兩得的捷徑。不想養出「媽寶」、希望下班後孩子已做好一頓熱騰騰的晚飯等您回家,一切,要從「放手」開始!

 

 

四、親密關係,體現在廚房裡:

 

本書的12篇故事中,有一篇只看到標題就馬上抓住了我的眼球──〈親愛的,這時代不是要妳堅強得不需要男人。〉義大利建築師伊麗莎.貝塔的故事。

伊麗莎的第一段婚姻,她操持家務,做男人背後的女人;第二段婚姻,她的男人無法接受與自己同樣優秀、足以站在自己面前的妻子。因為堅信,真正的愛,不應該讓人感到卑微,即使歷經兩段婚姻,伊麗莎始終相信愛情、相信自己。

當伊麗莎自信勇敢的身影仍在腦中熠熠生輝時,翻著翻著,又讀到了西班牙食譜作家伊娃的故事。

伊娃的工作原本讓她十分鬱悶,但他的先生看見並珍惜她的烹飪才華,要她別只是為了男人下廚,鼓勵妻子重新出發。現在,伊娃已成為西班牙炙手可熱的食譜作家。

同樣是賢慧的妻子、同樣是優秀的女人,為何一位受到壓抑、受到責難,一位則受到珍愛、受到鼓舞?這正說明了在一段健康、正向、平等的親密關係中,伴侶就是女性自我實現之路上最暖心的陪跑員 (反之,就是最礙事的路障)。

在作者的鏡頭下,伊娃無論是做飯、買菜,畫面中永遠都有先生陪伴她做著同樣的事。這讓我想到,我與先生間最喜歡、也最有「家」的感覺的溫馨時刻──一起做飯。

不曾被「男主外,女主內」思想荼毒的先生,廚藝比我略高一籌。我們都喜歡一起用現有食材發揮創意,變化出各式各樣新鮮的料理。一起在廚房做飯時,他洗菜,我就切菜;我炒菜,他就洗碗,我們相互補位,不計較誰做多、誰做少;我們都是主廚,不會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步驟做菜;我們熱衷於讚美對方,即使自己覺得煮得普普通通,也會被對方誇得自信滿滿。

這種在廚房裡的默契與互重,也體現在生活之上。

記得在得知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那一刻,先生比我還樂,興奮的說:「老婆,妳是我的驕傲!」看著他情緒如此激昂,我一時「技癢」想開開玩笑、虧一虧他:

「老婆這麼優秀,會不會讓你有壓力呀?」

此時,他忽然冒出一句牛頭不對馬嘴的回答:

“Call me Jaff.”

“What??”

「以後我要改名叫『傑夫』呀!嘿嘿!」看著笑得像《航海王》裡的魯夫的他,我慶幸自己找到了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最優秀的陪跑員,他鼓勵我向前、為我喝采,必定是一位富有自信、尊重女性、溫暖正面的男人才能做到,這也是我選擇與這個男人廝守終身的原因。

暢銷書《挺身而進》(LEAN IN)的作者,臉書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給職場女性的三大建議中,其中一項便是「使妳的伴侶成為真正的伙伴,理解妳的工作,並共同分擔家務。」

期盼,未婚的妳,能夠將此列為擇偶的參考標準,並遇見互信互重的幸福關係;已婚的妳,也不要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壓抑自己的才能、掩蓋自己的光芒。委屈求不了全,值得妳愛的男人,絕對是能夠讓妳自由奔跑的人!

看完動動腦

有哪些具體方式可以促進伴侶及孩子分工家務,使他們成為婦女自我實現的助力,而非阻力

關鍵字詞 新女性、做自己、自我認同、經濟獨立、家務分工、親密關係、自我實現
參考資料

1.《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作者: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2.《挺身而進》(LEAN IN),作者:雪莉‧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上版日期 1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