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
作者 陳昭如
出版社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107-12-06
主題分類 人身安全與司法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不再沈默的校園:正視師生權勢性侵,落實校園性別正義
導讀者 羅燦煐
導讀者單位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書紀錄四件台灣校園師生性侵害事件,依照事發時間,分別包括:台中某國小男性老師性侵害多名男學生,台南某高職男性導師性侵多位女學生,高雄某高中男性體育組長性侵多名女學生,及花蓮某國小男性體育老師性侵多名女學生等事件。事發學校雖含括城鄉地區,當事人性別有男對女,也有男對男,性侵手法含括多種威脅利誘手段,但一致的是:都是老師利用權勢性侵(或猥褻)學生,都是多位學生(長期)受害,都是學校人員基於各種理由有意漠視及故意不作為,都是被害人家長求助民間團體,也都是民間團體揭露給媒體後才引發社會關注及政府介入。本書就四個案例描述事發經過並追蹤受害人後續狀況,更檢視前述一致性模式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性別觀點

性侵害行為違反被害人意願,妨害被害人的性自主,也是對受害人人權的重大傷害。國內外實證研究均指出,絕大多數的性侵害事件都是男性加害女性,顯露出性侵害行為內涵之性別權力差異。男性憑藉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項優勢,可決定違反女性意願強行性交或猥褻行為,並付出極少代價。基進女性主義進一步指出,透過違反對方意願之性交或猥褻行為,個別男性藉以滿足其性慾及/或權控需求,全體男性則取得威嚇/控制全體女性的間接利益。此外,父權文化內建的厭女情結,則建構出許多性侵迷思,將性侵事件責任歸屬移轉到被害女性身上,以便控制及管理女性身體及情慾,有效維護男性在性侵事件中的優勢地位。目前網路社交媒體最常出現的迷思包括:女性行為不檢咎由自取,女性欲拒還迎誤導男性,男性無法控制性慾或抗拒誘惑,性侵害控訴經常淪為女性事後後悔或報復男性的手段,等等。這些迷思經常對利用網路發聲的性侵受害人造成二度傷害,也對其他受害人產生噤聲效果。

 

性侵事件彰顯性別權力差異,師生性侵則進一步彰顯位階權力差異。華人文化將教師與天地君親並列,賦予學校教師相當尊崇的地位。就現今學校教育體系而言,教師憑藉其專業能力,對學生掌有教學輔導評鑑之權力。尤其相對於未成年學生,教師具有受人尊敬及信任的社會地位。一旦教師利用權勢或機會性侵猥褻學生,通常會導致學生成長過程中追求性整合的機會或能力的減損,對學生的性尊嚴/性自主造成長期且持續的傷害。

 

本書多數案例的受害人均經歷身心嚴重創傷。教師利用權勢或機會對未成年學生性侵猥褻,容易引發受害學生驚嚇、恐懼、困惑、無助等立即性情緒,後續則經常出現,性態創傷、無力感、背棄感及自我污名化等長期性傷害。本書描繪出上述創傷的多元導因,包括:父權文化中的性侵迷思(如:質疑/責備受害人),華人社會的人情糾結(如:同事情誼,家族關係)等等,顯示出21世紀的台灣,雖在國際性別平等評比中屢創佳績,但在性別暴力議題上,仍殘留父權體制及人情取向的意識形態,導致部分學校機構無能依法調查處理師生性侵事件。

令人欣慰的是,本書作者追蹤多位受害人及家長多年後的生活/生命狀態,發現多數受害人在獲得重要他人(如:父母師長)的支持,性侵事件透過正義程序的相信肯認後,都能勇敢走出陰霾,重建自主意識,採取正向態度,迎向發展成長,具體展現這些當事人強韌的復原力及豐沛的生命潛能。筆者多年前研究被性侵害之成年女性,相當感動地看到部分受訪者在經歷性侵事件引發的身心痛苦及社會責難後,也能夠超越創傷,轉而參與校園及社區性侵害防制之倡議運動。此種從受害人轉化為倖存者,更轉化為倡議者之歷程/可能性,充分展現人類的堅韌勇氣及高貴情操。

 

學校相關人員對師生性侵事件的漠視及不作為應是本書最痛心疾首的批判現象。書中所描述的案例,呈現不同學制教師利用權勢長期性侵多名學生,而學校校長、主任及其他老師卻能心知肚明、坐視不管,直到上級主管機關開始查辦時,卻又相互推諉,哀哀求情。國內少數教育主管人員將同事情誼及社會關係置於學生安全及人權之上,默許及縱容學校狼師一再恣意性侵學生,參與並維護校園師生權勢性侵的共犯結構。這種輕忽學生的性尊嚴,漠視教育人員職責,視性別人權及校園正義為無物之心態,餵養了校園性侵事件調查處理中常見之機構性虐待/背叛現象。

 

國內外相關研究指出,校園性別事件對受害學生最大的傷害,並非性侵害行為本身,而是學校的機構性虐待與背叛。本書多數案例均出現學校相關人員對師生性侵事件的漠視與不作為,部分人員甚或扮演和事佬,為狼師說項求情,或對當事人威脅利誘,目的多在保護狼師同事或自己權位。此種機構性虐待及背叛,經常出現在當事雙方所屬學校的處理過程,彰顯出部分教育人員對學生權益的輕視與冷漠,及對相關法令規定的無知與曲解。反觀本書中的民間團體代表及調查小組成員,卻能基於義憤,維護公益之動機,不計報酬挺身而出,為性侵事件受害人爭取公道,為教育場域保住一股清流,建立旁觀者介入的模式典範。

 

作為本書讀者的你我,或許沒有足夠的機緣成為校園性別事件防制的代言人或倡議者,但我們至少可以正視狼師的惡行,聽見學生的求助,聲援願意介入的旁觀者,支持受害學生及家長,共同守護校園性別正義。面對所有對校園正義及性別人權的殘害,你我均不能視若無睹,沈默以對。因為我們面對社會不正義的沈默,將轉而成為你我社會正義的殺手。

看完動動腦

如果你是學生:

  1. 1.如果你是在國中小或高中職求學的青少男或青少女,面對你很仰慕崇拜的異性或同性老師對你有親密的身體接觸,你覺得很奇怪、很困惑、甚或很害怕,你會如何反應?你會告知其他老師,同學或自己的父母嗎?如果不會,你顧慮/擔心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些顧慮或擔心?
  2. 2.承上,你會希望自己如何因應上述事件?你會希望你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好友、師長等)如何支持你?你會希望你就讀的學校如何提供你協助?
  3. 3.如果你是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的成年男性或女性,面對你仰慕崇拜的異性或同性教授對你告白或追求,你覺得困惑、但又有點高興,你會如何思考這件事?你會如何反應?你會告知其他教授或同學嗎?如果不會,你顧慮/擔心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些顧慮或擔心?
  4. 4.承上,你會希望自己如何因應上述事件?你會希望你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好友、師長等)如何支持你?你會希望你就讀的學校如何提供你協助?

如果你是學校教育人員:

  1. 1.如果你是國中小或高中職學校的校長或處室主任/組長,當有未成年學生直接或間接告知你他/她被學校教師性侵、猥褻或性騷擾,但該位教師在學校教學認真,風評很好,而且又是地方望族的親屬,你會如何處理此事件?如果你選擇依法處理,你會如何面對及因應處理過程中學校同仁的壓力及地方勢力的介入?你會希望相關主管機關或人員如何提供你支持及奧援?
  2. 2.如果你是國中小或高中職學校的教評會委員,雖然學校性平會認定某位同事性騷擾學生屬實,但你個人無法相信這位形象良好的同事會對學生性騷擾,或你認為該性騷擾行為情有可原,你會如何執行你的教評會職權?如果你選擇公正客觀執行你身為教評會委員的職權。你希望學校高層或主管機關如何協助你?

如果你是一般社會公民:

  1. 1.針對本書所描述的案例,你認為你個人可以做些什麼,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如果你想做些什麼,你會需要哪些資訊或協助?
  2. 2.當我們面對形象良好的公眾人物,同事或朋友被指控性侵他人時,你會如何看待此事件?哪些因素會影響你如何看待此事?
  3. 3.如果指控者是你的家人或朋友,你會有不同想法嗎?為什麼?
  4. 4.你看過自殺身亡作家林奕含撰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嗎?你如何看待書中的人物,如:房思琪、李國華、補習班主任、房思琪母親等?為什麼?
  5. 5.針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所描述的事件,你認為你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以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如果你想做些什麼,你會需要哪些資訊或協助?
上版日期 1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