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後悔當媽媽
作者 奧爾娜‧多娜絲, 瑪格麗特‧崔賓‧普拉斯
出版社 光現出版
出版日期 105-11-09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就業、經濟與福利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鬆開女人的緊箍咒: 後悔當媽媽,有何不可?
導讀者 石易平
導讀者單位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以色列女性社會學家多納Orna Donath,透過針對以色列不同年齡層的23位母親之深入訪談,試圖揭開以色列社會對於女性做為母親的社會規範,探討一個暗黑的家庭禁忌: 為甚麼後悔當母親,這一份強烈的情緒,被人類社會視為不可言說的情感禁忌? 又或者,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要求後悔的母親噤聲不語,甚或駁斥否認她們因為各種因素積累的後悔情感,要讓我們的家庭與社會付出甚麼代價? 女人,為何不能說出「後悔當媽媽」這句石破天驚的情緒?

 

在本書中,作者利用豐富的田野訪談資料,以及社會學、人類學以及心理學等等社會科學過去的實證研究文獻支持,企圖戳破現代社會對於女性家庭角色,溫柔賢淑又刻苦耐勞的,關於母親的主流想像。相反地,她以這些受訪的女性(有些甚至已經是阿嬤)做為發聲的主題,真真切切地紮根理解她們養兒育女的煩躁日常。

 

本書獨特之處在於,作者多納直指,在當代社會,對於女性來說,母親身分凌駕了所有其他社會身分,被視為女性一生中具有絕對支配性的認同,甚至具有相當程度的強迫性,有意無意地暗示女性必須愉悅地臣服於一個既定的腳本: 扮演好母親的角色。過去美國嬌生公司著名的廣告台詞: having a baby changes everything,讓許多收視大眾心有戚戚,但多納的研究挑明,對於一個剛接到母親身分的女性來說,這個讓人天旋地轉的一切,從社會學研究來看,有多重的意義,重點是,成為母親的選擇並不完全是理性的,孩子生出來以後看似是一條單行道不歸路的母親角色,帶來的不只是家庭肥皂劇中呈現的歡樂與溫馨幸福,也共生著女人的痛苦與自我否定,以及不敢說出的憂鬱與後悔。

性別觀點

當母親,是女性人生唯一的腳本嗎?

首先,在社會主流性別傳統的規範與社會化,加上現代婚姻的浪漫化想像,許多年輕女性將婚姻與生育視為不可逃避的生命歷程與責任,在人際互動中,尤其華人社會裡,我們經常聽到長輩詢問晚輩親密關係、婚姻計劃、催促生育等等關心,其中不乏恐嚇(不生小孩以後妳就會後悔)或者天職說(當母親女人才完整),作者在猶太社會的發現,簡直和華人社會如出一轍,但令人痛苦的是,當一個女性真的選擇生育子女,懷孕之時,我們就將她的母職身分,視為一種個人理性自由選擇下,一輩子的個人責任。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要當孩子的父親還是母親? 在本書過去的書評中,與德國小說家 Sarah Fischer 的小說相提並論,提醒各位一起來思考: 女人作為母親,和男人作為父親,其中巨大的差異。在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向小女孩強調照顧工作的價值,給她們照顧小動物或娃娃的練習機會,然後當小女孩變成大女人時,催促她進入婚姻,生養孩子。難道,女性的生命歷程不能有更多樣的面貌嗎? 本書作者就是一個不想要小孩的女性,所以她從自身經驗感受到,將這種單一生命軌跡作為一種道德性最高的社會規範,並且將其他的生活方式(單身、不生)視為不道德甚至不正常的這種偏見,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壓力,也促使她去了解,那些真的生養了好幾個孩子的媽媽,真的都這麼的整潔美滿又安康,享受著母親的身分嗎?

 

母親不是天職,只是一種親屬角色

作者提出一個嚴肅的質疑: 為何當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和擔任母親,不能在生命歷程中共同前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規範中,母親的角色被無限的放大,母親的功能性被放大成女人生命的主軸,當媽媽的女人總是聽到,「為母則強」,「沒辦法妳當媽媽了,沒時間出來看場電影,當媽媽就是這樣」之類的言論,難道媽媽真的只能有一種腳本? 女人只能當一種那樣的媽媽? 為何我們總是要求媽媽放棄自我,(還記得失去七彩羽衣的織女?),將所有孩子的過錯歸咎於母親(媽媽沒有教喔! 不會叫人),對於成為母親的女性所失去的,所犧牲的,只需要在每年五月用康乃馨來神聖化她們的偉大就好。

 

在當代社會,媽媽的主體性總是被要求要犧牲,後退到一種如果媽媽忽然出來宣稱自己也需要休閒時間,也需要獨處的時刻,甚至也需要和朋友拋家棄子的去出國旅行,都被視為是「不稱職的壞媽媽」。但是,媽媽是人,也是女人,也是她朋友的談心對象,也是需要沉澱獨處的時刻,為什麼當爸爸都可以持續擁有這些日常生活之時,媽媽的獨立宣言變成一種自私?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對媽媽如此的嚴厲與苛刻? 當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和擔任母親,真的不能在生命歷程中共同前行嗎? 猶記得有一位小學生的家庭主婦,向我描述她將兒子送到安親班以後,終於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的欣喜表情。她說:「大家都說,童年只有一次,可是,女人的青春也只有一次啊! 我送兒子去安親班以後,忽然發現我又可以活得像個人。」

 

愛孩子,但恨自己的母親身分,可能嗎?肯認母親身分的能動性與情緒

如果我們把情緒視為一種對權力體制的反抗,也許,我們比較能夠同理本書作者多納的苦心呼籲: 不要再把母親當成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忌妒不張狂的那種愛。母親是人不是聖母瑪利亞,讓女人走下母親的聖壇,脫去母親的緊箍咒,自在的做個人,做個女人,同時也做個母親吧。作者多納提醒我們,當代社會中,母親的功能性被放大成唯一的生命意義,母親必須放棄所有一切她的生活,到失去自我的狀態,才可能成就理想中的母職。勞動市場對於母親身分的受雇者隱形的排斥、托育支持系統的匱乏與商業化高價、當代社會對於兒童的情感性價值的強調、以及當代兒童心理發展學對於幼齡兒童家庭式教養,將照顧工作性別化的強調,構築了一個強有力的壓迫系統,聲聲呼喚女人退出職場,甚至讓許多女人覺得,自己持續待在職場是一種自私的選擇,唯有全職照顧子女,才是理想的母職實踐。

 

真的是這樣嗎? 母親不需要為孩子坐在補習班最後一排抄筆記,母親不需要把自己面前的甜點全部讓給孩子吃,母親不需要看到滿客廳的玩具一地,還要壓抑自己想要爆吼的怒氣,母親不需要望著金石堂誠品整櫃的教養書籍,然後一條一條整理出母親的十要與十不要,把眼淚往肚子吞,把剩菜往嘴裡送。母親只不過是一個有孩子的女人,有後悔當母親的權利,可以表達出後悔當母親的情緒,不為什麼,只因為她也是個有血有淚的生命,這份後悔並不可恥,也不是否認對孩子的愛,就只是一份情緒,這份情緒,相信好好的解釋,孩子也會懂得,並從中瞭悟母親的矛盾與掙扎,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

 

後悔,是一種對權力的反抗。肯認後悔,是一種更深的反抗,反抗著將不明就理的女人推入婚姻與育兒的父權體系,反抗著對當代母親密集母職的期待,同時這樣的反抗,也支撐了那些不願意就範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的女人,不願意生更多孩子的女人,單身的女人,也因此,正面面對後悔當媽媽的情感,也就等同是為所有女人,撐出更大一片多元生命歷程的空間。

 

孩子生了,沒辦法塞回肚子裡。當媽媽了,很難不愛自己的孩子。但,親愛的妳,可以後悔當媽媽,因為肯認自己,能夠讓你面對自己心中的那個孩子,抱抱他/她,然後成就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看完動動腦

1. 作為母親的女人是否必須理所當然的犧牲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個社會是否對做為父親的男人有相同的要求?

2. 你相信"為母則強"嗎? 你是否曾經想過這句話是一種對於女性擔任母職的壓迫?

3. 回家和母親聊聊,她是否曾經有過後悔當媽媽的念頭? 相信你會對母親的女性生命經驗有更深刻的理解。

參考資料

多納博士目前為博士後研究員,他的自我介紹: https://bgu.academia.edu/OrnaDonath

上版日期 1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