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一起煮飯吧
作者 池依林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出版日期 106-07-01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誰來煮飯?誰在務農?
導讀者 張如慧
導讀者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內容簡介

《一起煮飯吧》是本結合食農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的溫馨家庭故事繪本。

 

食農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好好吃飯」,意即透過親手勞動農事和製作飲食,了解自己吃的食物,認識環境友善式的農耕方式,以最少化學添加物來料理在地食材,並進一步關懷自然與環境。

 

本書即是根據上述理念,以擬人化的動物丁丁一家人為主角,描述丁丁和父親在星期天的早晨,運用在地食材及簡單的烹調技巧一起煮食,最後和結束社區發展協會幹部會議而返家的母親,共同享用健康安全又可口的豐富午餐。而在性別平等議題上,本書透過參與公共事務的母親,和與孩子共同處理家務的父親,融入強化女性公共參與,以及家人共同分擔家務等兩個性別議題。

 

作者希望透過親子互動,讓雙親扮演更多元的角色,破除性別藩籬,建立性別平等觀念。而為了增加與讀者的互動性,作者還安排了部分食物以黑白頁面呈現,讓小朋友可以透過著色,觀察和認識食物和食材顏色的變化,很適合與國小階段學童共讀及學習。

 

性別觀點

誰來煮飯

 

童年時,母親一大早就得起床,為全家人煮稀飯早餐和準備中午便當,因為家中長輩認為操持家務和照顧家人,是媳婦應盡的本分。而我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從沒想過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是清晨幾點起來備餐,而下班後又是以如何的心情,拖著疲憊的身軀,繼續準備晚餐和做家事。在接觸性別平等教育後,我才發現自己這種將母親操持家務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是以愛之名,剝削女性的時間和氣力。

 

即使在現在的家庭中,家務勞動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仍非常明顯。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發現,有配偶的女性每日無酬照顧時間,仍高達3.88小時,主要是投入照顧子女和做家事等家務,而她們家務勞動所花費時間,比她們的伴侶高出3.4倍。而就算是職業婦女,她們家務勞動時間也比伴侶多出2.7倍。繁重的家務負擔及分工不均的狀況,也讓許多女性身心俱疲,或產生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感受,對生活的幸福感也會下降。

 

當社會氛圍仍將照顧家庭和家務勞動視為女性應盡的責任時,女性在家庭私領域的投入,不僅是沒有獲得實質薪資報酬,也會大量削減她們在專業工作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進而影響她們在專業領域的發展。因此調查也顯示,女性在結婚後,就業率大幅降低,而且女性在雇用、升遷及薪資等方面,也明顯落後於男性。

 

雖然隨著性別主流化性別平等政策的推動,台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和過往相比,已逐步獲得提升。然而當社會還是強調女性要兼顧事業與家庭時,也帶給母親更高的教養壓力。美國社會學者海斯(Sharon Hays)發現,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競爭力,而教養又被視為母親的工作時,母親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孩子為中心,和過往的年代相比,她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來照顧和教養子女。像懷孕時被提醒要注意補充葉酸,要為孩子戒掉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出生後最好餵最有營養的母乳,所以工作時也要忍受痛苦和空間不適擠奶冰存;再大一點要自己作營養衛生的副食品,還要用心陪伴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接下來要陪伴成長中的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啟發孩子五感發展,在探索中啟發孩子的能力;孩子上學後,要煩惱要唸什麼學校,陪伴孩子寫作業和上才藝班,忙了半天,發現班級家長群組裏的其他媽媽,做的比自己更多,於是母親的壓力不斷升高。海斯將這種教養的型態稱為密集教養,它讓母親在工作與家庭的壓力中兩頭燒,結果產生更大的矛盾感和罪惡感。

 

性別平等教育就是希望改善這些問題,要改變傳統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家務或是經濟責任,都應是可以相互討論,依各別家庭成員的能力、興趣和時間等因素,共同承擔或適時彈性分工,而不應只依性別來分工。這也是本書為何要描寫父親煮飯料理家務,母親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即是希望鼓勵孩子不要再限於刻板印象,才能在公平互助的氣氛中,建立親密和樂的家庭關係。

 

誰在務農

 

當我們提到農夫時,會先浮現男性或女性的身影呢?傳統中刻板印象中,農夫似乎多為男性。但根據農委會的調查,男性約佔52%,女生佔48%,男性僅略多於女性,只是農家工作的主要指揮者,絕大多數仍是男性。而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的研究更發現,其實還有許多女性是無酬的義務農業勞動者,並未被歸入調查數據中。因為這些女性多以家庭為中心,認為照顧家人操持家務是女人應盡的責任,但仍會花許多時間進行或協助農業活動,然而她們的努力常常無法呈現在統計數字中。另外,農委會研究還發現,務農女性關心的焦點,和男性相較之下,更重視安全的環境與產品,這也正是食農教育關心的議題。

 

無酬的勞動者

 

家務勞動和農業活動,兩者看似是不同領域,但從性別平等的觀點來看,可以發現女性無論在家庭或農業活動中,都受限於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分工,常常犠牲自己的專業、時間和心力,成為無酬的勞動者。家庭的和樂幸福,不應該建立在女性的犠牲上,而且過度偏重女性對家庭的照顧和養育責任時,無形中也等於將男性趕出家庭的日常生活,失去和家人情感交流與互動的機會。因此在現代的社會中,這種傳統的分工反而會造成男女雙輸的結果。2004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希望能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但現代婦女基金會2019年對臺灣民眾的調查發現,雖然表面上民眾普遍具有性別平等概念,但有觀念不等於會落實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近 6 成民眾感到在社會中,男性地位依舊比女性高,5成以上的民眾認為女性在社會上未受到公平對待。因此運用這本繪本,可以引導不同性別的孩子,參與家庭日常家務工作,在勞動中體驗一家人共同付出的快樂,也獲得成就感,在生活中涵養和落實孩子的性別平等意識。

看完動動腦

本書的主軸是食農教育,因此建議讀者可以配合繪本情節,帶孩子或學生一起操作烹飪的過程,並透過一些提問和小活動,融入性別平等的概念。

 

活動一:家庭烹飪歷程的紀錄與操作

  1. 書中安排父親和孩子煮飯,母親參加社區工作,作者為何要如此安排呢?妳/你覺得如何呢?如果有人說媽媽這樣沒有兼顧家庭,或是女生不適合當社區的幹部,妳/你會怎麼回應呢?
  2. 請問妳/你家主要是誰負責買菜和煮飯?是男生還是女生呢?從採買、備料、煮飯、吃飯、收拾,要花費多少時間?最常負責煮飯的家人心情如何?妳/你覺得需要改變嗎?為什麼?
  3. 妳/你可以分擔那些家事呢?透過妳/你的分擔,家人又有那些改變?

 

活動二:女性大廚師的故事

  1. 妳/你聽過那些大廚師的名字?男生比較多還是女性比較多呢?
  2. 請找一些女性大廚師的故事,瞭解她們在成為專業廚師的過程中,遇到那些性別的限制,她們又作了那些努力和突破呢?

 

活動三:女性農夫的故事

  1. 妳/你們知道或認識從事有機耕作的女性農夫嗎?
  2. 她們為什麼要務農,以及為什麼要選擇有機耕作?
  3. 女生當農夫,曾遇到什麼困難嗎?為什麼她們願意堅持下去呢?

聽完她們的故事,妳/你覺得女生適合當農夫嗎?

上版日期 10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