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作者 凱蒂.馬頓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110-10-31
主題分類 權力、決策與影響力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閱讀梅克爾
導讀者 楊婉瑩
導讀者單位 政大政治系教授
看前想一想

1.我們對於理想的政治人物的想像或是期待是什麼樣子?是否有好的範例?

2.我們評價政治人物的標準是什麼?好的政治人物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或能力?

3.我們對於女性政治領袖的想像是否不同於多數的男性政治領袖?對於其特質或是能力的期待或是評價,是否有所不同?我們的期待和評價為何不同?

4.女性政治人物面臨的困境是什麼?和傳統女性被期待的性別角色有何矛盾?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在二十一世紀初前二十年間,在歐洲乃至於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性的傳記。梅克爾生平經歷大時代的變化,成長於冷戰德國分治、自2005年自2021年擔任德國總理,經歷了歐盟東擴後的失序、從金融海嘯到歐債危機、從地中海阿拉伯之春到難民風暴、從冷戰到後冷戰的美俄與烏克蘭難題與挑戰、到新冷戰的全球變局下如何處理中國問題。衡量梅克爾,我們也必須用變動世局的巨大尺碼,看她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才能丈量出她所佔據的歷史經緯。

冷戰時代東德的成長歷程,對於她的人生「選擇」以及「被選擇」有關鍵重要的影響。她的「選擇」中最爲關鍵的--從自然科學家轉為政治家,與其東德不自由環境有密切關係。她出生於漢堡,隨著牧師父親的宣教理念舉家移居到東德,在無神論的國度,牧師家庭背景帶有敏感性,在不自由的體制中,背景與思想檢查影響她的工作生活安排,體制對人的限制,她對自由的追求嚮往,使得她開始投入政治參與。至於,她的「被選擇」--成為德國首位女總理,是時勢也是歷史的必然。兩德統一,執政黨(基民黨)內閣需要來自於德東的政黨代表、需要女性的閣員、在東德新興小黨擔任發言人的她,成了象徵性的人選。三重的局外人的重疊代表性-東德、女性、科學家,意外地成為那個時代從政的特色資產。

該書便從她的經歷娓娓道來,梅克爾如何步入政壇,以及如何面對各種來自於德國、歐盟與全球的各種挑戰。

性別觀點

梅克爾默默地改寫了政治與性別的關係。

她重新定義「政治」不等於修辭,而是說服溝通與尋求共識

古希臘自亞里斯多德以來,政治經常脫離不了修辭,如何說服你的對手或號召群眾,是屢踐價值的手段。政治人物的關鍵演說,經常成為重要歷史文獻,紀錄理念的闡發。在民主簡化為民意選票的時代,演說的戲劇張力,群眾的掌聲,更是政治領袖難以抵抗的誘惑。然而,使用華麗的詞藻或是提出宏偉主張,既和梅克爾科學家性格相悖,也和她對德國人經歷希特勒慷慨激昂的記憶的反省相矛盾。在多數的公開場合,不論是面對衝突或是公開演說,她習於使用平實的語言,直率的溝通方式。如同她在卸任演說中自嘲,典型的梅克爾風格是「開門見山」、「枯燥乏味」。

然而,這並非代表她不會溝通,她更擅長於傾聽與協調。在諸多的國際重大事務的處理上,她發揮極大的耐性,持續與各國領袖協調,以外交協商取代戰爭衝突來解決國際紛爭。書中也提到2014年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時,梅克爾團結歐盟多次制裁俄羅斯,不厭其煩地和其對手普亭協商多達38次,日以繼夜有時長達15小時的馬拉松談判,最終由她宣布達成停火明斯克協議。隨著她下台,該協議也被否定,在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的此刻,人們也懷疑該協議是否為不完美的和平?最近梅克爾卸任後首次接受訪問時,也特別提到,當時她努力促成協議,雖無法終結俄烏戰火,但是她努力一則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避免激怒俄國,二則是為烏克蘭爭取時間準備,現在的烏克蘭和八年前分裂腐敗景象已經大不相同。她透過協商帶來些許和平,盡了全力,因此問心無愧,這是她一如既往的單純的信念。

她重新定義政治中的性別

梅克爾從未以女性主義者自居,但是她讓人們對政治有不同的性別想像。作者馬頓在書中曾提問,像梅克爾這樣口才與外表皆不出色的政治人物,如何成為最有權力又在位如此之久的政治領袖?在2020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中,她名列全世界領導人信賴度排行榜第一名。她曾經說過自己的科學教育思維養成過程,使得她將理性思維帶入所有的辯論中,打破人們對女性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刻板印象。她更以其執政實力,打破人們認為政治是男性的場域的刻板印象。如同她在德國女性投票權百年大會上開玩笑地提到,有些人甚至懷疑男性是否適合這樣的職位?

她涉入很多重要的艱辛的談判,往往涉及利益與價值的衝突與複雜角力,需要極大的耐性與信任感,許多努力的過程既不可見,也難以兌換為立即的功績勳章。這和許多男性政治人物,習於說大話、爭曝光、搶功勞,有很大的不同。她在全球重要議題上,先後和美國總統從小布希、歐巴馬、川普交過手,和這些不同黨派風格的美國總統,她必須處理疏遠的德美關係,確保德國利益受到重視;在歐盟問題上,她必須和法國好出鋒頭的沙克齊、平凡先生歐蘭德、到超級新星馬可宏交手。作者曾有趣地形容,她和一長串羽毛珣麗的雄孔雀打過交道,不為所動,她將自我放在一旁,不在乎個人是否受到的關注與功勞,只在乎結果。這種自我克制,使得她展現出不同於國際政治舞台上習於在閃光燈下的男性政治人物,而能贏得人民真正的信賴。

在大國政治的棋盤上,在價值與現實的衝突與妥協中,她經常必須與敵人共舞。將德國的利益與自由價值放在天平上,做出困難的取捨。政治領袖人物必須處理道德難題,沒有完美的結局,也不會總是皆大歡喜。而她所能成就的,當以她所面對的挑戰與困難的規模,以及她如何因應克服來衡量。這位從冷戰走到後冷戰時代,德國戰後首位女性領袖,冷靜地走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道路,是歷史會記得的梅克爾。

 

看完動動腦

1.假若妳是梅克爾,妳要如何處理各種衝突?做為政治領袖,如何在國家現實利益與核心價值上,做出選擇以及因應的做法?

2.面對外關係上,以俄羅斯問題與中國問題為例,在能源依賴與貿易往來的需求下,如何處理價值的矛盾?德國能源高度依賴俄羅斯,面對這樣能源與軍事大國,當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時,可能的回應策略選擇是什麼?德國需要中國的經濟市場,但是對於人權問題與自由價值的衝突,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與策略作法?

3.面對國內分歧,作為政治領袖該如何化解國內的政治對立?德國境內新右派勢力(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崛起,部分緣於反對梅克爾的歐盟政策,妳要如何去回應國內的不同聲音與民意的變化?要接受極右派的聲音?對於移民採取不寬容的態度?

 

關鍵字詞 政治領袖、性別與權力、政治參與、刻板印象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jun/07/no-regrets-over-handling-of-vladimir-putin-says-angela-merkel

上版日期 1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