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
作者 蔣月琴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 111-02-27
主題分類 就業、經濟與福利,權力、決策與影響力
國圖連結 https://metadata.ncl.edu.tw/blstkmc/blstkm?@@1428674068#tudorkmtop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瀕窮女子》導讀:看見性別差異-探討單身女性的貧窮結構
導讀者 蔣月琴
導讀者單位 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看前想一想

1.在全球化巨輪下,為什麼不同國家不一樣發展歷程的年輕世代都紛紛喊著要躺平?
2.為什麼高達八成的年輕女性貧窮議題不被社會所關注?
3.妳知道什麼是日本的「官製窮忙族」或「男性養家模式」?

內容簡介

《瀕窮女子》一書,作者飯島裕子原來與「The Big Issue」基金會做青年遊民的訪問調查,結果訪談到的全是男性,難道「遊民沒有女性?」或「女性不容易陷入貧窮?」還是「貧窮女性被性產業接收了?」女性到底是比較幸運或更不幸?作者決定針對單身女性開啟訪談之旅,從2012年到2015年訪談到16-47歲的單身女性總共47人。從受訪者的不同故事,區分出30人符合三項屬性:「就職冰河期世代」、「非典型雇用或無業」以及「年收不到兩百萬元」。
    除了探討落入貧窮單身女性真實生活情況,作者也嘗試推論造成貧窮女性的社會與文化的種種可能因素,分別就家庭安全網、職場現況、男性養家模式、結婚生子、政府政策等面向,揭露單身女性瀕臨貧窮的各種風險。
    日本20-64歲的單身女性中,有32%的人可支配所得不到國民人均的一半;65歲以上的高齡女性與單親媽媽的情況更為嚴重。再者,1990年代初期,年輕女性非典雇用率為10%,之後急速攀升,現已達40%左右。
    日本女性在1990年代女性升大學率就達4成,為什麼日本女性仍處於職場不利處境?社會預設的「男性養家模式」與「女性-結婚-生子」的性別角色才是關鍵所在。以CEDAW國家責任來看,日本政府應以性別平等目標為核心價值,推動性別主流化,全面檢視並消除政策與措施中隱含的性別歧視

性別觀點

一、單身女性沒有比男性幸運,只是女性的貧窮很難被看見。
    我們究竟打造了什麼樣的生存環境,讓年輕世代紛紛喊著活不下去?而且這樣的貧窮現象竟然還藏著性別差異,因為是女性所以相同的貧窮問題就無法被看見?日本單身女性貧窮情況與女性性別所連動的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織為難以掙脫的貧窮大網,令年輕女性無法翻轉。
    《瀕窮女子》一書,作者飯島裕子針對單身女性開啟訪談之旅,從2012年到2015年透過非營利組織:生活貧困者協助組織、工會團體、都道府縣等性別平等中心介紹尋找受訪對象,訪談到16-47歲的單身女性總共47人。作者自認自己30多歲/女性/自由業(收入不穩定)顯然亦屬訪談族群,感同身受下發現「原來她們替我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感到的生活困難」。
    從47位受訪者的不同故事,區分出30人都符合三項屬性:「就職冰河期世代」、「非典型雇用或無業」以及「年收不到兩百萬元」。除了探討落入貧窮的單身女性真實生活情況,也嘗試推論造成貧窮女性的社會與文化的種種可能因素,分別就家庭安全網、職場現況、男性養家模式、結婚生子、政府政策等面向,揭露單身女性瀕臨貧窮的各種風險。
二、單身女性貧窮高達佔1/3、非典工作超過40%,女性貧窮現象令人驚愕!
    2011年12月,朝日新聞以頭版刊登了「單身女性三人中有一人貧窮」,根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2007年國民生活基礎調查,得出日本20-64歲的單身女性中,有32%的人可支配所得不到國民人均的一半;65歲以上的高齡女性與單親媽媽的情況更為嚴重。報導出來後媒體討論僅是一股短暫消費風潮,對於貧窮女子為什麼落入貧窮狀態沒有深入結構性問題,也沒有採取對策提供幫助。其中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單身女性更鮮少關注。
    1990年代初期,日本年輕女性非典型雇用率為10%,之後急速攀升,現已達40%左右。依性別來看2012年,年輕女性(20-39歲)非典型雇用率為42%,男性為28%,女性是男性的1.5倍。同時存在性別差異的還有工資,非典型雇用中,男性平均年薪是222萬日幣、女性為147.5萬日幣,女性工資約為男性的六成左右。
    根據統計指出,從事非典型雇用的女性(15-34歲)有高達八成平均年收入不及200萬日幣。年收低於200萬日幣以下,在日本是很難維持一般生活。這麼高比率的單身女性貧窮議題為什麼不被社會關注?「女性堅稱自己貧窮像什麼樣子!」社會認為女性應該結婚受男性扶養,單身女性被當作「無法結婚的慘女人」或「離婚那種不成體統的女人」。這些“慘”或“不成體統”的女人被大眾注意的是婚姻這件事,而非貧窮,因為只要結婚,貧窮問題就自然消失了。所以單身女性與家人同住情況是普遍也較不會被異眼相待的,但是單身女性住在家裡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嗎?
三、社會看待「單身寄生蟲」男女有別,但不幸情況兩性皆然。        
   男女中與父母一起生活者比例超過七成,這個比例逐年遞增,尤其是30歲至40歲這個區間,與父母一起生活的男女,1980年接近50萬人、2012年則超過了300萬人。根據「The Big Issue」基金會對年收未達200萬的年輕單身男女(未滿40歲、學生除外)進行調查,所得越低的年輕人住在原生家庭比例越高;男女差異性不高,男性為78.4%,女性為76.4%,有將近8成年收未滿200萬年輕男女與父母同住。這群無法自立生活的年輕族群被社會稱為「單身寄生蟲」。
    但是社會大眾眼光對年輕男女有著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若無業住在家裡會背負強烈負面印象(例如啃老、殺人…),女性與家人同住反而討喜,金融機關將「品行端正、住在家裡的小姐」視為理想員工,即便無業也可以「新娘修業」、「家事料理」來掩飾。
    在未婚、晚婚趨勢下,單身女性與父母同住時間不斷延長,有可能與家人關係越來越差,但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之下,不得不緊抓住原生家庭這張扭曲的安全網。作者所訪談的30位冰河期世代女性,有18人住在原生家庭,有12人面臨家庭關係問題,有工作者21人,因心理疾病障礙持續就醫者有17人。
四、單身女性無法安棲原生家庭的兩難困境
    書中訪談的瑞希就是住在原生家庭,父母很嚴格,要求要給家裡錢,因此即使工作中斷也要去超市打工,在家無法放鬆如坐針氈,工作晚歸媽媽會大發脾氣,想以跑馬拉松轉換鬱鬱寡歡的情緒,也突然被罵不結婚不工作,跑什麼馬拉松,要她立即停止…瑞希非常害怕情緒不定的母親,最後產生暈眩和噁心感、無法踏出房門,身心科醫師建議她離開家裡獨立生活。她說:「我從以前就想離開家、離開母親,但現在不停中斷的派遣工作,讓我無法一個人生活…」。
    另外一位也住在家中的多惠,因為追求成為舞者的夢想選擇住在家裡,一邊打工維持生活。但經濟不景氣導致父親工作不順利,多惠工資成為家中仰仗的收入來源,所以不得不捨棄部分練舞時間而身兼多種打工,從一大早工作到深夜,加上同時跳舞,開始恍惚、失眠,被診斷出憂鬱症。最後被迫放棄跳舞,但因家裡收入不能減少,多惠依舊持續打工,她說:「一想到未來,我就萬般不安…」。
    加上其他遭受家暴或權控或被忽視等等不同遭遇的單身女性,她們的原生家庭不是提供溫暖、支持、安全的避風港,反而成為女性被困住走不出去,或遊走於街頭、網咖,以身體進行「切割」的性交易者,一張破洞百出的家庭安全網早已接不住年輕單身女性。
五、女性職場過勞大增,淪陷於「窮忙」與「貧窮」的黑洞。
    日本過勞死和過勞自殺被視為男性上班族象徵,但年輕女性也逐漸被血汗企業捲進長期間過度勞動的工作。書中揭露日本血汗企業之普遍,為壓低人事費用、隱藏員工長時間勞動的工作合約,讓員工每月加班高達140小時遠遠超過法定80小時,卻變相為無支薪自願性質,日日工作12小時以上,高度消耗新人、用完即丟。撐不下的年輕女性員工或被迫離職或身心出狀況,一旦轉入非典型工作就再難翻轉,將淪陷於「窮忙」與「貧窮」的黑洞。
    澄子在大學畢業前就積極投履歷、不限業別仍找不到全職工作,只能先打工撐住生活,後來進入大型旅行社相關的公關公司,「假日經常加班、工作到晚上九點也很正常…,就算是新人也會被分派到重要工作,壓力很大,前輩的責罵很難堪,因為心理壓力還長了蕁麻疹。」澄子撐了3年後辭職,身體問題馬上就解決了。後來輾轉於不同大學擔任約聘職員10多年,「工作隨時可能中止,一想到年過40,什麼職場經歷都沒有的我能不能找到工作,就擔心得睡不著」
    與澄子同世代、同一所大學畢業的一位女研究員要出國留學,女研究員已婚有兩名子女,澄子說「對方雖然要養兩個小孩卻依然追求事業的姿態充滿力量…懷疑是不是自己努力不足,為自己和她之間會有這麼大差距而感到丟臉…」
六、政策造成女性分裂為:「與男性並駕齊驅的女性幹部」VS「非正規勞動的貧窮女性」
    為什麼同一所大學畢業的兩名女性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將女性間差距(「女女差距」)擴大的源頭是1985年〈男女雇用均等法〉,廢除了女性禁止夜班的保護,以及促進與男性並駕齊驅的女性儲備幹部。以往女性在職場工作以行政職為主,此法通過後,區隔出儲備幹部和行政職,前者比例極少、而後者持續減少,甚至被換成約聘或派遣性質,因為加上〈派遣法〉的制定讓行政職開始慢慢轉為派遣職。
    職場開始出現「與男性並駕齊驅的女性儲備幹部」以及「非正規勞動的貧窮女性」女性差距兩極化現象逐年加遽。社會大眾注目「與男性並駕齊驅的女性幹部」但這群菁英女性數量極少,大量的年輕女性則落入「非正規勞動的貧窮女性」深淵。
    政府的職場政策影響企業用人方式,政府機關更是帶頭「官製窮忙族」,地方機關將全部業務委託給企業,外包企業雇用包含非正規員工在內的雇用型態逐漸增加。「長期的人手不足將會造成行政服務惡化。近十多年來,人們對公家機關的服務需求驟增。在全球化下,雇傭關係變得不穩定、社會貧窮化、家庭福利日漸稀薄,人們對教保、照服、低收入戶生活補助、就業諮商等行政服務的需求提高,行政服務的工作量與日俱增,卻要減少人事費用,承受這一切矛盾的,便是非典型雇用的公務人員。」
七、解構「男性養家模式」與「女性-結婚-生子」性別刻板文化,讓女性平等自由選擇工作與家庭。
    我們從單身女性貧窮化看到的不僅是就業經濟問題,日本女性在1990年代女性升大學率就達4成超過短大,在高等教育普及下,為什麼日本女性仍處於職場不利處境與邊緣化?
    日本社會預設的「男性養家模式」與「女性-結婚-生子」的性別角色才是關鍵所在。女性一旦沒有循此社會期待進入婚姻,將面臨非典型工作的不合理待遇、家人不支持、福利措施不適用以及社會大眾歧視眼光,造成沒有經濟自主、缺乏自信、畏縮害怕社交的貧窮女性們。以CEDAW國家責任來看,日本政府應以性別平等目標為核心價值,推動性別主流化,全面檢視並消除政策與措施中隱含的性別歧視

看完動動腦

1.男性養家模式對不同性別有哪些負面影響?
2.女性一定要結婚與生子嗎?你認為社會如何看待單身女性是否為女權國家指標?
3.以CEDAW國家責任來看,國家(日本)應如何創造女性平等就業環境?

關鍵字詞 非典型雇用、性別歧視、性別刻板印象、女性貧窮化、單身女性迷思、(實質)性別平等、CEDAW
上版日期 1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