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幽默嗎? 其實一點都不好笑 !
時代在改變,檢視性別暴力被忽視淡化的文化 !
近日,有幾則國內外的新聞,很值得我們觀察思索! 先前某市的文化地景園區,被民眾發現園區內的廁所指引,出現「爬牆偷窺」、「掀女性裙子」的圖示。
「爬牆偷窺」和「掀女生裙子」的行為分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3條「故意窺視他人臥室、浴室、廁所、 更衣室,足以妨害其隱私者」與違反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與第20條之規定。這種公共廁所指引標示,經民眾投訴與引發爭議討論後,主管機關都發局的解釋是廁所符號設計的創意,從「幽默角度出發」,希望民眾以輕鬆的態度看待。
美國前任紐約州長古莫被 10 名以上女性指控性騷擾,行為包括違反他人意願的觸摸、親吻、擁抱、以及令人不舒服的言論,並在工作場所製造「令人恐懼的氣氛」。但古莫一直堅稱只是在與同事開玩笑,是「幽默的事件被誤會了」–這是從管理1千1百萬人的州長口中說來的。
在2021年澳洲性別歧視專員凱特詹金斯對聯邦議會的文化進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審查後,上個月(2022年2月9日),澳洲總理莫里森和其他政治領導人為議會工作場所發生的「可怕事情」正式道歉,並承認數十年來形成的霸凌、虐待、騷擾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暴力「文化」。總理莫里森表示,他將致力於改變立法機構的「文化」。
性別暴力源自性別歧視
依據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五條規定:「締約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改變男女的社會和文化行為模式,以消除基於性別而分尊卑觀念或基於男女定型化任務所產生之偏見、習俗與一切其他作法」。CEDAW 第 19 號一般性建議更明確指出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就是一種基於性別的歧視;歧視是造成暴力的主要原因。國家應恪盡職責進行防止侵害權利,調查暴力行為,施以懲罰及提供補償。所以我們應體認社會習俗及文化對性別結構的影響甚深,當民俗風情累積過多扭曲的性別刻板印象,這些都使得要解構性別歧視的意識形態就愈加困難與不易。
其實不論你是否覺察與注意,性別暴力已經普遍到甚至深入與我們的文化與公眾態度。拿性別暴力開玩笑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從早期電視節目經常出現的對話「你長得很安全不會被強暴」, 到前幾年因為對女性部長的不滿,男網紅以開玩笑口吻在臉書發文詢問男網友「高中班上是不是都有這種恰北北的女生,你們敢去玩這種人的(內衣)肩帶嗎?」有些人說這些都僅是開玩笑,但其實一點都不好笑,更傳達錯誤的訊息! 很多這類的玩笑已經造成被害人的不舒服,甚至代表放縱與無視加害行為。這絕不是女性太過敏感的感覺而已,真正的問題在於強暴文化傷害了所有相關的人。習慣檢討被害人,或是將女性的身體成為他人評論與調侃的對象,這些仍是每當發生性侵或性騷擾等犯罪案件時,經常看到的現象。從媒體的性別暴力報導案件敘事方式過分重視腥羶色,與網民的留言,就可知道這類問題的普遍性與習慣性,導致暴力的本質內容沒有被重視,混淆價值觀了,合理淡化加害行為,卻譴責及審判被害者,最終只是讓傷害的惡行不斷延續。
太多不負責任的報導,容易造成大眾對於事件起因的誤解,例如在報導性別暴力事件時,多聚焦在「性」上面大作文章,例如被害人的穿著、長相特徵…等,誤認為被害人受害是因為她們的美貌、姣好身材、穿著清涼或自身散發性暗示才因此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而忽略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性侵害或性騷擾的潛在受害者。這些迷思報導深深地影響每個人對防治性別暴力的認識,並容易引發網友在網路上對受害人的不屑攻擊與漫罵,不但造成二度傷害,更忽略了性別暴力的根源其實就是來自性別不平等。
改變公眾態度
其實,重視性別暴力的預防是近年來全球的趨勢,這是一個結合人權、性別、公共衛生與犯罪預防等面向的問題,也是一個極其複雜與精細的現象。從整個性別平權的國際發展方向來看,2021至2026年的加速性別平權計畫-就是在世代平權論壇下組成了全球行動聯盟,性別暴力的防治就是首要的行動聯盟與關注議題。針對層出不窮對女性的暴力,不斷困擾著我們世世代代,更將是我們這一代很重要的使命與任務。什麼樣的社會文化成為性別暴力的溫床? 性別暴力究竟該如何被消除?當我們檢視社會現象與流行文化時,可以發現從脫口秀主持人的強暴玩笑,到大眾對性別暴力的輕率語言,甚至從媒體的報導方式,反應出對性別暴力的本質認識不清,更經常流於檢討受害人的氛圍,以及忽視強調如何制止性暴力,都是我們急需要翻轉與改變的公眾態度。
有關性別暴力議題的關注,早期主要針對女性在家庭中、親密關係中或工作場所中較易受到的剝奪或威脅而產生,因此,諸如性騷擾、家庭暴力、情侶或伴侶間的暴力、性侵害、數位或網路性暴力等行為,都屬於性別暴力。性別暴力根源於不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並進一步強化這種關係,性別暴力可能會涉及男女老少,但通常是針對女性,所以性別暴力常與「針對女性的暴力」一詞交替使用,但性別暴力的防治,是保護所有的人,不僅是對女性的關心。整體社會都需要對性同意自主權有更清楚的認識、尊重與理解;公眾也更需要對創傷與暴力知情,尊重理解創傷反應,有更友善與支持的社會氛圍;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改善社會對待性別暴力事件冷漠與忽視的態度,從自己著手,遇到此類事件,應站出來加以阻止,不再沉默,改變公眾態度,並提高各方面的知能建構,朝終結性別暴力的目標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