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筆記
:::
標題: 合適的女性董事在哪裡?-從金管會新制引發「女董事荒」疑慮談起
年度別: 113
專家學者: 林綠紅
專家學者單位: 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副執行長
上版日期: 113-05-13
主題分類: 權力、決策與影響力
專欄本文:

去年(2023年)三月金管會發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其中一項為「推動上市櫃公司董事性別多元化」,之所以推動的原因在於「我國目前仍有近3成公司未設置女性董事,且女性董事達1/3之比率者尚低」,未明白說出的是,如此的現況已經不符合國際趨勢,不僅跟不上歐美國家,甚至連鄰近的香港都比不上。因此需要精進的具體作為,亦即自「2023 年申請上市櫃掛牌公司者,董事會須包含至少 1 名不同性別之董事;2024年上市櫃公司應依董事屆期改選時,委任至少 1 名不同性別之董事;2025 年上市櫃公司任一性別董事席次未達 1/3 者,須於年報具體揭露原因與採行之措施」。然而,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的統計,112年股票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占比為15.59%、上櫃公司女性董事為16.54%,雖較111年微幅上升1.1%,然而未設置女性董事者仍尚有數百家。到底是各產業當中,女性專業者不足,或者仍有性別結構的困境?

(一)為何上市櫃公司董事會的組成應看重性別比例與多元性(diversity)?
根據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的規定,上市櫃公司經營計畫、財務報告、募集、發行或私募具有股權性質之有價證券,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等公司經營的重要事項,均應經過董事會決議,亦即董事會是議決上市櫃公司經營決策的核心機制。而相較於非公開發行公司,上市櫃公司因其公開發行股票,向不特定公眾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其經營良窳,性質上不僅僅是私人間投資或資金往來,而是具有公共性。因此,除了對公司治理多有法律規範之外,近年來國際間對於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會的組成是否與時俱進反應社會的價值成為規範的重點,包含組成的性別比例,或進一步要求應具性別多元性。
申言之,基於上市櫃公司資本來源所具有的公共性,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有多少女性董事,不僅代表著女性在各產業經營決策的比例與影響力。同時,董事會也成為女性公共參與的管道之一,與女性參政一般,都是公共參與的重要樣態。而就上市櫃公司而言,既然資本來自公開市場,其經營決策被期待應符合社會價值,於看重性別平等的國家中,董事會組成的性別比例或具備性別多元性,不僅彰顯了該公司對性別平等的態度,也代表國家看待女性參與各產業經營或對於此領域的性別平等議題的立場。不過就如同其他公共領域看待性別比例議題一般,對性別平等的推動而言,是重要也是最基本要求。

(二)女董事為何很重要?
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會是否符合性別比例的要求,女性董事是否具有一定的占比、具有一定的性別多元性等,反映了公司對於性別平等、多元包容等價值觀的態度。也許有人會質疑檢視有沒有女性董事或女董事的人數,是否徒具形式,實質上對於公司治理的性別平等落實有何意義?或者,也有人質疑對於公司經營獲利有何意義?畢竟,對上市櫃公司的投資者而言,追求最大利潤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關於這個議題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研究顯示董事會的性別多元化能有效的實踐風險管理、增加董事會成員之間的參與程度、減少財務報告可能的錯誤、欺詐、收益操縱,或減少公司營運引發的相關訴訟等;此外,女性董事更傾向將人權、氣候變遷等社會議題視為企業關鍵策略,並關注員工滿意度與生活支持計畫等。而本土的研究中亦有類似的發現,學者吳幸蓁等人(2021年)以2007年至2017年臺灣上市櫃公司有獨立董事離職事件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相較於男性的獨立董事,女性獨立董事的離職宣告有較為負向的市場反應,且若離職之獨立董事至少有一位為學者或至少有一位是女性時,對公司的盈餘品質會有更不利的影響。該研究發現,女性獨立董事對公司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杜承遠(2023年)的研究則發現,董事會性別多元化會以不同的角度影響企業,且傾向於採取一致且穩定的財務政策。而女性董事則傾向於進行更全面的討論並提供全面的監督,而從公司股利與財務穩定可得到證明,擁有性別多元化的董事和女性董事的董事會,傾向於採取穩定和平滑的股利支付方式,因此對吸引投資機構的注意亦具有正向的效果。
總結來說,無論國際研究或近年來本土的研究均顯示,上市櫃公司性別多元化、女性董事的性別比例無論對公司內部治理,或者對一般民眾、投資機構等對外的社會形象均有正向的效應。就其主要的原因,仍與女性介入公司經營決策得以由不同的視角看見公司經營議題。
然而,以2009年至2013年臺灣上市一般產業公司為研究的較早期的研究(張元等人,2016年)則指出,公司董事的性別多元與公司在社會責任上的投入並無顯著關係,甚至少數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反而是,執行長為女性的公司,在推動社會責任落實上表現較佳。主要的原因在於,對公司營運實際上的影響力,後者較前者有效力。不過,對照當時的時空下,可推知當時臺灣上市櫃公司董事會的性別組成中,女性董事更為稀少,孤掌難鳴的女性董事確實可能不易發揮正向的效應,這也是推動董事會性別比例的原因所在,讓上市櫃公司的女性董事有結伴發聲的可能性!

(三)找不到女性董事的人才怎麼辦?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的統計,112年股票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占比15.59%、上櫃公司女性董事為16.54%,雖較111年微幅上升1.1%,但仍有497家公司沒有任何一席女性董事,其中有163家今年屆期改選,必須至少有一位女性董事,方符合規定,媒體紛紛以「女董事荒」報導這個現象。此現象除了反映產業界長期職場上玻璃天花版的效應,可能導致一般董事的女性潛在來源較少,應思考人才育成問題外。獨立董事與一般董事在此議題上應可作不同的思考,以廣納女性為獨立之人才。根據學者吳幸蓁等人(2021年)針對獨立董事宣告離職對於公司正面形象的影響,研究發現,獨立董事至少有一名女性離職宣告時,對公司盈餘品質的負面影響會更大,且其影響至離職事件後一年仍持續。亦有論者提出,女性獨立董事能夠提供不同的思路與策略,以增加企業資訊的質與量,成為決策的重要參考。因此,女性擔任上市櫃公司的獨立董事對於公司經營決策之監督有其正向的效應在。
到底是否有「女董事荒」?如同過去於各領域推動性別比例一樣,一開始因為撼動了既有的性別架構,難免出現關於女性人才不足的疑慮,事實證明並非沒有合適的女性人才,而是女人通常在各種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性別偏見下,不被看見。調整視角,看見女人之後,女性人才的議題常因而逐步緩解。這一波因應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的要求,上市櫃公司應該做的是,先打破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在董事會改選時,優先推選女性候選人,聘任獨立董事時聘任女性為獨立董事。讓現今社會的性別多元化,反映於董事會的組成上,才能與時俱進!

參考資料來源:

1.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
2.吳幸蓁、李語軒(2021)。學者或女性獨立董事的價值:來自離職事件的證據。會計審計論叢,11(2),113-165。
3.杜承遠,董事會成員多元性、女性董事與股利平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23年。
4.張元、王筱瑩(2016)。董事會及高階管理階層的性別多樣性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聯。亞太經濟管理評論,20(1),1-44。
5.163家上市櫃改選 須增女董事,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03080205.aspx
6.沈芝華,聘任女性獨董的意義與效能,https://tw.stock.yahoo.com/news/專家傳真-聘任女性獨董的意義與效能-201000245.html
7.歐盟新規範2026年女性非執行董事至少40%,你們公司呢?https://csrone.com/topics/7430
8.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成員平均性別比例,https://cgc.twse.com.tw/boardDiversity/chPage?paginate=searchList&type=&year=&search=&offset=80&ma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