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筆記
:::
標題: 台灣職場性別平等現況與未來
年度別: 108
專家學者: 吳啟新
專家學者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系
上版日期: 108-09-24
主題分類: 就業、經濟與福利
專欄本文:

在坊間的徵才啟事或是網路社群平台FB的徵才貼文中,常常出現「限男性」或「限女性」的文字。然而令人不安的,不僅是為何有這樣性別歧視的廣告出現,最令人不安的是大眾看到這樣的廣告,似乎覺得理所當然,並沒有感覺一絲不妥之處。當有極少數人提出質疑時,反而受到其他人的攻擊,他們認為有限定性別,可以減少浪費求職者的時間精力,不會多跑冤枉路。這反映了目前的勞動教育對於職場的性別歧視仍然有很長的一里路要走。在台灣,許多勞動市場仍較為傳統,許多觀念仍需要進一步的釐清,例如職場的性別區隔,在過去的印象中,護理師就是由女性從事,或者空服員也是由女性任職的既有印象,而這樣的印象就會形成職場性別歧視的來源。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我國2018年工業與服務業平均薪資男性為56,903元,而女性為47,257元,女性薪資為男性薪資的83%,這一個數字在2000年時只有74%,顯見台灣近20年來,性別之間的薪資差距有逐漸接近的趨勢。另外一組數據我國2018年醫療保健業每人每月總薪資男性為102,308元,而女性為58,185元,女性薪資為男性薪資的56.87%,雖然這組也是逐年提升(2000年時為51%),但是接近五成的數字,令人質疑醫療保健業這個行業是不是非常歧視女性,然而這與現實狀況又不符合。深究醫療保健業這個行業,其實可以繼續細分為護理師與醫師兩大種類,因為職場的性別區隔的緣故,護理師大多為女性,醫師多數為男性,而醫師的薪水會高於護理師。因此,這個56.87%其實不是性別薪資歧視的結果,只是反應台灣職場性別區隔的結果,這也顯示台灣在選擇職業上,很常會用性別作為判斷的標準。

相較於歐美國家有許多男性護理師,甚至在求職市場中男護理師比女護理師更容易尋職,亞洲國家包含台灣的民眾常常對於職場中的少數性別會投注不同的眼光,這也反應在青年學子在選擇未來科系以及將來的職涯時,可能會從性別的角度出發,男性與女性在選擇時會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女性會選擇幼保、護理等科系,而男性會選擇理工科系或是警察相關科系,這也跟傳統的性別特質(例如女性有細心溫和的特質)有關連。然而,這卻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應該由個人的興趣或專長決定未來的發展,即使是職場的少數性別仍應該堅持下去。女性工程師或是男性幼保員,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表示在社會上不會因為是少數性別而抑制了未來的發展性。

而職場的性別平等更應落實於家庭內的性別平等,在少子化的台灣,許多女性所負擔的照顧責任除了下一代之外,仍須負擔上一代的撫養。也因為人口結構呈現倒三角形的樣態,過去可以被兄弟姐妹所分擔的照顧責任,現在可能必須由一個家庭來負擔。因此可能會出現一位女性需要照顧自己的子女、自己的父母親以及配偶父母親如此沉重的負擔,這問題也造就了女性在婚育年紀後便離開職場,並且無法再重新就業。因此我國女性勞參率始終維持在五成左右的情況,2018年我國25~34歲女性勞參率超過85%,數據高於美、日、韓等國,而35~49 歲女性勞參率已達74%以上,與美、日同等水準,但是在50 歲以後女性便因為撫養責任沉重而退出勞動市場,因此數據低於美、日、韓。所以在少子化的今天,家中的照顧責任共同分擔概念的養成就變得十分重要。

傳統社會觀念對兩性位置仍處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核心價值,2002年時國際社會調查計畫調查主要35個國家(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簡稱ISSP),其中一個問題是對於『男性主要負責賺錢,女性則照顧家庭』之看法,50.6%的國人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者,占38.5%的人選擇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者,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比率有偏高,比美國多了27%,比日本多了19.7%(行政院主計處社會指標統計年報,2005)。顯見在過去的家庭中女性是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家務以及撫養工作都會由女性負責,因此很可能會退出職場或是從事時間較為彈性的工作。男性大多從事協助的角色,因此,也常聽到許多女性會抱怨家中男性不「幫忙」作家務工作。但是這樣的觀念卻是錯誤的,兩性在家務工作或照顧責任上,所承擔的責任應該是相同的。從照顧子女的換尿布、餵奶到幫小孩子洗澡,男性也需要做,當小孩子長大後,接送小孩到課業批閱以及廚房家務工作,男性也不能缺席更應該主動去做。也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家老公不要來亂就好了」這樣其實無助於家庭內的責任分擔,所以在我們常聽到「時代新女性」的名稱時,更應該推動「時代新男性」的共同分擔責任概念。

當前我國面臨少子化及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年至2065年) 資料顯示,預計3至10年內總人口轉為負成長,2065年出生人數將減少一半,未來8年內達到超高齡社會,超過歐美日等國家之速度,預測將由2018年每5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年人口,降至每1.2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年人口,總扶養人口(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之總依賴人口)在2012年達最低點34.7人,2018年增長為37.9人,接著受到老年人口逐漸攀升,預計2065年達 101.4人。

胡玉瑗、葉莉莉、王琪珍(2009)研究特徵對象之分佈顯示,照顧家屬之女性為62.5%,男性為37.5%,且照顧者多為40歲以上,若檢視照顧者的角色,被照顧者之子女為62.4%,其次為媳婦,因此可推論,女性除了照顧自己的親生父母外,還得照顧男方之父母。

因此,顯示少子化會造成撫養上一代的責任加重,若是在家中獨生女的女性除了要照顧原生家庭的父母外,還需要照顧配偶的父母親,沉重的照顧責任會讓女性選擇退出勞動市場,然而缺乏喘息的照顧壓力,很可能會傷害心理與生理的健康。因此長輩的照顧責任也需要由整個家庭共同承擔,而非落在女性一人身上。尤其是雙薪家庭的女性在職場與家庭的平衡中,若有男性的共同承擔家務與撫養事務的責任與壓力,女性在職場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過去的研究中,根據102、103年人力運用調查的數據,分析高階經理與生產工作人員,在部分較短年資的勞工,男女薪資是不具有顯著差異的,然而隨著年資的累積,女性與男性薪資的差異還是會慢慢浮現,亦即年資越高,女男平均薪資差異越大,此即為過去常被人所詬病的玻璃天花板的現象。女性在職場如果因為家務與撫養責任而喪失升遷的機會,這也是一種性別歧視的現象,若探究其可能改善的政策,從家庭責任的分擔會是一個長期且有效的解決之法。整體來說,台灣的職場性別隔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請先扭轉看待不同職場少數性別者的眼光,也希望未來學子選擇目標時,可以選擇自己的喜好,而不要被性別意識綁住了自己的未來,這樣職場性別平等才有真正的平等的一天。(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處立場)

參考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2005)。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胡玉瑗, 葉莉莉, & 王琪珍. (2009). 居家照顧需求初探-外籍看護工與家屬主照顧者比較. 長期照護雜誌, 13(3), 33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