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錢不夠用2 錢不夠用2
導演 梁智強
發行公司(單位) 東暉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年分 2008 片長:126 分鐘
發行地 新加坡 級別:保護級
主題分類 權力、決策與影響力,就業、經濟與福利
得獎紀錄 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台灣戲院史上最長放映紀錄。
導讀標題 錢不夠用?愛不夠用?華人文化價值下的孝順與照顧
導讀者 許雅惠
導讀者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看前想一想

1.一個男性如果沒有當經理、沒有事業成功、沒有買車買房,會不會被媽媽、太太、女兒看不起?這是男性的承擔?還是一種有毒的男子氣概迷思?
2.如果你一位70、80歲的老母親,身上僅有一點點累積殘存的棺材本(老本),在甚麼情況下,應該拿出來使用?用在自己的醫療照顧需求上?還是用在幫助兒女成家、創業、買房?面對子女的困難或請求,該如何狠心拒絕?

內容簡介

「錢不夠用2」是由新加坡梁智強導演自編自導自演的系列性電影之一,該電影系列均以「錢不夠用」為片名,探討在貧富差距、功利至上的社會價值下,基層人民的辛苦與無奈。該系列電影常以豐富、特有的新加坡多族群文化、特殊的民主諷刺、星式英語(混雜英語、華語、福建話、馬來語等)呈現出趣味,令人觀看後笑中帶淚、有者淡淡哀愁與無力感。第1集描述的是三個年輕好友們的創業故事(1998年);2008年發行錢不夠用第2集,則是描述一個華人家庭中,三兄弟、三妯娌、與其年邁母親之間的親情與照顧故事,除了持續諷刺新加坡的貧富差距問題外,也刻劃了醫療服務之階層化、照顧父母或投資子女的資源使用、孝順倫理與兄弟分工、媳婦承擔主要照顧責任、夫妻間的性別互動等諸多議題。在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分工、女性經濟獨立、家庭決策與責任分配、老人長期照顧等議題上,都有令人思考、討論、借鏡之處。
    劇中三個媳婦、一個老母親,確實再現了傳統華人文化中,女性地位從屬、較無發言權、逆來順受的無奈。例如長媳雖只是家庭主婦,除了承擔照顧婆婆、子女的責任,也要在丈夫失業、經濟挫敗時,扮演不離不棄的後盾。二媳婦看似功利、愛計較,但在家庭經濟落敗時,也積極帶著女兒四處走唱、不惜「拋頭露面」去賺錢。三媳婦更因為丈夫欠下巨額債務時,鋌而走險地挪用公司公款,因此被捕入獄,其行為也未必得到丈夫的諒解。一個老母親,則是多次拿出自己的「棺材本」,試圖能幫助兒子們獲致成功或滿足所願。最終並以自己的生命交換了救回孫女的機會,母愛之表現也令人鼻酸。

性別觀點

1.   女人的責任是照顧嗎?片中的大媳婦除了日常照顧外,還要為失智婆婆便溺失禁清潔打掃;小媳婦可能因為論資排輩或會講英文,多次承擔婆婆的陪伴就醫;而經濟能力最好的二媳婦,好像就比較不用承擔實質照顧,可以用金錢來替代或補償。事實上,這是華人家庭中很常見的兄弟姊妹或妯娌之間的照顧分工。誰沒工作、誰沒結婚、誰比較沒錢,往往就會被指派為年邁父母的照顧者,而且照顧工作常常被認為,「整天在家,又沒有很多事!」。傳統家庭文化對照顧責任的指派,在性別之間有明確的分工,例如兄弟因為有祭祀祖先、繼承家產的前提,在照顧責任上會優先於已出嫁的女兒(雖然責任可能會轉嫁到媳婦身上);也因此,已出嫁女兒會被認為,不應該奢望能繼承父母財產。即便女兒就住在娘家附近,是那個最貼心的、知暖知熱、陪病就醫的女兒,也可能因傳統性別觀念,而被排除於照顧父母的責任與權利之外。同時,雙方長輩也可能因為擔心被外界誤解為兒子媳婦不孝,而較不希望住到女兒家被照顧。然而,我們想強調的是,照顧不僅有時間付出、身體勞動,也有許多情緒勞動;當家中有長輩需要協助時,備餐、洗沐、清潔、整理、攙扶、陪伴、就醫、住院、傾聽、抱怨等等,應該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視其能力與時間來共同分擔,而非期待僅有媽媽或媳婦來承擔責任。片中大媳婦與孫女們的對話,就可以看出,即便同一家人,爸爸也不會是被呼喚來清潔的人,而是媽媽;何來性別平等?

2.   以孝為名,拖垮照顧者?片中另一令人感嘆也需深思的議題是,老人照顧只能在家庭中嗎?三個兒子在面對母親失智後,先是開會協商照顧責任歸屬,最後在妥協下,決議輪流照顧母親。試想,一個養大三個兒子、拿出棺材本給兒子創業的老媽媽,開始在三個兒子的家中成為人球。時間一到,就往下個輪值者家中移動;該是何等心情?當照顧者感到力不從心時,只好把媽媽送去老人院。片中大兒子負責這個艱難的任務,他丟下媽媽、轉身哭著逃走的鏡頭,令人動容,他們不是不孝,而是資源不足。媽媽大叫哭喊、然後昏倒送醫,也顯示出傳統觀念對養老模式的期待。事實上,長輩的照顧方式跟孝不孝順其實沒有關係、而是跟錢和資源是否足夠有關。在錢不夠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家庭無力承擔長期照護壓力,責任分工也不該只要求女性以愛為名,去竭盡心力,最終只是導致整個家庭被照顧壓力拖跨。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臺灣,「照顧殺人」的新聞時有所聞,難道承擔負荷者只能是家庭或子女?「不是我們不孝順,但是我們是普通人,我們要生活啊!」。每位長者都是曾經為社會奉獻、付出過的一員,國家是否也不能置身事外?積極建構長照資源,讓每位長者(特別高比例是女性)能在她熟悉的家戶中繼續生活,獲得穩定與安全感,才能有健康的老化。

3.   女人老後,留意三代同堂陷阱:片中輪流到兒子家住,此一現象與30年前的臺灣非常相似;當時的年老父母,特別是中高齡孀婦,往往在丈夫過世後,既有財產為兒子所取得,自願或被迫離開原來熟悉的環境,住到兒子家。早期學者曾以「三代同堂陷阱」,來揭露居住於兒子媳婦家的老年女性之生活困境。當女性沒有自己的財產、沒有居住選擇、沒有經濟能力、隨之而來的就是沒有主體性。住在兒子家的老媽媽,也要盡力地貢獻出自己的剩餘價值,煮飯、清潔、帶孫,展現自己的三C角色(cook, cleaner, childminder);其間更不乏因婆媳磨合而黯然神傷處。寡居、單身女性老後該何去何從?獨居就一定不好嗎?需要被強迫維持一個有孩子同住,才是幸福的表象嗎?過去常見的獨居老人訪視關懷服務,隨著健康老人自我照顧能力提升、社區關懷據點邀請長者參與,理應慢慢轉型。當前女性不婚或離婚後單身比例持續提升,無子女或少子女化現象普遍,各世代的女性應積極地保持自我的獨立性與自我照顧能力,在經濟、社會參與、居住安排、生活風格、健康安全等面向上,適應獨居的可能,提早規劃,讓自己降低成為依賴者的風險。

女人就是弱、應該“惦惦”一點?觀影者應可發現,電影中的媳婦其實都是有本事的,大專會計學位、收入不低的知名歌手,如果他們持續發發展自己的事業,或許在經濟收入上都比其丈夫高薪而穩定,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但電影中也呈現出,婚姻中的決策、男尊女卑的從屬角色,媳婦與媽媽的角色,持續綑綁每個人。因為文化中有性別角色設定,男性養家、女人聽話;即便是家庭面臨重大變故,男人也往往死要面子地獨自承擔,女性想要幫忙承擔,也會被指責是多管閒事、假賢慧、假厲害、肖查某…,丈夫即使失業賦閒在家,仍是家庭的主要決策者和對外的發聲者,似乎這本是正常的倫理秩序。從性別觀點上看,這部片子一方面傳達了華人文化中,尚未現代化的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但另一方面,不也正是提醒我們,當今新加坡、韓國、臺灣同步面對的性別力量反撲:女性選擇不婚、不育、努力讀書和工作來取得經濟力,擺脫傳統性別文化對女性的壓迫,或許也就成為不得不然。

看完動動腦

1.片中兒孫滿堂,本來和樂的大家庭,卻因為發現母親失智後變調了。當失智父母不斷重複地問:「你吃飽了嗎?」?半夜哭著要找紅色米老鼠內衣,然後發現已穿在自己身上;搖醒你吵著要找某個甚麼東西、然後忘記自己有沒有吃藥、有沒有上過廁所、往往會讓照顧者疲於奔命,哭笑不得,產生極大的身心壓力。明天怎麼上班?要不要送去老人院?還是讓父母輪流在兄弟家搬來搬去?如果你是那位被安置住在陽台上的母親,沒人管妳是死是活的時候,你將會如何自主老後的安排?
2.片中的母親角色,有很多令人笑中帶淚的形象,三兄弟間互相借錢、去跟媽媽借錢,蘇打餅乾盒掏出的現金、脖子上的金項鍊、嘴巴裡的金牙齒都可以拿出來給兒子;展現出作為母親的那種愛和無奈;甚至老母親和朋友們商量借錢、傷心自己無法幫忙兒子,自責自己沒有用、後續還到處去乞討,以致被社福部門帶走等。精明幹練的老二媳婦,在做為母親的角色上,在女兒出車禍急需輸血之際,竟然可以喊出「救女兒比救媽媽重要」、「給老人照顧或醫療費是把錢丟進垃圾桶」,讓人感嘆,媳婦很壞、婆婆很可憐、兒子很沒用,然而,真正有多少人認識母職之無私與無奈?您認為這些母親和女人,真的是自私或愚笨嗎?
3.片中三兄弟一開始成功,後來又從零開始、體會到貧窮滋味;搭配著江蕙名曲「家後」配樂,導演最後拍攝出老大一家人開心趕公車、吵吵鬧鬧後相依相伴的情感。似乎暗示著:當男性開始學習付出,他認知到:最富有的人是身邊有個愛你的人,不是銀行沒錢。因此,單純從經濟貢獻來分配權力,誰賺錢養家誰就可以大聲,是合理的嗎?時間和金錢同等重要,付出時間照顧的人,該得到甚麼樣的報酬和尊重?

關鍵字詞 孝道倫理、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分工、長期照顧、女性經濟保障、女性照顧責任、男子氣概、母職
參考資料

陳昱名、連家瑄(2014)從電影《錢不夠用2》反思照顧者「女性化」問題與改變契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8:115-121。

上版日期 1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