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映象 詳細資料
:::
影片名稱 冰雪奇緣 冰雪奇緣
導演 克里斯巴克/珍妮佛·李
發行公司(單位) 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
發行年分
發行地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導讀標題 不再模範的公主:顛覆性別刻板印象,讓天賦自由
導讀者 楊巧玲
導讀者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內容簡介

《冰雪奇緣》(Frozen)是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於2013年在美國上映的賣座經典動畫長片。本片改編自《安徒生童話》之一〈冰雪女王〉,故事場景為北歐一港口小國艾倫戴爾(Arendelle)王國,主角是一對姊妹:長公主艾莎(Elsa)和小公主安娜(Anna),兩人個性迥異,姊姊沈靜優雅,妹妹活潑熱情,儘管如此,感情親暱,最美好的共同回憶是堆雪人,最大的差距是姊姊具有施展魔法的天賦,且與日遽增。就在一次堆雪人的時候,姊姊的魔法誤傷了妹妹,國王和皇后求助於石精長老。為了保護兩個女兒,他們決心消除妹妹對冰雪魔法的記憶,並將姊妹隔離,同時驅逐皇宮中的僕人,以隱藏艾莎公主擁有魔法能力的事實。

 

姊妹倆一直維持隔離的狀態,雖然安娜頻敲姊姊房門,姊姊總是刻意保持距離,後來國王與皇后不幸因海難去世,身為長女的艾莎公主須繼承皇位成為女王。為了舉行加冕儀式,封閉多時的城堡大門洞開,許多賓客陸續抵達,安娜為此興奮不已,艾莎卻焦慮不安,擔心法力失控。此時本片主要男性角色之一南國王子漢斯登場,與安娜相談甚歡並互訂婚約,姊姊得知之後無法接受,認為妹妹以輕率的態度決定終身大事,於是雙方發生口角,艾莎的魔法意外曝光,因而倉促離開,直奔北方高山。

 

非常在意姊姊的安娜將王國暫時委交漢斯,冒著風雪出發尋找艾莎,途中巧遇本片第二位主要的男性角色,採冰人阿克(Kristoff) 和他的馴鹿,以及艾莎創造出的雪人雪寶(Olaf),一起展開尋人之旅。同一時間,艾莎公主一手打造冰雪城堡,在關上冰門自我放逐之際,也從中獲得解放,不再被「當個好女孩」束縛,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換掉象徵沈鬱的深色禮服,穿上與冰雪相稱的淡藍服飾。更重要的是,當漢斯王子率領士兵攻打冰雪城堡,艾莎大顯身手,英勇迎敵,毫無畏懼。

 

回到安娜這條故事主軸,雖然找到姊姊,卻不慎被魔法擊中心臟,阿克求助於石精長老,卻被告知:「當心被冰凍時,唯有真愛之舉才能解除魔法。」阿克只好把心愛的安娜公主送回艾倫戴爾王國,藉由漢斯王子的真愛之吻救安娜一命。殊不知漢斯已擄獲艾莎公主,將之關入牢門,而安娜則發現漢斯對她並非真愛,而是貪圖皇位。劇情發展至此,場景是狂風暴雪,四個人各有處境:艾莎雖然施展魔法破牆而出,但因誤以為妹妹被自己的魔法凍死而傷心不已;即將全身凍僵的安娜仍拚命逃出,所幸雪寶一直陪伴、協助;發現事有蹊蹺而返回艾倫戴爾王國的阿克,在風雪中找尋安娜漢斯王子高舉手中的劍,準備刺向艾莎公主。

 

結局的安排是:儘管安娜阿克因聽見彼此細微的呼喚而終於相見,但她並未選擇接受真愛之吻,而是直奔姊姊,以手擋住漢斯的劍,隨即化成冰像。長久以來因為害怕誤傷而保持距離的艾莎,抱著冰像哭泣,解除了安娜身上的魔法。

性別觀點

張開性別之眼考察本片,至少三點值得討論:

 

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不勝枚舉,但多流於性別刻板,本片似乎有意加以翻轉。先從艾莎公主談起,自幼具有非凡能力,而且與日俱增,意味著女性的天賦不容小覷;安娜也不符「典型的」公主形象,活潑開朗,勇於冒險,甚至直接示愛。

 

然而既是刻板印象,隱含根深蒂固,其間充滿各種彼此糾結的內在衝突與外在矛盾。艾莎公主具有不凡能力本來值得慶賀,但因可能帶來負面作用而被全面壓抑,更值得深思的是,內化的自我懷疑進而自我監控,例如在王國裡,艾莎公主不但無法因其天賦異稟自我肯定,反而常被提醒必須小心藏匿,導致沒機會了解自己的稟賦,進而適時、適度發揮。幾乎要被恐懼吞噬的她,即使面對頻來敲房門、想一起堆雪人的妹妹,仍得斷然拒絕,恪遵父母叮囑:要和妹妹保持距離,限自己於孤立之境。

 

直到離開原屬國度,艾莎公主終能發現(揮)自己的真本事,創造屬於自己的王國,改變原來的溫馴造型,展現新的自我。在片中搭配著後來膾炙人口的Let It Go這首歌,由長期被壓抑的艾莎公主大聲地唱出,道盡心聲,動人心弦:

妳總是必須當個好女孩,隱藏、不去感覺、不要讓人知道,

但是如今人們已經知道。那麼就隨它吧!無法再回到過去

了,不再介意人們說些什麼,轉身離去,關起大門。

 

為了符合社會期待的女性角色而必須壓制才能、感受,甚至慾望,並不限於貴為公主如艾莎,也是許多女性的處境;就像Emma Watson於2014年在聯合國演講時指出的:從八歲起她就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當她表示想導演一齣戲劇,就被說成「專橫霸道」,若是男孩,就不會被如此評論。

 

言及男孩,再來看看本片中的兩位主要男性角色之一,漢斯王子。他初次與安娜公主邂逅,言談真誠,舉止得宜,展現翩翩紳士風範,少有機會接觸王國以外的世界的安娜被他吸引,合情合理。豈料劇情發展到後來,設定漢斯為工於心計的負心漢,對安娜並不是真愛,而是別有居心,圖謀不軌。若將此橋段解讀為挑戰既定性別刻板印象,應不為過,因為長久以來,文化的腳本多將「心機重、城府深」與女性連結;例如本土田野研究發現,無論是高中生或是幼兒園、國小階段的教師,在言談間常會提到「女生很麻煩、很會耍心機、愛搞小團體」,值得注意的是,類此言談不僅出自男性,女性亦然,進一步探討會發現,諸如此類的評價未必根據實際的互動經驗,不少是「聽說」,有些女生則表示訊息來自男生(楊巧玲,2007)。由此可知,性別刻板鬆動不易。

 

  • ●肯認多元性別特質之意義與價值

顛覆性別刻板印象可說是肯認多元性別特質的基本盤,Emma Watson在聯合國的演講中疾呼:「我們都應該停止將性別視為互相對立的理想特質,反而應該將性別視為程度不一、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的光譜。」一旦以光譜的概念思考,不難想像無論女性或是男性,內部各有歧異;例如前面提過安娜公主的特質與姊姊不同,溫暖陽光、熱情直率,此類特質通常會與陽剛連結,女性往往被期待要溫柔端莊、細心謹慎,面對心儀對象則需矜持婉約。由此可知,女性之間的歧異未必小於女性和男性之間的差別。

男性之間的差異也不小,有學者提出複數的陽剛特質(masculinities)這個概念,指陳生理男性的多樣性;例如本片中的阿克貌似粗獷,卻是暖男,忠誠地陪伴安娜冒險找艾莎,即使喜歡安娜,得知名花有主之後,隨即送回漢斯身邊,相對於漢斯的利益盤算,阿克展現愛的真諦:願意犧牲自己。由此可見,男性未必都重視工具性價值,也能關懷他人。

除了性別特質的多樣化,本片某種程度也顛覆了長久以來獨尊異性戀情慾的腳本,安娜為了姊姊寧可犧牲自己,最後化解冰像的並非「王子的真愛之吻」,而是「姊妹情誼」,象徵同性之愛也是真愛,正面予以肯認。

 

  • ●反思性別雙重標準之偏見與歧視

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演變成性別偏見,甚至性別歧視,予以破除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而要察覺性別議題的方式之一是檢視是否不自覺地採取雙重標準。不妨發揮想像,如果天賦異秉的是王子,而非公主,重要他人如國王與皇后將會如何回應?還會要他小心藏匿?或是刻意用心栽培?社會文化底層是否仍對男性抱有較高成就期待,無視於他們也要承擔家庭責任的事實?人們對女性的評價是否仍奠基於家庭美滿與否,而忽略了她們也有生涯追求的權利、自我實現的渴望?

 

另一點值得反思的雙重標準在於情感方面的詮釋與評價:片中的漢斯王子如果是女性,可能會被貼「紅顏禍水」的標籤;阿克若是女性,可能被說成「麻雀變鳳凰」;安娜若是王子,可能較不會被質疑「草率決定終身大事」、「輕易相信陌生的人」。歸納可得,女性被賦予的評價、被貼上的標籤通常是負面的,甚至會成為被譴責的受害者,而這本身就反映了父權社會裡的性別歧視

看完動動腦
  1. 想一想還有那些顛覆性別刻板印象的動畫作品?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2. 環顧周遭、回顧過往,可否指認多元性別特質的樣態與風貌?如何創造更性別友善的社會?
  3. 是否親身經歷過性別雙重標準的對待?是否以雙重標準對待不同的性別?從中得到什麼反思?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加以改善?
參考資料

迪士尼的否定過去重新出發—《冰雪奇緣》(Frozen)影評。取自https://plamc.pixnet.net/blog/post/32000238

艾瑪華森兩性平權演講(完整翻譯版)Emma Watson UN Full Speech,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Hi4SUJeTY

楊巧玲(2007)。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學生校園生活與教師工作文化之性別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

 

※本文封面圖片由得利影視提供

上版日期 1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