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悅讀性平 詳細資料
:::
書名 《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
作者 鄭美里, 王昭文, 劉湘吟, 吳玲宜, 陳明秀, 簡扶育, 阮愛惠, 賴淑娟, 伍維婷, 李淑君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 108-03-22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國圖連結 查詢國圖資源
導讀標題 邊讀邊走,來趟台灣女性主義旅行( Her Footprints Tour)
導讀者 范情
導讀者單位 《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共同策劃
內容簡介

《 百年女史在台灣—女人屐痕第三冊》延續前兩冊宗旨,記錄報導曾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女性面孔、身影,再現被忽略或不見的關鍵女性社會參與或影響;本書也特別標示故事發生地方,希望讓看不見「女人」的台灣地圖,浮現女人的屐痕,建立台灣的女性地景。

本書共計11篇,地點及於台北、苗栗、台中、台南、宜蘭太平山、澎湖離島,人物跨越族群、國籍,領域含括音樂、文學、醫學、社會慈善、經濟、婦女運動等。

性別觀點

1970年代發展的女性主義地理學希望找出女性和地理的關係,再現女人地表移動的經驗,2006年《女人屐痕》第一冊出版,將女性和地理關係的概念在台灣轉化實踐,希望讓看不見「女人」的台灣地圖,浮現女人的屐痕。這個念頭源起於華人世界第一家女性主義出版書店「女書店」的重要靈魂人物 —創辦人之一的鄭至慧女士。

 

鄭至慧女士是台灣女性主義運動重要標竿人物,她是文學家,也是旅行家、探險家。1990年代,她就常和圈子內姐妹談,可以有怎麼樣的女性主義旅行。她的遊記〈這條女路〉行走美國婦女運動發源地 ;〈一個女子的宏大地標〉記訪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乾陵;1990年她更隻身到當時少有人知的「女書」原鄉中國湖南江永,寫下多篇文字,並編撰《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書》。她為文談女人和地理的「逆旅」關係(違反個人意願、不被看重的地表移動經驗); 指出地圖上常看到象徵男性/漢人政經宗教權力的墾號、宅第、廟宇、紀念碑,但女性生命經驗多消聲匿跡。

我們常說歷史是男人的故事(history),要重建女人的歷史(herstory),如何重寫地圖,再現女人在地表活動的經驗,這是另一個女性主義激盪。

 

2005年,幾位婦女運動友人開始動工。時任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的陳秀惠女士籌集資源總策劃,簡扶育女士總編輯,鄭至慧與筆者及多位寫手,共同完成《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第一冊中17個地點、17個故事; 陳秀惠並邀集女性藝術家依書中地點完成十二座台灣女性文化地標。 2008年出版第二冊,增添12篇章; 2018年,當年的姐妹陳秀惠、簡扶育與筆者再度策畫,完成第三冊11篇。

 

有別於只是女性人物報導,《女人屐痕》期待故事和地點可以成為台灣女性的“地表記憶”,就像探險家回返或通過某一區域時,為防迷失,仰賴地表獨特的地理現象為辨識標誌,《女人屐痕》期待建立台灣的女性文化地標,讓當代女性迷茫時,可以回望她鄉,重新定位,找到方向。百年跡痕層層復疊疊,《女人屐痕》從中尋找對台灣女性發展有開拓性意義的(如:女子可以開始離家讀書識字的「女學堂」、開啟台灣婦女運動的「彰化婦女共勵會」、「拓荒者出版社」、「女書店」、大學社團女性研究社); 或某個時空女性無法抹滅的經驗 (如:花蓮秀林鄉山洞的「慰安婦」阿嬤、大甲貞孝坊、大稻埕茶行內撿茶女、美濃菸樓客家婦女、旗津創造台灣六零年代經濟起飛的高雄加工區女工、卑南族婦女節除草完工祭、泰雅族女性太加交易古道); 或膽識女突破限制,影響地方、人群(如:嘉義媽祖婆許世賢、花蓮原住民宣教之母姬望、林媽利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蔡阿信的台中清信產婆講習所、小提琴教母李淑德、苑里洪鴦教女人編織藺草)。報導也為有撰述卻掩蓋女人聲影/屐痕的既有地景,從女性自我角度思考報導(如:大甲貞孝坊、 鄭成功的妻子董友、馬偕傳教士牧師娘張聰明、 李庥牧師娘依萊莎傳教士、照顧窮人街友的乞丐之母施照子)。

 

《 百年女史在台灣—女人屐痕第三冊》共11篇,地點及於台北、苗栗、台中、台南、宜蘭太平山、澎湖離島,人物跨越族群、國籍,領域含括音樂、文學、醫學、社會慈善、經濟、婦女運動等。其中,台南的「愛國婦人會」與會館是日台婦女交流及日本殖民政府在二戰時期動員女性參與軍事後援、推動教化、服務的婦女團體。 台北艋舺(萬華)以收容照顧乞丐的「愛愛寮」(台北私立愛愛院)是日本京女子施照子無私助人的傳奇地點,因認同台灣丈夫「減少乞丐」改造社會的理想,離鄉背井、跨海來台,雖是「夫唱婦隨」,戰爭結束、丈夫過世,選擇留在台灣繼續社會改革貧窮理念,被稱為「乞丐之母」。

 

宜蘭太平山泰雅族女性太加交易古道凸顯泰雅女性的經濟參與。山中古道不只有獵人的故事,也有女性跨越部落移動,對外貿易活動的足跡,這條連結四季部落與太平山林場的賣菜山徑,在部落貨幣開始流通的年代,婦女結伴翻山越嶺,從海拔八百公尺攀升到兩千多公尺,赤腳負重賣菜,途中可能遭遇各種風險 ; 泰雅族女性與男性一起貢獻家庭經濟,也連結部落情誼。而苗栗苑裡的「藺草文化館」則呈現台灣經濟史另一頁光輝,洪鴦以無私胸懷教授女人編織藺草帽蓆,蔚為風氣,女性編織藺草成為苑裡地區家庭經濟支柱,也使得當地流傳讚嘆「人重生女不生男」。

 

膽識女突破限制,造成社會影響,如台灣第一位女西醫蔡阿信在台中創「清信產婆講習所」。在男女授受不親、產婆素養不足、女性生產為生命交關的年代,蔡阿信以西醫技術培養助產士,增加女性就業機會,也降低產婦及胎兒死亡率。當時台中至少一半人口是她或清信產婆學校的人接生,被譽為「台中之母」。又如同美國太空研究領域一直未被看見的非裔女性關鍵少數,林媽利帶領的馬偕醫院「輸血醫學中心」,如同一支「馬偕血庫女子兵團」,在荒蕪的台灣人血型、基因、源流等研究領域開拓,使無數人獲益,是台灣輸血醫學歷史不可抹滅的一頁。

 

突破框架的膽識女還有李淑德,在台灣音樂發展史上有「小提琴教母」之稱,台灣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胡乃元幼時都曾受教於她,她也以不符傳統性別的舉止、打破婚姻框架的生命樣貌,走出台灣被忽略的女人性別流動屐痕。又,日治時期的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早立不婚之誓,讀書不為增閨秀內涵以擇良緣,而是為能有所用。在少有女性漢學者工作的日治時期,她在澎湖馬公設帳「平權軒」自食其力,教授女弟子,提倡女權。因聲名遠播,隔海受聘到彰化、霧峰林家再到新竹,教書生涯長達20多年。她也活躍於當時詩壇、畫壇,是日治時期鳳毛麟角的女學者、女畫家,也是台灣百年提倡女權及女性自發學習的先驅者之一。

 

台灣政治解嚴後,台灣大學一些女學生嘗試突破不能成立新社團的禁令,成立女研社,成為校園學運及婦運基地,開啟1990年代百花齊放的女學生運動; 許多當年成員一直留在婦女運動界,也影響近代台灣婦女運動發展。而婦女運動界爲紀念遇害的婦運健將彭婉如,成立「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建立婦女安全網絡,並參考北歐模式發展家事管理系統,以女人幫女人的精神,創造女性就業,是台灣婦女運動實踐政策發展的重要成功試驗。

 

台灣百年女史,女人屐痕遍佈,在荒煙蔓草中,爬梳前輩珍寶,鋪成台灣女性文化地圖為《女人屐痕》重要價值與信念。本書總編輯簡扶育女士和各篇作者依循前兩冊,以每篇一首前導詩文或歌曲、ㄧ幅地圖的統一體例,串起各篇作者風格多樣的報導。而策劃初衷希望女人屐痕不只是閱讀女史,更盼移動體驗,邊讀邊走,實踐女人屐痕之旅( “Her Footprints Tour”),移動閱讀讓屐痕層層覆疊疊,讓後輩走在女人百年建立的繁花地景上,體驗這條台灣女路,感受她鄉(herland) 就在腳下。

看完動動腦
  1. 找一個縣市區域的地圖,尋找地圖上和女性的生活經驗有關的地點標示。
  2. 為你生活的城市畫一張女性地標地圖,彰顯女性生活痕跡。
  3. 檢視已有的女性相關地點,看看女性的生活經驗是以什麼樣的觀點或角度敘述。
  4. 本書中介紹地點,有哪些你已知道?閱讀前後有何異同心得感受?
參考資料

1. 《女人且乾一杯酒》,鄭至慧 著,女書文化 出版

2. 《只見花木蘭的背影》,鄭至慧 著,女書文化 出版

3. 《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第一冊,范情 等著,國家文化總會/女書文化共同出版

4. 《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第二冊,鄭至慧 等著,國家文化總會/草根出版社共同出版

上版日期 10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