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筆記
:::
標題: 學習拒絕: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課
年度別: 107
專家學者: 楊幸真;平雨晨
專家學者單位: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上版日期: 107-11-14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與媒體
專欄本文:

有人說,開啟一段感情需要勇氣,結束一段感情需要決心。然而,無論是開始或結束一段感情都需要決心與勇氣,甚至在經營感情的過程中,勇氣與決心都是隨時需要的強心針。而支持我們有無勇氣與決心的安定劑,是能不能自主地決定與選擇想要、所要的,以及有無友善環境支持與鼓勵我們可以自主做自己。

 

一、自主拒絕的性別困境

 

在北部某場與國中生談親密關係的場合中,有個男同學描述他的困境:他被班上最受歡迎的女生告白,但是自己並不喜歡那位女生。在同班男生起鬨「不答應某某某(女生名)告白的人,一定不是真的男人」之下,他形容自己像「逞英雄」一樣答應與那位女同學交往,只是大約兩個禮拜便提分手了,結果他被冠上「渣男」封號。他一直很後悔當時沒順著自己的意思拒絕對方,但卻又不知道當時如果直接拒絕,是否又會變成傷害對方的人。某種程度上,類似的例子,經常出現在日常人與人的互動中。當對方提出令自己想拒絕、但難以直接說「不」的狀況下,我們該如何表達心意、又能讓彼此在這段關係中「各自安好」?在與他人互動時,會因擔心直接拒絕後,彼此關係生變或破碎,而無法說「不」?甚或也不敢表態自己「要」什麼?或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會遇到或不斷面臨的情感課題。尤其是對於青少男、青少女來說,由於正處於學習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成長階段,不只需要學習如何和他人建立情誼,更需要學習在情感關係界線中,如何表達自己「不」或「要」的意念與決心。

 

勇敢說不,是一個好記又有用的主張。運用果決說不的概念展現自主權,直接拒絕對方不失為一種策略。但是,拒絕或如何拒絕是在人我關係中產生的互動過程,是雙方有來有往的動態行為,特別是當對象並非陌生人,而是認識的同學、熟識朋友、或是交往對象,又該如何在既有關係中站穩自我、制定界線,掌握自主權?再者,當男性欲拒絕女性時,可能因社會對於男性的男子氣概要求或性別期待,而怕受到嘲弄「你不敢喔?好膽小」,或當旁人起鬨「你怎麼能拒絕女生讓她傷心」時,面臨了難以拒絕的窘境。而女性則可能面對社會期待她們呈現順從乖巧的模樣,在面對需要拒絕的時刻則會擔心自己是否不應該這麼決定,因為這違背了既有社會文化嘉許的女性樣貌,形成了女性想要拒絕卻又同時產生猶豫的困境。

「男陽剛、女陰柔」的社會框架與性別規範,仍然對男女互動造成影響,包括人與人在關係互動過程中,時常會處於男生送出的請求必須「馬到成功」,藉由被接受來確保、維護男子氣概,若被拒絕就「不像是個男人」;相對地,女生則好像「必須要接受」,否則彷彿會變成「難搞的女人」。以上述例子而言,讓學生們無法充分展現自主、陷入進退兩難的原因之一即在此。因此,關於情感教育的「拒絕」這堂課,我們需要看見學生與他人互動時更細緻化的情感狀況,更需要看見不同性別的學生在表達拒絕時的處境。像是,我們是否創造了完備的性別友善環境,讓任何性別氣質的學生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安心拒絕,而不是恐懼被嘲諷或變成欺侮的目標?

 

事實上,性別氣質並非渾然天生,係來自於人與人的互動建構而成(劉泗漢譯,2011),況且,性別氣質也沒有分絕對的好或壞,需要透過教育方式加以改變的,是性別不友善的互動環境。此外,在關係中拒絕熟識者,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不友善的性別環境會強化性別權力關係不對等所延伸出的拒絕角力,對有些女性或性別弱勢處境者而言,表達拒絕會更加困難。事實上,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麼性別,都有可能在面臨拒絕時遭受壓迫或卻步的可能;而如何讓「拒絕」成為一種能夠在關係互動過程中,讓個人瞭解自己握有拒絕權力的自主意識,並且不只是懂得說「不」,更知道說「要」,這正是性別與情感教育不會缺少的重要一課。

 

二、拒絕權:自主決定、選擇「進出」關係

 

拒絕權力的基礎奠定在於個人能夠自主決定與選擇。換言之,自主權包含了決定權與選擇權。決定權,是指個人有做決定的權力與權利,以及做決定的自由,擁有做決定的權力和權利,是積極的自主展現,若從消極層面來看,則意味著做決定的自由不被干涉。選擇權,是指個人了解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力與權利,以及做選擇的能力;選擇權的積極層面,是個人擁有權力與知識了解自己可以有權力及權益做選擇,就消極層面而言,是做選擇的空間不該被他人剝奪(楊幸真,2012)。

 

再者,拒絕不僅只是勇於說「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涵,是過去比較少受到強調與注意的,那就是敢於說「要」。說不或說要,同樣都要求我們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或不要什麼能夠清楚的覺知、了解與掌握。而這樣的清楚覺知與認識自己的需求,能夠幫助自己做決定與選擇。因此,在談拒絕--說不或說要的同時,決定權與選擇權的意識覺醒不可或缺。決定權與選擇權,雖然是每個人都該擁有的權力與權利,但在深受性別規範影響的互動關係中,個人做決定與選擇的意識與能力,需要不斷培養與練習,才能翻轉既有社會制度所建構出的性別互動。延續上述例子,當男女學生在面臨告白及要求交往情境時,瞭解自己能選擇要或不要,練習辨明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並且個人須知道自我有權力將選擇轉化成實際表達的拒絕能力,包括表明自己現階段並不想談戀愛,或是對方並不是自己想要選擇的對象。如同身體界線一般,每個人的身體界線尺度不一,每個人都可以制定自己的身體界線,而沒有人有權力質疑別人的身體界線尺度。同樣的,在情感互動過程中,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選擇交往對象的權力與權利,任何人都不該質疑別人的決定與選擇。

 

學習知識、運用知能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與選擇,是讓人在關係中能夠自主做主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性別與情感教育。特別是在既有社會結構的性別配置下,女性的自主拒絕常被隱蔽或漠視,或被扭曲為矜持的表現,甚至對女性的拒絕或離開這段關係而感到憤怒。這些其實都是企圖剝奪女性自主決定空間的行為,也呈現了社會既有性別框架對於特定性別的要求,這種不合理的期待或要求也往往更加深化性別不平等的結構,並不利一個優質關係互動環境之構成。

 

今日的數位時代,人們能迅速透過網際網路連結關係,而正如同網路世界能夠登入(Login)與登出(Sign out)一樣,每個人在互動過程當中,也該理解彼此都有進出關係的自主權力。也就是說,任何人或任何性別,都應該學習理解他人有自主辨別自我需求的選擇能力,亦應理解任何人都有權在一段不適合、或令自我感到不舒服、疑惑甚至恐懼的互動中,自主決定拒絕並選擇「登出」這段關係。在使用科技平台時,我們知道登出並不意味著永遠不會選擇再次登入、重新連結網絡,登出的決定選擇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久的,甚至能夠在登出的狀態中使用離線來繼續瀏覽頁面,只是比起登入狀態,無法獲取更深入的資訊而已。同樣地,拒絕是擁有選擇及決定進出關係的權力,拒絕脫出某段關係,不一定代表現在就是一刀兩斷的狀態,可能是暫時脫出或遠離關係的狀態,來維持個人覺得舒服地的互動關係。就像決定在情人關係脫出,但也能維繫舒適的朋友關係,這是個人決定選擇進入哪一種階段關係的自主能力,且都是他人不可干涉與剝奪的選擇空間。因此,如何了解、尊重自己和他人決定與選擇進出一段關係,是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持續學習的生命課題。

 

三、結語

 

總歸上述,在既有社會結構對於性別互動的規範與期許下,性別情感教育其實具備了創造平等互動環境與美好人我關係的可能性,其中,拒絕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與練習的情感教育課題。我們若能在彼此互動中學習理解他人的決定與選擇,尊重他人能夠自主進出一段關係,並且給予對方應有的選擇空間;而我們也需練習瞭解自己具備主宰個人決定或選擇的權益,勇於在動態的互動關係中呈現自己的自主樣貌,才有可能掌握自己及尊重他人的情感關係界線與主權。此外,學習拒絕及學習自主性,應是勇於說不,同時也勇於說要的表現,因為當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或不需要什麼,自主決定在這段關係裡是否進或出,具備說不也說要的選擇能力,不僅協助我們處於安心舒適的狀態,同時也間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並有利於與他人的互動、共創雙贏。情感自主與自主權的養成,仰賴每個人共同落實與創造性別友善的環境、持續推進性別情感教育,讓所有不同性別的人都能獲得更多支持力量的來源,人人安心快樂自主做自己。

參考資料來源:

楊幸真(2012)。性別好好玩:流行文化與情慾教學。台北市:巨流。

劉泗漢譯(2011)。性別的世界觀。台北市: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