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媽,和自己和解吧!
《媽的多重宇宙》( 備註:英文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這部非常「跳tone」的神作,片中角色在多重宇宙間不停跳換,十分絢爛,但,其實《媽的多重宇宙》的重點,始終都是「媽」,而非「多重宇宙」。
片中這位「媽」,家裡的內內外外都仰賴她打理,連跟家人好好說句話的時間都沒有(丈夫甚至需要動用「簽離婚協議」的方式,才能強迫她停下來好好溝通);雖然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卻感覺生活仍舊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無論如何努力,秀蓮都得不到父親的認可,看似「沒路用」的老公又讓她無法依靠、看不順眼,女兒也與自己溝通不良、漸行漸遠;頂著花白的頭髮、穿著樸素的衣服,無暇打扮,也沒有休閒娛樂,日復一日為了破舊的店操勞、永遠有一堆做不完的事等著她去處理,雖然恨透了這樣的生活,但也無力改變,這不正是許多中年婦女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嗎?
人生中每個面對選擇的時刻,放棄的另一個選項都會分叉出另一個宇宙。經過多次「宇宙跳躍」,秀蓮親眼看見,若當初沒有跟丈夫結婚,自己將會成為光彩耀人、名滿天下、身懷絕技的功夫巨星;「阿法宇宙」中,她是萬人景仰的領袖;小時候沒有注意安全弄傷眼睛,長大竟也可以成為京劇名伶。在所有平行宇宙中,這個自己竟是活得最「魯蛇」(loser)的版本!
於是,秀蓮不僅懊惱埋怨自己對人生、對伴侶、對事業的選擇,也十分困惑「阿法威門」為何會找這個一事無成的自己來拯救全宇宙。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秀蓮漸漸發現,這個宇宙的一切都是美好且有意義的!自己應該改變行為模式、改變自我認知、改變對待別人的方式。於是,秀蓮踏出舒適圈,相信自己、不再怨東怨西,成功化身「神力大媽」,拯救了原本打算玉石俱焚的女兒。這,其實是一個母親覺醒的歷程:
(一)平凡的媽媽,真的「一事無成」嗎?
雖然秀蓮對平凡的自己沒有自信、對自己平凡的人生心生厭倦,但,綜觀整部片,秀蓮其實是最強大的角色,一點都不平凡!
在家中,她不僅要主外,也要主內,她可以一邊煮麵、一邊整理帳單、一邊操辦活動,即使常被父親斥責、被女兒冷眼相待,她也持續以自己的方式照顧每位家人;當家庭發生危機(如:被查稅),也是她擔負起主要責任,學著去做一堆自己不擅長、煩人又瑣碎的事。但,即便已如此強大,秀蓮仍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為何秀蓮看不見自己的強大與貢獻?因為,在性別刻板印象下,女性對家庭的付出常被視為「理所當然」,女性在家中付出的勞動往往也是不被看見、不被計價的。
根據2023年yes123求職網做的調查,全職媽媽應該領多少月薪?調查結果平均值是49,478元,比一般上班族的月薪更高!只可惜在「家務有給制」尚未落實的情況下,大部分女性在家庭中的貢獻往往是被低估、甚至忽視的,而長期處於這種產值被低估及經濟弱勢的地位,女性的自信與自我價值感也會一點一點的被消磨掉......。
其實,要經營好一個家不比經營好一個企業容易。多少婦女在家庭裡身兼管家、廚師、營養師、司機、保母、老師、清潔工、護理師、心理諮商師、公關、會計師......等多重角色,日復一日做著不能遲到、不能早退、不能請假、不能辭職、沒有同事、24小時待命卻沒有保障的工作,每個看似平凡的媽媽其實都是全能高手!
最近有一本新出版的書──《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作者的理念與我不謀而合。作者認為不少女性因為伴侶、孩子或長輩的評價感到挫折,甚至否定自我,個人能量狀態因此非常低落。低能量的媽媽無法幫到家人,更沒辦法滿足自己,所以鼓勵女性不要只當「媽媽」,要成為「家庭CEO」去調動可用資源。
我也希望媽媽們用「家庭CEO」的角色去定位自已。無論家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否公平,一定要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不要自我打擊,也不要讓別人的嘴去決定妳的自我價值。
(二)正因為妳「一事無成」,所以妳才有無限可能
當秀蓮不解為何平凡的自己會被認為是拯救全宇宙的不二人選時,「阿法威門」告訴她一句極富哲理又勵志的話:「正因為妳一事無成,所以妳才有無限可能」(It's because you are nothing so that you can be anything)。
前段已述,媽媽對家庭的付出並非「一事無成」,處理家庭瑣事比在職場上工作更辛苦、更不容易。但,在家與在職場上工作不同的是,職場的工作有明確的進度,任務完成即可進入下一個階段,也有考評及獎勵的機制,所以,在職場上工作是有成就感的;而在家裡工作,所有的任務幾乎都是無限循環的(洗完一筐髒衣服,很快又會出現另一筐髒衣服、煮完午餐,接著又要煮晚餐......等),沒有終止的一天,真的很消磨耐心和成就感,讓媽媽們雖然每天忙得團團轉卻還是懷疑自己是否「一事無成」。
然而,日復一日重複做著看不到進展的事,其實已經練就了妳的無限可能。帶小孩、做家事,必須要有極強的耐心、細心、同理心、效率、溝通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彈性,甚至是創造力;以上這些能力,哪一個不是職場上需要的特質呢?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連續劇《第二次擁抱》裡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一位女主角原本是優秀的媒體工作者,當了全職媽媽8年之後想要重返職場。然而,職場卻對二度就業婦女非常不友善,面試時,她被面試官輪番質疑、挖苦,但,她卻用自信堅定的態度說出了這段激勵人心的話:
面試官:「說說妳的優勢吧,如果妳說不出來,下一位吧。」
女主角:「你們問我的優勢在哪裡?我的優勢就是:全職媽媽我都做過了,沒有比這更艱難的職場!24小時無休,沒有週末、沒有假日、沒有朋友、沒有同事、沒有任何獎勵機制。但是現在,我比之前更能勝任『高強度』的工作,更能面對苛刻的老闆,因為照顧兩個孩子長大,我比之前更有耐心、更有責任感,也更懂得溝通。」
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應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正是因為妳耐得住看似「一事無成」的日常,所以妳才更有韌性;正是因為妳待過「在家工作」這個最艱辛的職場,未來再也沒有其他工作可以難得倒妳!
(三)當「媽」是一種選擇,而非義務或犧牲
秀蓮幫女兒喬伊在自己父親面前出櫃,喬伊情緒崩潰、奪門而出,秀蓮追出去後,母女倆的對話,絕對是《媽的多重宇宙》這部「腦洞大開」的神作中,最平舖直述、卻最感人肺腑的片段:
喬伊:「媽,別再說了,妳了不起,妳想開了,很棒,我真心替妳高興。但是我累了,我不想再受傷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跟妳在一起,就只會傷害我們彼此。所以我們就分道揚鑣吧,好嗎?放我一條生路。」
秀蓮:「好。等一下,妳的確是變胖了,妳也從來不打給我,即使我們用的是家庭方案,家人互打不用錢。妳有需要才會來看我,妳跑去刺青,就算它代表的是我們家,我也不在乎,妳明知道我討厭刺青。天下之大,為什麼我會想跟妳在這裡耗?對,妳說得對,沒道理。也許就像妳說的,也許還有別的東西,新的發現,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更渺小的爛貨,可以解釋為什麼妳還要排山倒海尋找我。還有,為什麼,不管怎樣,我都還是想跟妳在這裡,我永遠,永遠,都會想跟妳在這裡。」
喬伊:「所以呢,妳就不理別的東西了?妳可以成為任何東西,去任何地方,為什麼不選一個地方妳的女兒不只是像我這樣的。在這裡,我們只有一點點微薄的時間,算是還有意義的。」
秀蓮:「那麼我會珍惜,這些微薄的時間。」
這部電影的前半段,秀蓮討厭自己瑣碎平凡的生活,她認為結婚生子耽誤了自己年輕時的歌手夢,生活中的不順心,都是軟弱的老公、叛逆的女兒、挑剔的父親、愛找碴的稅務員、煩人的鄰居造成的;「宇宙跳躍」更讓她發現,若當初沒有跟丈夫結婚,自己會成為明媚動人的功夫巨星,對比這個宇宙中平平無奇的自己,實在「差很大」!
人到中年,分外感慨。多少平凡的中年婦女,也都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不結婚、如果不生小孩、如果專心拚事業、如果......,我的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然而,在拯救女兒的過程中,秀蓮漸漸想起一切彌足珍貴的時刻。這個平凡的宇宙中,有不顧一切跟丈夫私奔的甜美愛情、有夫妻盤下洗衣店一起創業的興奮、有女兒出生的感動、有陪伴一個小生命成長的喜悅、有始終溫暖柔和的丈夫、有不被理解卻依舊渴望母愛的女兒,這些吉光片羽,構成了秀蓮的人生。
功夫巨星很有名、很美麗,但她錯失所愛、孤身一人;「阿法秀蓮」受萬人景仰,但她逼得女兒精神錯亂、誤入歧途。有得必有失,沒有一個宇宙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人生是沒有遺憾的,秀蓮羨慕著功夫巨星光鮮亮麗的人生,功夫巨星也羨慕著秀蓮結婚生子的人生。
成為母親必然會失去許多東西,失去自己的時間、失去自由、失去身材、失去睡眠、失去好好吃飯的權利、失去想買就買的衝動......等,而這些都是取捨之後可被接納的失去,不應該視為「犧牲」。
如果母親用「犧牲」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失去,就會像電影前半段的秀蓮,渾身上下充斥著負能量、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其實,私奔、結婚、懷孕、生子,不都是秀蓮自己的選擇嗎?
過往的每一個選擇,引領我們成為這個宇宙中的自己,「當媽」或「不當媽」都應該是出自自主意願的選擇,千萬不要因為傳統的窠臼而認為自己有義務結婚生子,也不要在成為母親之後老是感慨自己的犧牲而每天忿忿不平。選擇了當媽,就好好珍惜生兒育女的幸福;選擇不當媽,就好好享受自由自在的暢快。
被人喊一聲「媽」,是無數疼痛、繁忙、沒有自由、睡眠不足、情緒爆炸的日日夜夜換來的,到底值不值得?見仁見智。但,成為母親確實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可以體驗到不計得失的愛,一種「不管怎樣,我都還是想跟妳在這裡,我永遠,永遠,都會想跟妳在這裡」跨越宇宙的愛。
二、媽,和另一半和解吧!
秀蓮的丈夫「威門」不同於一般電影中的男主角,總是一副猶如「小綿羊」般天真可愛的模樣,秀蓮也嫌棄他軟趴趴的個性,認為他無法撐起一個家,抱怨道:「為了這個家,我一爭在爭,每天都像在打仗。事實擺在眼前,但你爸卻擺爛。我努力讓生活變得輕鬆簡單,但是你爸,我真的不知道⋯沒有我,他怎麼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當秀蓮遇到困難,都是軟趴趴的威門出面化解了危機。他記得要拿餅乾給查稅員吃,讓查稅員心情可以好一點;他真誠的跟查稅員說出夫妻倆的現況,讓洗衣店免去被查封的命運;秀蓮被一群人圍攻時,他挺身而出叫大家不要再互相傷害了:「我知道你們爭吵,是因為恐懼跟困惑。我也很困惑,一整天,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總感覺……這都是我的錯。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們要與人為善」,最後秀蓮竟是用威門「與人為善」的招式制伏了所有人、收服了大魔王!
軟趴趴的威門其實威力無窮!不像傳統性別角色的男主角,威門一點都不陽剛、不強勢、不強壯威武、不喜歡打打殺殺,他相信以溝通化解成見、以善意感化敵意、以溫柔代替對抗,這些都是性別刻板印象中被認為較「女性化」的特質,所以他總是被秀蓮的父親嫌棄個性軟弱、被秀蓮埋怨無法依靠、在家中毫無存在感,沒想到,危機當前,這些「女性化」的特質竟比陽剛特質更有力量!
「我總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不是我天真,而是必要跟需要,這也是我的生存之道」,柔軟、溫和、善良,是威門選擇的處世之道,這樣突破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暖男,應該被好好珍惜。電影的最後,秀蓮也終於體會到威門的可貴、破除自己對另一半既有的期待,不再追求「有害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夫妻關係也重回和諧與甜蜜。
威門拓寬了男性角色的樣貌,男人可以剛,也可以柔,男性的多元樣貌應該被看見、被鼓勵,男性的價值也應該被重新定位,看似軟趴趴的男人,也可以是個好男人!
三、媽,和孩子和解吧!
秀蓮是舊時代的亞洲父母,習慣打擊式的教育,她認為只要自己睜一支眼、閉一隻眼,沒有明確反對,就是對小孩的認可;喬伊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孩子,她需要鼓勵與接納,希望母親給自己正面的肯定,但總是求而不得,所以萬念俱灰,走上玉石俱焚之路。
兩人觀念最衝突之處,應是喬伊的性傾向。秀蓮原先認為喬伊交女朋友似乎是在跟自己作對,並引以為恥,不敢讓父親知道,也只願意承認女兒和女友是「好朋友」的關係;知道「豬八土扒姬」之後,秀蓮認為是她佔據了喬伊的靈魂,所以才導致喬伊「變成」同性戀,自己必須要拯救女兒。
然而,沒想到,在「熱狗手」宇宙中,秀蓮自己也是同性戀,而且竟是和自己最厭惡的查稅員是一對!所以,秀蓮終於發現,異性戀並不是絕對的,愛情也是沒有對錯的。雖然在這個宇宙中,異性戀是多數,但在別的宇宙中,同性戀可能才是主流!經歷過「熱狗手」宇宙,秀蓮終於能夠真正的理解並認同女兒,也能對原本面目可憎的查稅員溫柔以待。
”We Are Different, but Together”,我們可能意見不同、立場不同、選擇不同、人生規劃不同、興趣不同、擅長的事物不同、宗教不同、政治傾向不同、性別特質不同、性傾向不同、性別認同不同,但我們仍然能夠接納歧異、擁抱彼此,所有的不同,都不能阻止我們相愛,這不正是父母最應該給予子女的「無條件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