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性別筆記
:::
標題: 公共事、女人事:由國內外面向談如何促進女性公共參與
年度別: 105
專家學者: 葉德蘭
專家學者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上版日期: 105-07-21
主題分類: 權力、決策與影響力
專欄本文:

 

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進入勞動市場,公共場域見到越來越多女性身影,她們可以是消費者或服務提供者,她們可以是義工或場地使用者,許多社會活動中,女性並不缺席,也曾經促進了多項法律、政策的改革,如防治對婦女暴力之立法、執行、監督等皆為正面的女性參與影響。但在決策領導層級則鮮見性別五五波出現,特別是與性別平等或女性權益看似無甚關連的公共事務者。公共事務一般指為了符合社會全體或大多數成員的需求,體現大家共同的期待而讓社會成員普遍受益並能促進整體及個體發展的社會活動,包括了公部門及民間團體,如家長會或社區管委會皆屬之。理論上,社會所有成員咸應關注參與和自身攸關之公益事務,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公共事與性別相關尚不明顯,因此不被認為是女人事,於是「男主外」的傳統思維仍然具體表現在我國各領域之公共事務決策領導的男女比例上。
 
公共事為何是女人事?
 
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面向,國際如此,我國亦如此。
 
1952年《婦女政治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Women)》通過,聯合國開始以《婦女十年(UN Decade for Women: E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eace)》(A/RES/3520(XXX))(1976-1985)倡導女性參與經濟發展並透過CEDAW公約第七條促進女性全面參與政治、社會、文化等公共事務。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結論文件《北京行動綱領(Beijing Platform for Action)》也將參與列入十二重要領域,在領域G. 女性與權力決策(Women in power and decision-making)項下即明定兩項策略目標:
(G1) 確保女性有平等機會參與所有層級的決策;
(G2) 增進女性參與所有層級決策和領導的能力。
 
2015年9月聯合國可永續發展高峰會通過今後十五年全球行動議程,作為於2016年1月1日生效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A/RES/70/1),其中女性公共參與亦是實現所有目標(包括目標5. 「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的重要內涵:
 
「現性別平等和增強婦女和女童權能將大大促進我們實現所有目標和具體目標。如果人類中有一半的人仍然不能充分享有人權和機會,就無法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和實現可永續發展。婦女和女童必須能平等地接受優質教育,獲得經濟資源和參政機會,並能在就業、擔任各級領導和參與決策方面,享有與男子和男童相同的機會。」
《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 年可永續發展議程宣言》第20段
 
並在具體目標5.5裡明言要求現今促進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公共生活的重點在於全面有效的參與並進入決策領導層,不再只是象徵式地把女性放在某些位置:
 
「具體目標5.5:確保全面有效各級政治、經濟和公共生活的決策,並享有進入以上各級決策領導層的平等機會」
 
我國法律和政策中,亦早已肯認了女性公共參與的重要性,如2005年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立法委員的名額…,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而2012年開始實施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亦將「權力、決策與影響力」列為十篇之首,要求女性全面參與,從政治領域擴充到經濟和社會領域,並且進入決策層級產生更深更廣的影響力。具體行動措施則包括了:
一、強化性別平等之政策及治理機制
二、提升女性參與機會,擴大參與管道     
三、培力女性,活化婦女組織
四、深化性別統計相關資訊,增加政府政策資訊之可及性
五、重視國際動態,持續與區域及國際性別議題接軌
此外,特別注重「提升原住民、新移民、老年、勞動、農村及偏遠地區女性之參與治理機會」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一).3.)。
 
「公共事、女人事」的議程(agenda)成為當今在國際和國內推動、檢核性別平等進展的實質面向,不僅代表著民主社會女性成員公民權與人權的享有與實踐,在公義原則下無可迴避,更代表著如今各國亟思全面經濟發展不能不正視的資源。事實上,女性參與已經為這個世界帶來許多重要的貢獻(Cuberes & Teignier, 2012),正如聯合國大會2011年12月19日的決議(A/RES/66/130) 所言:
 
「確認婦女對許多國家建立有代表性、透明和問責的政府作出的重要貢獻,…確認世界各地婦女正繼續為以下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實現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及充分實現所有人權,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消除貧窮、饑餓和疾病,…」。
 
 
  
女性作為改善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能量,不容忽視,是以重視人類發展品質的政府與國際組織咸皆以女性參與公共事務及決策為關鍵策略(Barsh & Yee, 2012; Do et al., 2011),期盼我們的世界會產生更深更廣的正面改變,增進整體人類的福祉。
 
女性參與和領導的影響
 
女性開始參與過去以男性為主的公共事務並且進入決策階層是否真的帶來不同於以往的結果呢?根據許多國內外研究文獻,答案是肯定的。
 
政治方面
全球目前已有十餘個國家領袖為女性。我國學者林宗弘(2016)檢視了研究其國內男性與女性國家領導人治理成效文獻,認為在經濟發展、縮短貧富差距、或開啟戰爭各方面的表現男女實無顯著不同,但2006年至2010年間,女性領袖在任時,皆未發生政治暴力事件,而且女性權益顯著提升,多元性別認同者權益也獲正向改善,性別平等法律、政策及公共/社會服務多有增加(Domingo, et al., 2015)。類似的比較在地方政府領導人層級結果亦然,如Ferreira和Gyourko兩位美國學者(2014)調查了美國境內市長任內表現,其中女市長有575位,她們與男市長在政府支出、就業情況、犯罪率等方面比較,皆不相上下,唯一特出處是女市長比男市長連任機率高出6個百分點(2014)。類似情況在我國也可觀察到,2014年台灣縣市長選舉,共13位爭取連任,其中2位女性(陳菊、張花冠)皆順利當選,這些女性政治領導人以任內政績贏得了人民的認可,與美國的女市長一樣有更高的連任率。
 
我國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後,國會中女性比率達到38.1%的歷史性新高,根據「國際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截至2016年4月1日的最新統計,應可排上全球第21名(圖一);第一名盧安達(Rwanda)國會中女性議員比男性還多,前5名中計有2個非洲國家及2個中南美洲國家,這些國家與我國均採用近似政策,藉由女性名額或男女當選比例等特別措施而達到高比率的女性國會議員。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多對中央內閣閣員男女比率並無規定,然美國(25%)、英國(33%)及加拿大(50%)等國率皆以提升女性閣員比率為傲,我國2016年5月20日就任的新內閣女性閣員比率則為10%,回到二十年前的數據,完全不符合當今國內性別平等進步現況。所幸我國地方政府小內閣一級主管女性比率,目前已有達到4成之屏東縣政府,及超過3成之新竹市政府,希望這些男性地方首長努力提升女性主管比率的作為,不致於參照了中央的低比率而在未來向下調降。
 
【全文詳見相關檔案】
 
 
參考資料來源:

 

林宗弘,2016,《總統的性別:一個社會科學研究者的觀點》,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6/02/09/linthunghong-2,另開新視窗">://twstreetcorner.org/2016/02/09/linthunghong-2/,另開新視窗">/ (2016年5月8日上網)。
彭雪莉,2008,《越南新移民女性的跨國遷移與勞動參與》,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婕宇、姜貞吟,2015,《客家族群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性別圖像:以桃園楊梅大合社區為例》, 2015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論文,彰化師範大學,2015年9月19日。
謝淑琪2015,《女性單親微型創業社會網絡發展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Adams, Renee B., and Patricia Funk, 2012, “Beyond the glass ceiling: Does gender matter?” Management Science, 58(2), 219−235.
Aguirre, DeAnne, Leila Hoteit, Christine Rupp, and Karim Sabbagh, 2012, “Empowering the Third Billion. Women and the World of Work in 2012,” Booz and Company.
Barsh, Joanna and Lareina Yee, 2012, Unlock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women at work, McKinsey & Company /Wall Street Journal.
Catalyst, 2014, “New Global Catalyst census: Women board directors”,
Do, Quy-Toan, Andrei A Levchenko, and Claudio Raddatz , 2011. "Engendering trade,"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5777.
Domingo, Pilar, Rebecca Holmes, Tam O'Neil, Nicola Jones, Kate Bird, Anna Larson, Elizabeth Presler-Marshall and Craig Valters, 2015, Women's voice and leadership in decision-making: Assessing the evidence. London: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Duflo, Esther, 2012, “Women Empower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50, No. 4: pp. 1051-079.
 
Elborgh-Woytek,Katrin, Monique Newiak, Kalpana Kochhar,Stefania Fabrizio, Kangni Kpodar, Philippe Wingender, Benedict Clements, and Gerd Schwartz, 2013, “Women, Work, and the Economy: Macroeconomic Gains From Gender Equit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Staff Discussion Notes. 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sdn/2013/sdn1310.pdf
Ellingrud, Kweilin, Anu Madgavkar,James Manyika,Jonathan Woetzel, Vivian Riefberg, Mekala Krishnan, Mili Seoni, 2016, “The power of patrity: Advancing womens 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by 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vailable at http://www.mckinsey.com/global-themes/employment-and-growth/the-power-of-parity-advancing-womens-equality-in-the-united-states
Ferreira, Fernando and Joseph Gyourko, 2014, “Does gender matter for political leadership? The case of US mayor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12: 24–39. doi:10.1016/j.jpubeco.2014.01.006. 
Gonzales,Christian, Sonali Jain-Chandra, Kalpana Kochhar, and Monique Newiak, 2015, “Fair Play: More Equal Laws Boost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Staff Discussion Notes. 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sdn/2015/sdn1502.pdf
Kinoshita, Yuko and Fang Guo, 2015, “What Can Boost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Asi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Working Paper, 15/56. 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wp/2015/wp1556.pdf
Lakwo, Alfred, 2006, Microfinance, rural livelihoods, and women's empowerment in Uganda. African Studies Centre.
Lawson, Sandra, 2008,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164.
Loko, Boileau, and Mame Astou Diouf, 2009, Revisi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What's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 09/225. 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wp/2009/wp09225.pdf,另開新視窗">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wp/2009/wp09225.pdf
相關檔案: 性別筆記-公共事女人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