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Share
:::
歐盟性別平等局:育嬰假後重返勞動市場之性別分析
年度 113
標題 歐盟性別平等局:育嬰假後重返勞動市場之性別分析
內容 育嬰假政策對幫助父母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至關重要。本報告指出,女性就業率在家庭中有6歲以下的孩童,與家庭未有6歲以下的孩童相比,差距較男性明顯;申請育嬰假者多數仍為女性。政府應提升托育服務品質、可及性與可負擔性,並消除申請育嬰假之經濟障礙,以落實更平等之育嬰假政策。本報告分析結果發現:
一、家務分工不平等擴大就業差距:家務性別分工不平等及工作與家庭平衡之挑戰,是導致有小孩之女性就業率低之關鍵因素。2023年,育有至少1位6歲以下孩童的女性比沒有小孩的女性就業率低10.5個百分點,而育有6歲以下孩童的男性就業率提升8.2個百分點。
二、育嬰假申請者以女性居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使用政府提供之有薪育嬰假者大多數為女性(女:74%,男:26%)。受到收入和重返工作後職位保障的考量所影響,父親較少請育嬰假。
三、擴大育嬰假核准條件、彈性及補助額度可提高男性申請動機:女性較有可能在成為母親後請育嬰假,且基於休假彈性不足及經濟考量,花更長的時間重返職場。更具彈性的育嬰假有助父母,尤其單親家長,更妥善滿足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研究證實,更高之彈性和薪資補助能提高男性請育嬰假之比例。
四、育嬰假的長度可能翻轉或僵化傳統性別分工:育嬰假政策應保障孩童能獲得父母雙方照顧的權益,且為使政策和服務惠及全體人口,其設計應考慮性別規範、刻板印象及性別不平等問題。重返職場的風險與難易度會影響夫妻雙方請育嬰假的決定。數據顯示,母親請育嬰假的時間越長,越不容易重返職場。
五、重返職場造成身心上之負擔:產假後重返職場對母親可能造成額外的身心壓力,壓力往往源自社會對女性從事母職之期待,使母親不易將工作優先於育兒。
六、重返勞動市場前之考量因素:影響父母育嬰假後重返勞動市場的因素包含性別、教育程度、孩子的數量、家庭收入、是否為移民身份以及性別分工相關的文化價值。
關鍵政策建議:
一、組織與機構面:
1.鼓勵提供高於工作生活平衡指令最低標準之政策與服務。
2.蒐集與監測男女使用育嬰假之可比較資料。
3.提倡改變社會觀念,支持男女間更平等之照顧分工。
二、會員國面:
1.實施育嬰假政策之性別影響評估。
2.辦理提升性別意識、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相關活動。
3.鼓勵雇主營造能支持多元家庭(單親、同性伴侶)達到工作生活平衡的工作環境,包含彈性工作安排、育兒津貼及協助照顧者重返職場之支持性政策。
相關檔案